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高考结束后,我这个当爸爸的也有了一种轻松的感觉,与此同时,也有一种遗憾在心头。 女儿是一个典型的听话的孩子。 记得从她上学开始,她对老师的要求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老师要求按时到校,她总是提前,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她也早早地把奶奶吵起来,为她做饭,她说她要上学。其实什么时间上学,我们大人都很清楚,她根本没必要提前。但没办法,还非得依着她。老师布置的作业,她总是绝对照办。这表面上看是件好事,但对我女儿来说,她不应该这样做,因为教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或者说全部是重复练习,对她来说根本不需要把时间花在做这样的事情上面。为此,我还试着想纠正一下,另外为她找一些资料,让她看一看或者做一做。但是她不听,她想的是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学生。我一想,这是小学生的共性,所以,后来我也没有再强求她了。其它方面也都这样,于是,她就是人们公认的听话的好孩子。上小学时,学校的所有考试,她基本上不丢分,到了初中,虽然学科很多,但她门门学科的成绩都非常优秀,初中升学考试也就是语文多扣了几分,其它的学科最多扣2分,以总分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取了省重点高中。 到了高中后,她学习上的问题就慢慢地显现了出来。最突出的问题是,课本以外的知识积累不足和思维的深刻性不够,只要涉及到课本以外的知识问题和难度较大的能力问题,她都显得没有办法。并且这些问题,到了高中是无法弥补的,这就让她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从来没有感到轻松过,长期在“不如意”的心情中度过。我认为,她的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她“太听话”了,她把教师的要求看得太重,导致自己缺少了一种自我意识,失去了做事的独立判断能力。她除了考试分数保持较高水平外,没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没有专注于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学习领域,从长远来看,这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听话并且考试分数又高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在目前被应试思想绝对占领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听话的孩子,当家长和当教师的都非常喜欢,而这种喜欢让孩子又更加听话,结果让孩子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这样,家长、老师和学生本人都把眼前的考试分数看得越来越重要,至于个性、爱好和长远的发展问题都被淡化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100分和95分能说明什么问题?很多时候有95分就足够了,为什么非要100分呢?可是,很多听话的学生就是为了这5分而失去了知识积累的时间和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是非常可惜的。 为此,我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的家长,对年轻一些的家长同志们建议,对听话而又有很大潜能的孩子,我们切不可因为他(她)听话,考试分数高而沾沾自喜,在一至八年级这个阶段(因为现实升学的问题不得不考虑,所以我定在这个时间段内),我们要教育孩子不要追求考试分数的完美,少一些机械重复性的学习,多一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最好做到在全面打好基础的同时,有一个自己比较专注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人能更加顺利成才的基础。 总之,对于听话的孩子,我们不仅要教育他们相信真理、相信科学,教育他们“吾爱吾师”,更要教育他们学会思考和比较,在辨别和筛选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