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怎么用才能治大病

 qlxzwx 2015-11-21




作者/ 罗安明

编辑/瓦力 校对/党卫阁、居业


I导读用经方是该原方原量还是可以灵活加减的问题,大家争论已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作者提出“经方的剂量是可以变通的,急重症1两可以折合15克,慢性病1两可以折合成3克、5克、7克。但是,经方药物的比例不可随便变动”有其道理。小编以为,这还和个人的境界有关,菜鸟老老实实从轻剂开始比较稳妥,待真正认识疾病,经验丰富时,是举重若轻还是力挽狂澜,都是临床实际需要,没有“分门别派”的必要。

经方治大病


仲景之所以成为医圣,不仅是他创制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而且在他制定的经方药专而力宏,达到一剂知、二剂已,覆杯而愈的境界。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今人应用经方的疗效却大打折扣了。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剂量究竟该如何换算呢?现行的教材,多认为古代1两相当于现在的1钱,约3克左右。还有其他的说法,分别为1两折合现今的7克、10克、13克、15克;临床中,大家普遍觉得1两换算成15克剂量过大,特别是在现行医疗体制、医疗环境下,用这样的剂量风险太大,干脆用1两折算3到7克比较安全保险。此举可谓因噎废食,也将可以治大病、急症和重症的中医,变成了慢郎中,不得不令人深思与叹息。


8年前,一位中年妇女,腰疼痛得厉害,坐立不安,用针灸、理疗治疗多次,效果不理想。病人她说平素胃口不好,吃一点点冷东西(包括水果)或者油腻的食物就拉肚子,还经常感冒,下腹凉悠悠的,但很少发烧,月经量不大。腰椎CT检查提示:腰椎盘突出。除此外,笔者还发现她舌质淡,苔白滑略腻,脉沉紧,便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味。


苓桂术甘汤原方:茯苓4两,桂枝3两,白术2两,炙甘草2两。上4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就按1两15克折算的,加上杜仲、续断,全方如下:


茯苓60克,桂枝45克,白术30克,炙甘草30克,杜仲30克,续断30克。连用3剂后疼痛明显减轻,活动不再受限,唯感到出汗较多,没有不适感。续用上方,加上大红枣10枚,山茱萸30克,5剂。一个月后随访,不仅腰痛好了,精神食欲都大大改善。


自此以后,我对经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们学习经方,首先要有一个虔诚的态度,就像学佛之人的三资粮:信、愿、行。什么叫资粮呢?就好像你要到一个地方去旅行,先要预备一点吃的东西,这叫粮;又要预备一点钱,这叫资。资粮,就是你所吃的和你所需要用的钱。经方就是我们的资粮,首先要深信,其次要发愿学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实行、实践,用之于临床。


有人认为,古方不治今病,其实,中医离开了经方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经方的剂量是可以变通的,急重症1两可以折合15克,慢性病1两可以折合成3克、5克、7克,也未尝不可。但是,经方药物的比例不可随便变动。比如,经方中,桂枝与芍药的比例一改变,方剂就改变了。桂枝与芍药1比1,是桂枝汤;桂枝与芍药1比2,是小建中汤;桂枝与芍药2比1,桂枝加桂汤,等等。


目前的中医教材、《药典》对麻黄、桂枝、附子、细辛、肉桂、花椒、柴胡等许多中药的定量太小,要中医要回归经典上,有很大困难。但这并不是说经方不能治大病,需要今人有所突破。【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