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73:计划执行时总被小事干扰不想做求破?

 李建涵LEO 2015-11-28

看到一个提问:大叔,我在学校状态不错,每天也都有计划地进行,可如果出现一个在计划外的事情我就会很浮躁,什么也看不进去了。我该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首先要告诉这位同学,这不是个案,简直就是通病,我现在就处于这样的时刻。今年开学我调动到团委,在团委上班,一开电脑,一上午很快就在各种弹窗消息和开会通知中过去了,从来没有例外。


过去我每天从来是很精确安排的计划,现在居然也出现了延迟延迟延迟,而我又是一个对目标极度有要求的人,所以我就每天加班加班加班,现在我最大的愿望是好好补一觉。


如果是我年轻的时候,我可以确定的是,在突发事件面前,我也会和你一样,什么都看不进去了,过了好一阵子,发现自己一事无成,最后又会在哀叹中重新给自己打鸡血,重新看着计划被变化破坏。


那时年轻,不知道变化总比计划快才是人生常态,总想能按自己的设想完成自己的计划,往往只是以自己为中心思考问题!


人都是一步步成长的,所以面对突发事件人的第一本能反应就是觉得厌烦,并非每个完美主义者才讨厌计划被打断,而是任何人都不喜欢自己的生活被别人左右,自己不能控制它的感觉。


但越是因为这种情绪打乱或者终止自己的计划,结果就一定是变成:你真的受控于各种突发事件,事事拖延,得到你最讨厌的结果。


好在我也混了15年职场,知道破解这种事情的破解方法就是——随时拿目标提醒自己勿忘初心。


我拿目标有几个技巧:

第一我的目标从来都是手写到本子上,这样随手打开本子前几页,就是我的目标。

第二我经常重写我的目标,这样打开本子很多页,都会看到关于目标的自我提示。

第三我会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非常简单的小工作,耽误一天了,第二天追回来,然后利用这一点点成绩鼓励自己再来一发。


很多工作只要不放弃,日积月累,终于可以做成一点大工作。一开始我很难获得这样的体会,但是慢慢强迫自己这样做多了,我就相信把碎片时间,把小事情做好,也可以做成大工作量。


像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我每周微信至少两篇文章,是雷打不动的,看起来容易,其实背后要克服很多困难。


写一篇文章要考虑选题,要考虑内容,要考虑长短,能写到大家还能看,我需要用心,在突发事件很多的情况下,用心反而是最奢侈的事情。但我想到一个人如果每周连两篇说得过去的随笔目标都不能实现的话,我自己也觉得这一周目标的底线都没有做到,必须改。


想到这里,我就必须要解决了,也就行动起来了。


等你有了这种强迫的自觉,你就进入第二阶段:能够管理突发事件,不影响你的大目标实现。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意志力会得到大大增强。


有没有更高的阶段?


有,那就是期待突发事件,借力打力。


我当然知道大部分人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反应,假如在某个领域,我对突发事件反应能力远远快过别人,那么突发事件不但不是干扰我工作的事情,而是让我快速超越别人的弯道超车机会!


比如在新媒体传播领域,我是最不怕出现网络新软件,新热点,我还巴不得掉下一个软件能超越微信呢,这是我快速进入扩大影响力的机会啊!


比如最近有个软件“足记”火了,我马上就玩一发,发到微博就显得我比较潮,更亲民。


又比如周三我安排接待长江大学的学工处领导,我们交流完工作,我顺便送了几本写给大学生的图书,然后他们也邀请我去他们学校和学生做分享,没有这个突发事件,我也就没有这个交流的机会,所以突发事件也不是坏事了,反而是我在校团委工作中可以借助我其他长处发挥自己特长,为工作,为学校加分的事情了。


当然,我说的第三阶段是你有了专长,有了足够多应对训练,才能形成这种能力,比如我在团委正负责的挑战杯工作,突发事件很多,我只能边干边总结经验,至少在今年,我还只能疲于响应。


不过我知道,等我把经验和套路都总结完了,到了后年(挑战杯创新比赛是两年一次),我肯定能开始游刃有余,别人做起来累死,我就能轻松应对。


那个时候在这个领域的突发事件就可以成为我的优势资源了,所以过去的经验会告诉我,请耐心积累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