分享

告别吃药,靠“呼吸”就能降血压?盘点常见控压误区,第3个几乎人人中招

 养生大国医 2021-01-24

随着总人口平均体重的增加,运动量少、饮食结构不平衡,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高血压,稍微一生气一用力,血压就开始飙升,甚至出现了心烦、失眠、头晕等症状。

我国作为高血压大国,约有2.7亿高血压患者,但成人高血压控制率仅为6%,为什么血压如此难控?这和人们治疗意识淡薄有关,在大众的在人们的印象里,高血压的治疗只能用药物控制,不可能被治愈。

但其实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手术治愈高血压的情况真实存在,而且治疗手段越来越多。今天就带大家躲开控压雷区,对症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1呼吸机治疗

在我们的认识里,呼吸机一直都是危重症患者使用的,其实不然,呼吸机也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它不仅可以减少降压药的使用,有的患者甚至可以不吃降压药。

美国睡眠医学科学院调查发现,大约有30%~40%的高血压患者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患病率高达80%。这些患者的主要特征就是打呼噜不均匀,鼾声如雷,却伴有突然的呼吸暂停,有的甚至能将睡着的自己憋醒了。

人感到憋气时会进入高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身体处于低氧气血症状态,机体只能升高血压,加速血流速来弥补氧浓度的不足,这时收缩压可以瞬间达到280~300mmHg(正常一般不超过140mmHg)。

而呼吸到空气时,收缩压又立刻恢复正常,血压像坐“过山车”一样忽升忽降。由于机体反复缺血缺氧,不光血压降不下来,还容易引发心梗、脑梗、心衰,甚至在睡眠中猝死。

所以医生就会建议这类病人使用呼吸机治疗,喉咙附近的脂肪组织多,当睡眠时,气道松弛塌陷而造成上呼吸道阻塞,呼吸的空气减少,氧气交换不充分,从而引发低氧血症。

使用呼吸机,机器会在患者吸气时,给予额外的增压,促使打开气道,让氧气充分交换,这样就能避免因氧血不足引起高血压。

佩戴呼吸机,是治疗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流方法。研究发现,在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戴呼吸机治疗3个月,可显著降低平均血压和舒张压。2手术治疗

手术也可以治疗高血压,甚至达到根治效果,比如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肾上腺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高血压、动脉畸形、狭窄引起的高血压。这些患者经过手术后,大部分血压都能恢复正常。

只有少量患者需要药物进行维持,这是因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进行性发展的综合征,如果高血压时间过长,血管难免出现硬化,硬化的血管也会引起血压升高。

手术只能治疗一部分,所以还需降压药物治疗,但毫无疑问,手术对降压肯定是有帮助的。小提示

高血压可分为两类: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在高血压人群中占比5%-10%;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尚未明确病因的,则是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手术治疗与器械治疗主要是指继发性高血压,部分难治性高血压也可以进行非药物治疗,如肾动脉的交感神经的频射消融手术。

常见的降压误区

1降压的目标值一样

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值为<140/90mmHg,但特殊人群则另当别论,像老年高血压患者(≥65岁)的血压目标值<150/90mmHg;伴有其他疾病的一些患者的血压目标值为<130/80mmHg。

2用药不对

部分高血压患者听别人说某种降压药效果好,就随意更换药物;有的患者认为自己血压控制得好,就擅自减少药量;担心副作用就自行停药。

这种不规律用药,会使血压波动过大,从而对血管造成更大的危害,这种擅自换药或加减药量都是不可取的,是否可以改变药物种类或剂量,都需要谨遵医嘱。

3不分时间服药

每个人病情不同,用药不同,降压药的服用时间也是有差异的。

①早高峰型

清晨6点~10点血压最高,夜间血压平均值低于白天超过10%。数据显示,清晨血压激增幅度大于40mmHg,卒中的发生率可高达20%左右,适合早晨起床后立即服药。

②晚低压型

夜间血压显著降低,与白天平均压相差大于20%,发生夜间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大,适合白天服药,不适合睡前服药。

③持续高压型

全天血压都较高,夜间白天相差不超过10%,建议在血压波动时间段到来前1~2小时服药。

④夜晚高压型

少数人可能出现夜间高血压超过白天的情况,夜间高血压发作风险较大,需要在晚饭后或临睡前服用降压药。

4只顾吃药,不顾效果

外界很多因素都会造成血压波动,如夏季温度高,血管扩张,血压会比平时低;冬季温度低,血管收缩,血压会比平时高。

所以患者不仅需要按医嘱吃药,更应定时测量血压,观察控制效果,在医生的帮助下对药剂进行适当的增减,以免出现不适。

一般初服药者可每3天测一次血压或每天检测;血压稳定后可1~2周测一次。

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它不仅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侵蚀靶向器官,还会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因此降压控压迫在眉睫,一定要听取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方法,定期检测随访,摆脱高血压的威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