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不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都会选择公交或地铁等代步工具,对走路可以说是忽略化了。你知道吗?其实走路可以预防疾病,但是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也到导致你的身体健康存在着大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走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上班族忙里偷闲的锻炼处方是:走路上下班,每周至少2次以上走路,每次不低于30分钟。走路时保持心率处于每分钟100次的状态。 走路可预防疾病 防心脏病:走路是预防心脏病最简单和最方便的方法。步行锻炼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并有以走路作为心脏病和心梗病人康复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防大脑萎缩:要防大脑萎缩、老年痴呆,途径之一就是保证每周步行不少于9.6公里。因为步行不仅可以增加大脑体积,也会让记忆力出现问题的几率降低50%。 防糖尿病:其实控制糖尿病并不难,研究表明,一星期坚持3天,每天在30分钟内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发病率就可降低25%;每周坚持4天,可降低33%;每周5天,则能降低42%。 ![]() 防下肢静脉血栓:步行的过程就是双下肢肌肉收缩、舒张,这就如同液体泵一样,使血液由肢体远端回流到心脏,而且足踝部充分活动,避免下肢静脉血栓。 减少颈椎病:步行并伴以抬头挺胸、颈部后伸、肩背肌肉活动,有助于缓解长期伏案导致的颈肩背部肌肉、韧带、关节的疲劳,对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具有明显的效果。 有益肠胃:走路使肺的呼吸量加大,增强肺功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能力,提高免疫力。 走路的最佳时间 9:00~11:00:这个时间段,太阳升起,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经全面开始,绿色植物向外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氧气。进食丰富的早餐、补充适量的水以后,正适合人们户外快速走路运动。 15:00~21:00:大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高,最适合外出快速走路健身。晚饭后半小时或一小时再去走路比较适宜。“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观点并不科学,因为刚进食后,血液主要分配在消化系统,若立即运动,会使消化系统血液流往肢体,不利于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 ![]() 走路的不佳状态 人在走路的时候,全身经脉也都跟着一起运动起来。而不正确的姿势如:手臂不摆动、弯着腰、手揣兜、外八字等走路姿势都会让经脉得不到舒张,身体得不到应有的供养。错误的走路姿势容易造成脊柱问题,发射到大脑会使大脑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步行运动并不追求大汗淋漓的效果,最好是微微出汗。要想看运动强度够不够,可测一下心率,一般来说,走路后心率+年龄=170左右较合适。每天最好走一个小时,至少保证6000步。 走路姿势和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密切相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走路姿势,忽快忽慢,长期下去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巨大的隐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不同的走路姿势与健康之间的问题: 线索一:走路速度很慢 预警:寿命短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综合9项研究做出总结: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预测寿命长短,在75岁以上人群中相对更准确。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每秒钟0.9米,那些走路速度低于每秒钟0.6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会增加,而那些走路速度超过每秒钟1米的人寿命较长。 