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道者如何简事

 杨钱树1413191 2015-11-23
修道者如何简事
简事,是修道者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唐代上清派高真司马承祯将修道的法门和次第分为五渐门、七阶次。五渐门即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神仙之道,五归一门”。七阶次即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司马真人把“简事”作为修道七次第中的第四步,执两用中,贯通上下。没有简事的修为,就谈不上后面的“真观”、“泰定”、“得道”。不能简事,就难以“安处”,不能“安处”,如何存想、坐忘、神解?简事,是修道关键的环节,承上启下。
简事,是一种认知,一种心态,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修养的境界。没有相应的认知,人就不会主动简事而修真;没有相应的心态,人不会安于寂寞而去修真;没有相应的方法,想简事也简不下来;没有相应的修养,心里想简事,行动上落实不了。
简事,不要大起尘劳,或忙于“弘道度人”,或忙于“参访明师”,或忙于“辩论是非”,或者聚众清谈,或者联手“创业”,或忙着攻击异己,或忙于各种事务。这些作为,看起来很高尚,很风光,本质上,大起尘劳而已,于修道本身,益处不大。
简事,修道者要安于淡泊,过简朴的生活,过简单的日子。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内修、内观。
简事,要有简静的心灵,要有简易的行事。简易,是《周易》之“简易”,“易”指《周易》,而“简”,是《易》德之一。易有简易、交易、变易、不易。《系辞》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把握了简易的易道精神,就能成就贤人之德业。
一位老朋友,退休后热衷修道,全国的名山跑遍了,走到哪里,是非矛盾带到哪里,十年辛苦,修道上一无所获,只有满身的疲惫和酸楚的眼泪,而“年与岁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最初见到他时,满头黑发,十年之后,白霜染鬓。问及道要,茫然无知。谈及经历,多言是非。我劝他安居于家,老实修养。朋友闻言,慨叹而受。不久,出庐远游,复出江湖。及再见面,自言耐不住寂寞。银发飘动,岁月无情,而苍苍然矣,而垂垂老矣。
一位朋友,退休后忙于参加各种灵修的、养生的、佛道的学习班,今日奔东城,明日去西郊,后日在参禅,大后日排着八卦班,忙得不亦说乎。多年过去了,依然在迷惘和奔波辛劳中煎熬。
他们只是外求,而不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