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我们做怎样的教师

 江山携手 2015-11-29

      今天,我们做怎样的教师

           ——从国民阅读现状引发的反思

 

一项关于国民阅读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13.43分钟,超五成的成年国民也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国人的阅读情况让人忧,而更应多读书的教师,其阅读的状况又如何呢?某地区关于中小学教师读书现状调查的材料称,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到六本,选读的书目多有功利性,基本上是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教辅类书籍。这样不容乐观的情况在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同样,与专业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师专业培训(继续教育)也没能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多以敷衍了事应付过去,使培训收效甚微、流于形式。

“教育即成长”,这成长当然不只是指学生。美好的教育是教师在成全学生的同时也成长着自己,而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也应该是师生各自生命光彩的闪现与碰撞。从上述两个与教师成长密切相关的材料可以感知,相当多的教师却是固步自封,落后于发展中的教育新形势。当然,一线教师工作负担沉重,常常是从早忙到晚是不争的事实,致使教师认为没太多的时间来读书、充电,但这不成为教师自身不发展的理由。事实上,其根本原因是教师们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已完全胜任日常的教学,特别是高中学段以下的教师,极少会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而产生职业危机感,所以,不读书,不参加专业培训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长期以来,学科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任务是教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取得好成绩,教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好分数。这也是传统教育重知识技能轻人文素养的主要原因。这种单纯抓分数抓升学率的教学,用不着教师多读书、多学习,只要能领会考纲要求,研究考题,督促学生多练即可。至于平时解决学生的知识疑难,很多教师会“绰绰有余”,就算是碰上难题,也用不着靠读书、专业培训来弥补,他们有“三本书”就够了——教材、教参,还有习题集。

正如“一本通书棒到老”的“教书匠”那样,教师当前所持有的知识和智慧果真能自如应对教学了吗?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与教师智力和知识水平并无显著相关,当超出一定的限度以后,智力以及知识对教学不再产生显著影响。而其它的认知因素或人格特征起着更大的决定作用。比如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的能力以及思维特征(思维的合理性、条理性、系统性、深刻性等)都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相关。也就是说,教师拥有了学科知识,还远远未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学科知识应处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一个角落,而不是中心,更不是全部。”一个合格的学科教师,除了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的“普适性”知识外,还要有学科的课程-教学法知识,它能对学科具体的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的知识或智能。它是情境化的、个性化的知识,教师运用这些知识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一个出色的教师还要具有大量的依靠个人感悟或经验获得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缄默知识”。研究表明,“缄默知识”与课程-教学法知识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知识,它直接影响学科教学的效果。

三流教学教知识,二流教学教方法,一流教学教素养。真正的教学,不但要带领学生进入学科的知识层面,学会知识,掌握思维方法,还要收获人生智慧,让学生受益无穷的。常言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这个“一桶水”指的就是此类知识。是否具备这些知识并娴熟掌握运用,是专家型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为了储备这“一桶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炼,努力寻求内功的提升。这,与大量的阅读是分不开的。

当前,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读书无用?感到学习枯燥无味?难道只是社会的影响,是“读书无用论”盛行的结果吗?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厌学也是必然的事了。面对学生不愿意学习的情形,很多教师都发出“强按的牛头不饮水。他们不肯学,我们再努力又有啥用?”的慨叹,而不是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这也是教师缺少学科的课程教学法知识,缺少在大视野之下进行教学,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正确的诊断评价,而只是盯着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分数的结果。有这样的情景,某学生请教学科教师一个“超出所学范围”的知识,该教师说“这是高中的知识,你不要钻这些牛角尖的东西。”也有的教师把与考试无关的书都叫“闲书”,不许学生阅读。这样功利的“近视教学”最终让学生们所抛弃。

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固有知识结构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正如某教育家所说的那样,教师的定律以一言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学习,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只是选钻习题,考虑练习量;不只是考虑如何讲授完这教材内容,完成知识的“传递”;不只是要考好试,取得高分;要多研究如何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世界;如何把知识变为问题,把问题融入情境;如何提升教学的境界……我们要走出学科教学的局限,不只是有教学意识,而要考虑教育的本原问题,对教育的本质及“为何而教”作出深刻的思考。

而这些,都不是固步自封的“教书匠”们所能做得到的。教师不做“教书匠”,就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学习者,坚持阅读、充电。这不只是自身成长的必需,还是一个为人师者的榜样,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的那样: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的,一生从教,终身修炼。教师惟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丰富教师角色内涵,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广东省怀集县桥头中学邝金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