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对联——丰坊

 高山仙人掌 2015-11-22

丰坊(1492-1563),字人叔,一字存礼,后更名丰道生,字人翁,号南禺外史,明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吏部(一说礼部)主事,改南考功主事,因吏议被免官。博学工文,尤精书法,家有万卷楼,藏书数万卷。明朝著名藏书家、书法家。
  其祖原为鄞县大姓,历代为官,代出闻人。自己博学工文,尤精书法,家有祖传万卷楼,藏书数万卷,负郭田千余亩,尽鬻以购法书名贴,又常夜以继日,心摹手追,故书学极博,五体并能。明嘉靖二年(1523年)中进士第仕,授吏部(一说礼部)主事,改南考功主事,因吏议被免官回籍。性孤僻,喜嘲谑,玩世不恭。博学工文,尤精书法,所作书善用枯笔,腕力强劲,但风韵稍乏。作品无论是笔意,还是结字,皆出自黄庭坚,但取法自然,神韵淳厚。除习学黄庭坚外,还有自家特色,体现了作者在学黄时只取其意,而不是亦步亦趋的追摹,线条厚重,但不呆滞。运笔以慢、稳、重相结合,收锋峻爽,利落大方,给人以开阔的美感。时詹景风评其书:“五体并能,诸家自魏晋以及国朝,靡不兼通,规矩尽从手出。盖工于执笔者也。故其书大有腕力,特神韵稍不足。”尤擅草书,亦工篆刻,善画山水。家有万卷楼,藏书数万卷。因不善治家理财,故后来家财丧失殆尽,其万卷楼藏书中的宋椠和写本,为门生辈窃去十之有六,后又不幸遭大火,故所存佳本已无多。原与天一阁范钦交往颇深,早时范钦从万卷楼抄书,其亦为范钦作《藏书记》,故万卷楼劫余之书尽售与天一阁,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黄宗羲在《丰南禺别传》对其有很形象的描写:“读书注目而视,瞳子尝堕眶外半寸,人有出其左右,不知也。”令其在藏书史上留下“恶名”的是,因为其伪造了不少“古书”。如《河图》石本、《鲁诗》石本、《大学》石本等,谬称是其祖先清敏公于北宋间得之于秘府;又有朝鲜《尚书》、日本《尚书》等,谎说是其曾祖丰庆得之于驿馆。吴焯在《绣谷亭薰习录》评说:“其著述未免欺人,其翰墨洵可传世也。”全祖望在《天一阁藏书记》则讥为:“贻笑儒林,欺罔后学”。就现代心理学观点而言,因其恃才傲物却怀才不遇,以至于滑稽玩世,徜徉自恣,目空古今,再加上“晚得心疾”,故就难免会故意做出一些自以为骇世惊俗的事来。不幸晚年穷困潦倒,贫病交加,更是潦倒于书淫墨癖之中,乃至寄居萧寺。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因贫病客死居萧寺僧舍,终年71岁,令人叹惜。著有《书诀》、《古书世学》、《春秋世学》、《诗说》等。传世书迹较多,有《唐人诗屏》、《谦斋记卷》、《秣陵七歌册》、《唐诗长卷》等传世。

丰坊律诗联

1、五言律诗联

孤松挺穹壁,
下临万里波。
激湍啮其根,(颔联上)
惊飚撼其柯。(颔联下)
纷纷穴赤蚁,(颈联上)
袅袅缠青萝。(颈联下)
群攻未云已,(四联上)
生意当如何。(四联下)
严霜一夕坠,(五联上)
高标复嵯峨。(五联下)
君子固穷节,
感慨成悲歌。
——《五言六韵排律杂诗》诗联

去国已逾纪,
玄节及兹临。
修晷何电逝,(颔联上)
壮怀终陆沉。(颔联下)
罍罍寒露结,(颈联上)
戚戚悲风吟。(颈联下)
芳草委遥泽,(四联上)
惊鸟翔空林。(四联下)
朝瓮尚蝇羽,(五联上)
夕寐惟虫音。(五联下)
疲精有断简,(六联上)
卒岁无重衾。(六联下)
余悰奚足陈,
云海驰余心。
孤灯未忍灭,
凄然对露襟。
——《五言八韵排律十月十一日作》诗联

我行逢暮春,
惆怅辞山阿。
莺花徒烂熳,(颔联上)
光阴已无多。(颔联下)
慊慊城乌谣,(颈联上)
烈烈耕田歌。(颈联下)
椅梧生高岗,(四联上)
浮云蔽其柯。(四联下)
岂无鸾与鹤,
悲鸣将若何。
——《五言五韵排律效古》诗联

