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咳嗽是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中医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虽多以风邪夹寒为起因,但也有夹寒、夹热、夹湿、夹燥之分,并以化热为多见。内伤咳嗽大多与久病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肺失宣肃,脾虚生痰,肝火犯肺,肾虚及肺等。 先生认为治疗咳嗽,尤其是较顽固的咳嗽,关键在于调畅肺气,而要使肺气通畅,关键在于宣畅气道,排除痰浊。 先生认为咳嗽以外邪诱发为多,故发作时往往见表闭失宣,因而临床治疗多宣肺散表,通畅气道。但也有宣散适度的问题。久咳不愈者,不少就是因为宣散太过,肺气受损,造成开合失司,反而达不到效果。因此先生主张,也当兼予固表敛肺之品,一开一合,以调整肺气之宣肃功能。代表药物以麻黄、麻黄根为主。 咳嗽一证虽为肺气宣散肃降功能失司,但中医临床多见久咳不愈者。久咳不愈,往往与痰浊有关。先生认为,见咳止咳,咳不止者,仍未去其致咳之因,故古人有,“咳无止法”之戒,此多与痰浊有关。陈痰凝聚,潴留而久,则得生新痰,层层相因,无有终时,此慢支只可以暂且愈,而终难根治之故。因此治疗法则,大多以开肺与敛肺相结合,化痰与清热相表里。肺气失畅,痰浊潴留,痰去一分,则肺宇宽松一分。因此,排痰除浊也是治咳之关键。然而,排痰不宜过急,因久病痰浊每每与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有关,排痰过急,就有徒伤正气之嫌,故先生二麻四仁汤,用一滑一涩,其理亦在此。 张某,女,52岁。1991年5月29日初诊。 去年十月咳嗽频频,迄今已七个月有余,依然未能根治。刻见咯痰不爽,有泡沫,发则阵咳不休,舌质淡,脉细数。此乃肺气不宣,痰浊内恋。当予宣肺达痰,宽胸健胃。 处方: 炙麻黄4.5克,麻黄根4.5克,桃杏仁各9克,白果仁9克,郁李仁9克,百部9克,炙款冬花9克,车前草24克,生甘草4.5克,柴胡9克,生牡蛎(先煎)30克,苍术9克,厚朴6克,郁金9克,石菖蒲9克,木蝴蝶6克。7剂。 二诊:咯痰稍爽,咳嗽稍减,口干咽燥,苔脉如前。宗原法:加北沙参9克。7剂。 三诊:症再衰,咽干少复,效则守之,原方续投。 前后服药一月,咳嗽竟痊愈。 先生原按:肺如悬钟,不叩不鸣,风寒外感,痰浊上逆,鸣而为嗽。宣畅肺气,排除痰浊,是保持肺气通畅之良法。肺气通,咳嗽自已矣。 吴某,女,5岁。1992年12月8日初诊。 向有哮喘。因外感致呛咳,病延五个月,治亦五个月,未能应手。喘虽未发而呛咳不休,纳呆,溲多,喉中痰鸣,咯之不爽,无发热,夜间盗汗,齐颈而还,胸闷口干。苔薄白,脉弦数。此名痉咳,不宜强加抑制,但予宣肺达痰,可以渐渐缓解。 处方: 炙麻黄4.5克,麻黄根4.5克,桃杏仁各9克,郁李仁9克,白果仁9克,蒸百部9克,炙款冬花9克,车前草24克,生甘草4.5克,柴胡9克,生牡蛎(先煎)30克,苍术9克,厚朴6克,土茯苓30克,忍冬藤24克,连翘9克,白薇9克,木蝴蝶6克,瓜蒌皮9克。7剂。 二诊:12月15日。上方服后,咳去大半,苔薄,脉细弦而数。咳因痰阻而起,宣肺达痰,痰去咳自止。予原法:加北沙参9克,麦冬9克,大腹皮9克,鸡内金6克,郁金9克。7剂。 三诊:12月22日。余咳二三分,不必急于兜涩,久咳之人,十去其八,可以食养尽之,不必尽剂。原方12剂。遂愈。 王某,女,34岁。1992年12月22日初诊。 八年前曾患肺炎,出现肺不张。病后易于咳嗽,入冬为甚,痰多色黄,咯之不爽。今年一月又得肺炎,大量抗生素治疗后,咳嗽仍不已,低热亦久延不已,苔中腻,脉弦细而数。拟予宣肺达痰,以祛其热。 处方: 炙麻黄5克,麻黄根5克,桃杏仁各9克,白果仁9克,郁李仁9克,百部9克,款冬花9克,车前草24克,生甘草6克,柴胡9克,生牡蛎(先煎)30克,苍术9克,厚朴6克,郁金9克,石菖蒲9克,土茯苓30克,忍冬藤24克,连翘9克,白薇9克,辛夷6克,苍耳子6克,知母9克。7剂。 二诊:苔脉如前。陈痰宿饮,潴留肺络,必须开豁,令其上越。原方加天竺黄6克。14剂。 三诊:1993年1月12日。咳去其半,但余痰未净,仍是宿根所在。宿积未除,除痰务尽,毋令滋蔓。原方加:狗脊12克,补骨脂9克。7剂。嘱间日服此方,遂愈。 新媒体编辑:王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