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 梅核气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4
  17    梅核气


    梅核气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痰气互结,停聚咽部所致,以咽部如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咽异感症”。

    17.1   诊断依据

    17.1.1   咽内异物梗阻感,常随情志变化而加重或减轻,梗阻部位不固定。

    17.1.2   饮食、发音正常,男女皆可患病,一般以成年女性为多见。

    17.1.3   咽部、食管、颈椎及其他相关器官检查无异常发现。

    17.1.4   应与喉痹、食管病变、颈椎病、茎突过长综合征等相鉴别。

    17.2   证候分类

    17.2.1   肝郁气滞:  咽中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碍饮食,随情志变化而时轻时重,兼有嗳气频频,胁下胀闷,患者每多疑虑,忧心忡忡。舌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17.2.2   痰气互结: 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时作嗳气,恶心,胸脘胀满。舌苔白腻,脉弦滑。

    17.2.3   阴虚气郁:  咽部梗阻感,胸闷, 心中烦热, 口干咽燥,溲黄便干。舌质红, 舌苔薄,脉细弦数。

    17.2.4   心脾气虚: 咽中异物感,不思饮食,面白神疲,少气懒言,或时时悲伤欲哭,夜寐不酣,易惊醒。舌淡,舌苔白,脉细弱。

    17.3   治疗方案

    17.3.1   辨证施治

    17.3.1.1   肝郁气滞证: 疏肝解郁,方如逍遥散加减。

    17.3.1.2   痰气互结证: 化痰理气,方如二陈汤合越鞠丸加减。

    17.3.1.3   阴虚气郁证: 理气养阴,方如丹栀逍遥散合沙参麦冬饮加减。

    17.3.1.4   心脾气虚证: 补益心脾,方如甘麦大枣汤合归脾丸加减。

    17.3.2   其他疗法

    17.3.2.1   中成药: 可辨证选用逍遥丸、越鞠丸、开胸顺气丸等。

    17.3.2.2   加强心理疏导,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以解除心理负担,调畅气机。

    17.3.2.3   针灸: 取合谷、内关、太冲、丰隆等穴。

    17.4   注意事项

    经治疗无效的病例,应注意作深入、系统、详细的检查。

    17.5   疗效评定

    17.5.1   治愈: 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完全消失。

    17.5.2   好转: 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减轻。

    17.5.3   未愈: 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未见变化。

    17.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18条,第36 款;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6条,第19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