短日悲年促,
他乡苦病侵。
疏砧偏傍耳,(颔联上)
归雁忽惊心。(颔联下)
塞柳犹含冻,(颈联上)
江梅正满林。(颈联下)
衰羸难自强,
早晚合抽簪。
——《五律卧病述怀二首其一》诗联

宦况从来薄,
幽居颇自厌。
寒云开远岫,(颔联上)
落日荡虚檐。(颔联下)
煮药炉常活,(颈联上)
题诗笔久拈。(颈联下)
无人来问讯,
向夕闭空帘。
——《五律卧病述怀二首其二》诗联

繁忧中夜起,
身世独茫茫。
过眼浮云灭,(颔联上)
伤心白发长。(颔联下)
荷衣霜意苦,(颈联上)
兰砌露华凉。(颈联下)
万绪谁能理,
怀沙欲吊湘。
——《五律极闷》诗联

梦回初隐几,
黄鸟忽关关。
静日无人到,(颔联上)
春风共我闲。(颔联下)
幽花迷曲径,(颈联上)
修竹满东山。(颈联下)
稚子慰岑寂,
提壶贳酒还。
——《五律和东沙春日言志》诗联

 褦经过少,
支离宇宙空。
归眠北窗下,(颔联上)
消受满楼风。(颔联下)
浴罢移冰簟,(颈联上)
吟成对草虫。(颈联下)
早知身是幻,
宁复问穷通。
——《五律十六日晚归见白楼》诗联

老农遗旧业,
世事厌新闻。
落日明苍野,(颔联上)
秋风散白云。(颔联下)
树阴唯犊共,(颈联上)
渚月许鸥分。(颈联下)
寄语州仇辈,
何心预此文。
——《五律秋日即事二首其一》诗联

入秋残暑退,
向晚病心清。
露叶和萤坠,(颔联上)
风条杂鹳鸣。(颔联下)
最甘蔬饭洁,(颈联上)
渐怯葛衣轻。(颈联下)
坐听西楼角,
呜呜向月明。
——《五律秋日即事二首其二》诗联

白发烟江戍,
丹心日月悬。
安危付童仆,(颔联上)
骨肉限山川。(颔联下)
有恨思填海,(颈联上)
无言可问天。(颈联下)
萧条愁病里,
况复值穷年。
——《五律除夕》诗联

2、七言律诗联

东海仙人枉尺书,
问余宦况近何如。
青山屋上云常起,(颔联上)
绿柳门前叶半疏。(颔联下)
遣婢花间调小鸟,(颈联上)
看儿莲下养生鱼。(颈联下)
秋光日日催诗兴,
只是幽忧病未除。
——《七律答俞子木见问》诗联

通宵幽月照清池,
池上新篁动远釭。
誓墓文如王逸少,(颔联上)
污人尘岂庾元规。(颔联下)
双双宿鹭迷青岸,(颈联上)
发发潜鱼振绿漪。(颈联下)
主圣官清烽火息,
勺泉餐柏总相宜。
——《七律六月十五夜》诗联

塞北时闻铁马嘶,
蓟门霜柳渐凄凄。
天边野烧连烽火,(颔联上)
城下寒砧杂鼓鼙。(颔联下)
阴碛草荒狐队出,(颈联上)
平原风急雁行低。(颈联下)
尊前不见悲歌客,
易水东流何日西。
——《七律李车驾时行经易州界》诗联

附录:【丰坊轶事、趣闻】

一伙滑吏
  明朝翰林丰坊,很有文才,由于怀才而得不到重用,便埋头于书淫墨癖之中,从而恃才傲物,目空古今,滑稽玩世,倘徉自恣,甚至“一习古篆隶之文,而即欣然技痒,伪作邯郸淳辈文字以欺世”。世人重视他的书法艺术。黄宗羲有《丰南禺别传》,记其轶事甚详,说:“坊有书名,甬上故家多藏其底草相夸示。”由于丰坊滑稽玩世,得罪了一些人,因此,妒喙交张,竞掩其长,往往诬以漫语。周世绪《枌社剩触(竹头)》亦记其趣事,谓:
  有一次,鄞县(今宁波市)县令派手下人向丰坊要一张药方。丰坊即在药方上写道:“大枫子去了仁(人),地花果多半边,地骨皮用三粒,使(史)君子加一颗。”
  鄞县县令看了药方笑道:“丰翰林在嘲笑你们哩!”
  差吏问其原故,鄞县县令解释道:大字去人是“一”字,果多半边是“夥”(“伙”字的繁写体)字,骨用三粒是“滑”字,史加一颗是“吏”字。这四种药连成四个字,是“一伙(夥)滑吏”(即一班滑头滑脑的差吏)。

