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书香校园”的困惑

 江山携手 2015-11-18

把学校建成“书香校园”这个提法我非常赞同,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把这件事情做好,那么我们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可是,目前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好,达到做这件事情的真正目的,我感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困惑。

1、学校本来就是读书的地方,学校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落实这些课程的要求是学校的主要工作,这些课程的全面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很全面的,如果不全面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改革我们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以达到全面打好基础的要求。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在接受正常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读书的乐趣,收获不到读书的方法,他们对读书已经非常烦了,拿起书本就烦,现在,大多数学生,就是语文书上的那些课文都不能读进去,试想,我们再增加课外的读书要求,能够有效吗?就是说,我们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本身对书香校园建设就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里面反映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课程内容是否能尽量让学生喜闻乐见;二是我们教师的教学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只能从量上来提出要求,这样做有百害而无一利。

2、建书香校园应该从要求“读”开始,如果学校里的师生不想读、没有时间读、读不进去,那么我们提供的条件再好,也只能是个摆设,没有丝毫意义。有不少学校有很漂亮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但是学校领导没时间读,教师不愿读,学生不会读,有了这些东西就是书香校园了吗?现在有不少领导,只从感官上来理解“书香校园”,要求学校把基础设施搞得美一点,档次高一点,我认为是一种本末倒置,只能作为一种观赏。

这里面也有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才能让师生有所收获;二是怎样才能让师生们愿意读书,想读书。在目前功利化倾向十分严重的现实面前,追求实用和利益已非常时尚,读书是需要修养的一种品格和境界,这一点单就学校的力量是不能很有效地解决的。这里反映的是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社会价值取向让书香校园没有适宜成长的土壤.

其实,我所说的困惑大家都明白,只是有些东西不好明说面已。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们做教育工作不能有什么阶段性的重点,更不应该有什么“工程”,教育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只要我们按照规律,认认真真地、踏踏实实的、安安静静地来做,给人一种常态化的、有效果的、不断提高的认识就很了不起了,为什么非要折腾一个美丽而无用的“果”来呢?教育的很多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教育自身解决不了的,虽然我们做了比不做要好,但是我们只图一时的轰动效果,不能把事情做好,不能做到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之后又是老样子,我认为还是应该实际一点,先找一点突破口,先做一点有意义的工作,并不断地向前推进,这种工作方法有什么不好呢?

摘《人民教育》一段话:

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学科,而这一任务如何在三尺讲台上得以完成,却是一个难题。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教课文,而是引导学生读书。语文应该给学生打开一扇门,让学生看到门后面无限广阔的世界,进而形成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自主地去追求自己所需。

比如:江老师讲《沁园春.长沙》,她不仅谈到了当时宏大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怀,还谈到了民族的诗性精神和诗性智慧、诗的意象和意境,并且沿着学生的思路涉及到由朱自清《诗的感觉》而生发的诗歌品读问题。逐步深入的探讨,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文之外的更远之处。每次学完一篇重要的课文,她还会给学生开列一份推荐阅读书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