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平常的心态做教研

 江山携手 2015-11-18
    当前,学校教师们的教研活动已成为教学常规活动之一,大家对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也都比较到位,每学年各个学校的教研成果数量是逐年上升的,可是,我认为大多数教师对教研工作还不是以平常心态来对待,从而导致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不强,实际价值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利思想比较严重。做具体工作的同志们都知道,现在有很多教师,他们的研究成果不少,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课件、优质课等,一般教师一年下来总能获得一项或几项,但是他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又总不能得到较好解决,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功利思想在作怪。因为学校对教师的年度考核要求教师必须有教研成果;教师职称晋升必须有教研成果,评先各类先进必须有教研成果。所以,教师们对各类教研成果评选活动还是比较热心的,并且现在,在各类评选活动中要取得成果是比较容易的,组织者也都非常理解教师们的难处,只要没有大的问题一般都能获得二等奖及以上的证书,从而也助长了教师们临时包佛脚的思想,让教师们感觉到获得教成果是如此简单,平时没有必要去花费那么多的心思。

    2、依赖客观现象突出。现在不少教师对教研的认识有些偏差,有的认为,我们天天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来搞研究;有的说学校不给我们出去学习的机会,怎么搞教研;有的还讲,学校条件就这样,我们搞教研缺少必须的资源,等等。这些教师,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认为,学校没有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研条件,他们把自己不愿搞教研的责任都推到学校。

    3、情绪浮躁普遍存在。由于市场的喧嚣,人事的繁杂,文化的多元,价值的失范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引发了教师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变化,他们本来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就不够满意,情绪都比较浮躁,要想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心平气和地思考自己的工作,研究解决问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因此,我认为,要想把我们的教学研究工作做好,做得比较有实效,必须解决教师们的教研心态问题。

    首先,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学研究,强化教师们对教研的从容心态。教研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让我们的工作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功”,教研的过程就是“磨刀的过程”,力求使我们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只有较好地解决了我们工作中的不科学、低效率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才能心情愉快,才能富有成就感;教研应该就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对此,我们不能有为难情绪,其实我们只要用思考的大脑对待我们的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研活动,每一天的一点点不同和突破,就是研究成果。所以,我们要以平常心态来从容对待,平常心看上去平凡,真正坚持不懈将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不断进行分析探究,则变得不平凡;平常心看上去简单,真正不遗余力在教育教学征途上通过科研达到精致,则变得不简单。

    其次,要注意把好教研成果的质量关,增强教师们对教研成果的荣誉感。我们不能把教研成果大众化,不能让那些没有思考、没有实践、没有实效的人投机获得成果。一是学校要对教研成果把关,对于工作成绩较差,只有成果没有成绩的教师,即使他们取得了一些证书,我们也不予认定;二是各级组织者要切实负责,把好质量关,不能让那些没有实用价值、拼凑的东西给予认定;三是给予不同类别的成果以不同的含金量,对于有推广价值的成果,我们应该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还要利用一定形式进行推广,让这些成果的拥有者得到应有的实惠。

    第三,要尽量满足教师们的合理需求,提高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认同感。学校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教师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家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环境,让教师们在心情比较愉快、需求得到满足、视野不断开阔、困难获得得帮助的环境下进行教学研究。对那些有成绩而没有成果的教师给予智力支持;为那些责任心强而效率低下的教师组织团队协作;让那些有较高研究水平的教师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教研中多一份平常心,也就多一份真实的积累和经验;多一份平凡的心态,也就多一份超越与提升,我们不求硕果累累,但求解决问题,把研究的习惯贯穿了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我想我们的教学研究一定会富有成效的。到那时,我们还愁自己没有成果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