官小名大
  丰坊是明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做过几种不大的官。最为人道的有三种:
  第一,是以书画名世,特别是书名,生前身后都很大。不必多说,丰坊的字今天还可以见到,写的一本《书诀》也传了下来,在里面可以看到丰坊对书法的见解。
  第二,是在嘉靖十七年上疏“请加尊皇考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上帝”,为世所讥。正德皇帝没有子嗣,杨廷和主持立储,选的是兴献王(宪宗次子)的世子朱厚璁继位,当时朱佑杬已去世,朱厚璁正在服丧中。不久,便为了皇统和家系继承问题,在朝中发生了“大议礼”之争,简单说来,就是群臣要依古礼行事,要嘉靖以孝宗为皇考,把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作“皇叔”。嘉靖不肯,君臣吵得不可开交,后来暂听了群臣的意见,只是把兴献王改称为本生父母,没有叫“叔叔”。但此事不过搁了起来,并未解决,更总有人顺着皇帝的意思,重提此事,以为进身之阶。嘉靖得了支持,便改了前议,遂至大起风波,二百多大臣跪在左顺门前呼天抢地,大哭孝宗皇帝,算是一种示威行动。最后的解决,一百三十四名五品以下的官员被廷仗,十六人被打死。在被廷仗的名单里,头一位便是翰林学士丰熙,他幸免于死,给谪到福建镇海卫,死在那里(漳州云洞岩有他当时写的《鹤峰云洞记》石刻,很有名)。丰坊是丰熙的儿子,自己也因为议礼被贬,却又违背父志,上这样的疏,所以人们要看不起他。他大概是揣附帝意以干进的意思,嘉靖看了他的上疏,确实也很高兴,由严嵩主持讨论,采纳了他的一些建议,却没有让他做官,估计丰坊一定很失望。
  第三,是伪造多种古书。是伪造石经本《大学》的事。除此以外,世传的《子贡诗传》,一般认为,也是他伪造的;还有几种经书,丰坊也分别撰造“古本”。有趣的是,丰坊把自己改编的“古书”称为“世学”,如《古书世学》,《鲁诗世学》之类,或者说是传自他的远祖丰稷,或者说是他的曾祖丰庆从朝鲜、日本使臣那里见来的。(黄宗羲《别传》说丰庆是丰坊祖父,错了一辈儿,丰坊的祖父叫丰耘。)这有一点贻先人羞,不过人们知道他的为人后,便会觉得这对丰坊实在算不得什么。

怪人奇事
  丰坊是个怪人。有许多故事,听来像是笑话,却可能是真的。有一个叫方仕的人,从丰坊学过写字,后来常冒他的名,丰坊气得不得了,恨恨地说要挖出他的眼睛来。便有人拿了一对什么动物的眼睛来骗丰坊,说是方仕的,丰坊居然信之不疑,大大地报酬了一番。第二天便见到双睛完好的方仕,丰坊吓了一跳,方仕说被抉去眼睛,有鬼可怜他,取死人眼放在他眼眶里。丰坊也信了,置酒为他庆贺。丰坊设醮三坛,祈请一灭倭寇,二灭伪禅伪学,三灭跳蚤虱子。丰坊把蚤虱恨得无以复加,尤在倭寇之上,因为每年都要请道士来驱虱,他们便串通仆人来骗他钱。又一事,丰坊要下乡收帐,仆人和债户串通,拿来农人簸谷用的大扇子,说乡下各家造了这东西,要等他下乡时来偷偷扇他,要他中寒。丰坊说,这些乡下人真鬼,那我就六月间再下乡,他们就拿我没办法了。仆人又骗他梅雨期应该把钱拿出来晒晒,他便晒,仆人趁机偷去一件,丰坊一数不对,仆人便再偷一件,要他重数,这回却对了,因为他只会数单双。——这样的人,果然败了家,没有保住先人留下的万卷楼。
  丰坊是个信口开河的人。曾和别人闲聊,说起几十年前曾在正阳门上见着凤凰,别人不信,丰坊就指着13、4岁的书童说:“他也见着了。”小书童说:“是。”又对一个和尚说他在通州见到屋子那么大的西瓜,钻到里面去喝浆,也请那书童来做证。所以他其实是个滑稽玩世的人,对世俗的一套很烦。有人要他留宿,丰坊先是说非自己的床睡不着,那人居然把床从他家里搬了来,丰坊见计不成,又说肚子疼,还是溜走了,——因为丰坊讨厌那人求他写字。丰坊这类的故事还很多。明代理学很盛,丰坊的性格,便是压抑下的怪胎。丰坊的先人以理学名家,自幼也浸在里面,后来造作伪经也罢,写注疏论文也罢,都摆不脱那些道道。但心里可能是厌恶的,人们看他骂朱熹的话,十分难听,又骂杨荣只因为老婆姓朱,便采用朱子的学说等等,虽然都是信口开河,也可见出丰坊的性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