预警:后背下方存在问题 生理学家认为,走路左腿向前迈时,脊柱会向右旋转,右臂也会随之摆动。如果有人在行走时手臂不怎么摇摆,可能意味着他后背的移动性受到了限制,易引起后背疼痛和受伤。 专家支招:纠正走姿先从纠正站姿做起 纠正不良的走路姿势,先从纠正站姿做起。可以在家里对着大镜子自我检查。人在照镜子时会不自禁地挺胸抬头。然后在走路时用意保持端正的姿势,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倾。 走路时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双目平视前方,头微昂,颈正直,胸部自然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后突,步行后蹬着力点侧重在跖趾关节内侧。 ![]() 线索三:脚掌先拍打地面 预警:椎间盘突出或中风 美国足病协会前主席认为,健康人迈步时,首先是脚后跟接触地面,如果有人走路时是脚掌先拍打地面,多由于其肌肉控制力量较弱,这意味着,可能是中风发作或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了肌肉神经功能受损。 学学淑女的正确走姿 头部:最理想的走路姿势,头部应该是垂直的,不要盯着脚下看,而是将视线保持在前方3~6米的位置。可以想象自己像玩偶一样,有一条绳子连接你的头发,把你往上提拉。这样可以让颈椎合理支撑头部的重量,舒缓颈部肌肉的压力,而且颈部线条也能更流畅和优美。 胸部:一定不要含胸,而是将胸部挺起来,同时收紧小腹和臀部,这样能让全身线条收紧,女性的S曲线自然显现出来。 ![]() 手臂:不管是为了取暖,还是为了装酷,走路时都不要让手臂一直闲置在衣服插兜中,最好让手臂轻微弯曲,随着步伐自然摆动,体现出韵律感。 肩膀:让肩膀放松,既不要向前耸,也不要向后塌。如果想要检测一下效果,可以让朋友从侧面看看,这时你的耳朵、肩膀、髋关节、膝盖应该在一条直线上,让身姿更加挺拔和自信。 呼吸:走路时注意呼吸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呼吸会影响人的体态。当你的呼吸急促或者比较浅时,上半身就会比较紧张,容易导致驼背和耸肩,所以走路时可以有意地调整呼吸,建议走三步吸气一次,然后走三步呼气一次。 髋部:走路时,不要指望让腰部承担所有的重量,而是应该把重心放在髋部,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挺拔的身姿,也可以减轻腰部的负担,毕竟天生柔软的它还是不太适宜干重活的。 线索四:步幅小 预警:膝盖骨骼退化 脚后跟接触地面的一刹那,膝盖应该保持笔直。如果不是这样,则意味着可能是膝盖骨的移动能力或臀部的伸展能力受限,这种功能退化可通过按摩推拿来解决。 1. 背挺直、肩膀不要用力 脸朝前,视线望向前方15~20公尺,背挺直,不要用到肩膀的力量。 2.手肘微弯、膝盖伸直 走路的时候手肘稍微弯曲,膝盖伸直,脚跟先着地,体重从脚的外侧移动到脚尖,由脚尖踢出前进。 3. 步伐大小适中,身高X0.3 ![]() 步伐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疲劳,一般的标准是身高X0.3,是比较不会造成疲劳的步伐,以身高160公分的人为例,步伐约50公分左右,若是运动快走时,步伐应稍微大一点,约身高X0.5为标准。 4. 脚尖踢出的幅度5~10度 走路的时候两脚的两个膝盖好像要碰在一起的距离,是最好的距离,脚尖踢出的幅度勿过大,向外5~10度为宜;而老年人常常会拖着脚走路,所以自己要注意把脚抬起来走路。 平常走路时可以用自己比较舒服的方式,但把走路当运动时要特别注意正确的走路方法。 刚开始以走路为运动时,一天可以走30到40分钟,习惯之后再逐渐加长为佳。 走路运动生活化 ![]() 进行走路运动时,除上述的不良姿势与伤害需注意外,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并选择一双正确、舒适的鞋。只要时间不是很紧迫,每天在位置移动之间尽量以走路来替代搭乘交通工具或电梯,即使无法拨出一段空档来走路,如此累积起来也可达到一定的运动量。这即是谢明哲教授力行运动生活化的实际经验。 不常运动的人一开始可能会双腿酸痛,因为能量来自燃烧肌肉中的葡萄糖所产生的乳酸等,不过身体慢慢会自行调整,习惯运动后便会改为利用脂肪酸当作能量,肌肉便不至酸痛,因此应视个人的体能状况调整,逐步增加时间和距离。另外,配戴计步器也是帮助设定目标、激励自己的辅助工具,可以藉由记录评估检测是否达到每天设定的运动目标,进而养成运动的习惯。 放松心情,安步当车,独自一人欣赏沿途风景或行人百态;有伴为伍则天南地北闲话家常,走路的乐趣自在其中,祝您一步一脚印,走出健康路。 |
|
来自: yuanmeng558 > 《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