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9 颤证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24

    59    颤证


    颤证是由年老精血亏虚,脑失所养,虚风内动,或因感邪、中毒、电击等损伤脑神,或因痰浊、瘀血痹阻脑络,经气不利而致的风病类疾病。以手足颤抖,头部、口唇等不自主震颤为主要表现。相当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等病。

    59.1   诊断依据

    59.1.1   主症:  肢体或头部震颤,颜面、咽喉部肌肉动作减少,始动困难和肌肉强直,筋脉拘紧,动作迟缓,姿势不稳。

    59.1.2   兼症: 表情呆板,头胸前倾,言语謇涩,口张流涎,自汗盗汗,大便秘结。严重者忧郁呆傻,僵卧不起等。

    59.1.3   紧张、情绪激动时震颤加重。严重者可伴有意识混乱,定向障碍,抑郁,幻视等。

    59.1.4   年龄多在55岁以上,患病率随年龄而上升。感邪、中毒等引起者,也可见于年轻者。

    59.1.5   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感邪、中毒等引起者,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59.2   证候分类

    59.2.1   阴虚阳亢: 肢体或头部震颤日久,幅度大,筋脉拘紧,少动,甚或僵卧不起,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多梦遗精,颧红盗汗,腰酸膝软,大便秘结,急躁易怒或忧郁痴呆。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59.2.2   气血亏虚: 肢体或头部震颤日久,行走跌冲,肢体麻木,手足挛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目眩,口张流涎,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59.2.3   髓海不足: 头晕耳鸣,记忆不清,头摇肢颤,昼寐夜醒,重则神呆,啼笑无常,言语失序。舌苔薄白,脉弦细。

    59.2.4   痰热动风: 肢体或头部震颤时轻时重,胸胁胀闷,喉中痰鸣,头胸前倾。行动缓慢,头晕而重,身热口渴,多汗,咯痰黄稠,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59.2.5   血瘀动风: 肢体或头部震颤日久,筋脉拘紧,舌强语謇,步态慌张,面色晦暗, 表情呆板。舌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涩。

    59.3   治疗方案

    59.3.1   辨证施治

    59.3.1.1   阴虚阳亢证: 滋补肝肾,育阴潜阳,方如大定风珠加减。

    59.3.1.2   气血亏虚证: 益气养血,熄风止颤,方如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59.3.1.3   髓海不足证: 补精益髓,熄风止颤,方如龟鹿二仙膏合安神定志丹。

    59.3.1.4   痰热动风证: 清热化痰,兼以熄风,方如导痰汤加味。

    59.3.1.5   血瘀动风证: 活血化瘀,熄风通络,方如通窍活血汤加减。

    59.3.2   其他疗法

    59.3.2.1   中成药: 阴虚火旺者可选用大补阴丸等滋阴降火类中成药;气血亏虚者可选用十全大补丸等益气补血类中成药;精血亏虚者可选用左归丸等滋补肝肾精血类中成药。

    59.3.2.2   针灸:  头针选顶颞前斜线等。体针选大椎、合谷、太冲、三阴交、肝俞、太溪、肩髎、曲池、外关、髀关、阳陵泉、昆仑等穴;耳针选神门、皮质下、肝、肾、内分泌、肘、膝、腕、指等穴。

    59.3.2.3   推拿: 可于头面项背及患侧肢体施   法或擦法治疗。

    59.4   注意事项

    59.4.1并发症处理: 常见肺部、尿路及褥疮等感染,除进行良好的护理以外,对发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者还应选用抗生素治疗。并可参照“咳嗽”、喘证”、淋证”诊疗常规处理。

    59.4.2   饮食: 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忌暴饮暴食、刺激性食物、饮酒及嗜食肥甘厚味之品。

    59.4.3   应保持情绪稳定,防止情志失调,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感受外邪。

    59.4.4   对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根据病情变化可选用中西医综合治疗。

    59.5   疗效评定

    59.5.1   临床治愈: 症状及体征消失,能独立生活、社交或工作。

    59.5.2   好转: 症状及体征好转。

    59.5.3   未愈: 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59.6   病名注释

    本病证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第4条,第27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