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哥窑始自元代?

 古诺天秤 2015-11-22


我们在上期中,简介了以Margaret Medley为代表的西方陶瓷学者们,对哥窑的认知。特别是她们将哥窑普遍定为元代以后,乃至1314世纪的粗劣仿官作品,原来源自明人的文献和极为有限的考古学资料。


东方陶瓷学会1952年,东、汝、官大展。大维德爵士撰文,认为哥窑系北宋以来有纹片青瓷通称,后为13-14世纪仿官作品


此次特展中第68号展品,典型传世哥窑鱼耳炉,Mrs Alfred Clark 藏品


此次特展中第70号展品,米色哥窑葵花口碗,Lord Cunliffe 藏品


其实当你在大英博物馆,亦或两岸故宫的展柜前,近距离观看“传世哥窑”作品时,你一定会被它们考究的修胎与内敛而贵气的气质所折服,它们真的是粗劣吗?

就一个窑场的生命而言,政权的更迭,似乎并不意味着艺术的终结。因为统治者依然对艺术品有追求,只不过是品味的改变,引起了风格的转变。就好比北宋亡于金,清凉寺官汝的停止,又有了张公巷官窑的兴起。同样,南宋老虎洞窑八思八文的遗存,告诉了我们,修内司窑,在元代以后,这个南宋官窑依然充满生命力。


台北故宫藏 米色哥窑鱼耳炉


台北故宫藏 米色哥窑胆瓶

我们在众多传世哥窑中,可以找到一类,釉色偏重米色,明显为中性焰烧制,纹片表现力特别突出的作品,它们的形制与大小基本与南宋官窑一脉相承,这些作品有鱼耳炉、贯耳尊、管耳瓶、三足筒炉、折腰盘等。同时,还有一些明显为元代造型风格的作品,比如高足杯。在烧制技艺上,它们尤为突出宋汝、官窑的支烧、垫烧技术,着力模拟“紫口、铁足”效果,即便釉药与窑温难以精确掌控,也会以涂抹铁水或赭色护胎汁来努力达到。这些细节,都暗示它们有着浓重的官方背景。这些作品,怎会是粗次滥造的民窑?


台北故宫藏 灰青色哥窑贯耳尊



台北故宫藏 米色哥窑三足炉



台北故宫藏 米色哥窑洗




台北故宫藏 米色哥窑高足杯,第一次参加伦敦艺术博览会重要展品,多次著录,为典型元代器型

尽管哥窑的名称,首见于元代孔克齐在至正十五年(1355)杭州所见的“哥哥洞窑”香炉,对于“近日哥哥洞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辩也”的记载,让明清帝王文人,直至今人,定惯性的将哥窑视为仿官窑系列。但传世哥窑作品中,确实存有大量制作极为精美,釉色有月白、灰青、粉青,纹片有黑黄相间的“金丝铁线”与赭色、繁密、弯曲度强的“鳝血鱼子纹”,既与典型的南宋粉青色冰裂官窑有别,又与明代宣德、成化款的“哥窑”、盛清康雍乾的郎窑、唐窑仿哥作品截然有别。这些作品都是元代以后的作品吗?


台北故宫藏 灰青哥窑贯耳瓶


苏州文物商店旧藏 ,米色哥窑贯耳瓶 ,现展于苏州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藏 米色哥窑五足洗 定为南宋,宋理宗随葬品


上海博物馆藏 米色哥窑葵瓣口碟

台北故宫,受到英伦学者的影响,现已接受将哥窑归入十三至十四世纪作品。然而,在上海元代任氏墓、南京明代汪兴祖墓、沐英墓、吴经墓所发现的元代仿官作品,就造型与制作风格看,与被定为元仿的传世哥窑,有明显的差距,这些墓葬品,更符合明人文献所言的“元末新烧者,土脉粗造、色亦不好”。换言之,所谓传世哥窑,它们的艺术品味与烧制技术、要高于十三至十四世纪的作品,它们的烧制时间,应该更早。


上海博物馆藏 米色哥窑鱼耳炉 上海青浦任氏墓随葬品



台北故宫藏 元 米色哥窑三足冲耳炉

台北故宫藏 米色哥窑三足冲耳炉,第一次参加伦敦艺术博览会展品,形制与元代作品截然有别


香港佳士得 2014 漱玉供菊 -宋代艺术精品专拍 lot 3029 13-14世纪 哥窑胆瓶

杭州老虎洞窑,元代层出土哥窑炉残片 展于2010 大阪 幻之名窑 -杭州老虎洞窑址发掘成果展

杭州老虎洞窑,元代层出土米色哥窑高足杯 杯柄 JHM collection



杭州老虎洞窑,元代层出土三足筒炉残片 JHM collection


传世月白哥窑鱼耳炉残件 南京元代层遗址出土 JHM collection


南京明代沐英墓随葬 米色仿哥贯耳瓶 典型13至14世纪仿哥作品风格

传世哥窑究竟可以早到什么时候?是否就是明人所称的的“旧哥窑”?乾隆所谓的“官哥不分”感想,究竟受何影响?官窑与哥窑如何区分?

我们下期继续!


敬请阁下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