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性别教育”扼杀孩子个性

 江山携手 2015-11-29

据报道,以培养现代“淑女”为内容的培训班在某些学校悄然登场。相应地,有人针对当前出现的“男孩娘,女孩强”的错乱现象,提出开展以“绅士”或“淑女”为题的“性别教育”以拯救真正的“男孩”或“女孩”。这些话题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加强礼仪教育,让孩子懂得日常礼仪和交往常识,展示自身的形象,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专门的所谓“绅士”“淑女”教育显得没有必要,特别还提出诸如“每天穿旗袍上学”以符合“淑女形象”等要求,这种冠以“精英教育”头衔的性别教育是现代版的“缠足”,是对人的一种束缚,是外力对受教育者的干预、扭曲与摧残,把个性各异、天真活泼的青少年放进“淑女”“绅士”这一“高贵的模具”里,进行无情的修剪塑化。

美,首先是一种真实。雨果说:“真实包括着道德,伟大包括着美。”而这种“性别教育”最大的弊端,恰恰使孩子被“模式化”的同时丧失了真实的自我。杨澜在《一问一世界》叙述了关于“当代保尔”张海迪的一件事:80年代时,有关领导曾告诫张海迪应该把烫成“大波浪”的长发夹起来,以符合“英雄模范”的标准形象。但张海迪在人民大会堂的聚光灯下,果断地取下发夹,让一头秀发瀑布般自然地披在肩上。她不做被造型的英雄,她要做真实的自己!她的真实与自然,她保持自己个性的勇气,与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一样,得到了人们由衷的敬佩。所以,“绅士”或“淑女”并不是重要的,关键是孩子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有“真我的风采”并健康成长。我们不要做一个给别人看的,别人眼里的自己。

至于 “真正女孩”或“真正男孩”的缺失以及“应有的品德的淡化”,是我们的教育偏离了“原点”,压抑和扭曲了孩子的个性成长造成的,这说明了我们的教育存在着问题。开展“性别教育”,本身就是对孩子成长,对自然教育的横加干预。试想,如果孩子都在“绅士班”或“淑女班”的统一教化之下,每个人都像空姐,要求微笑,规定要露多少颗牙齿,鞠躬时规定身体下弯的角度,走路时双手都摆动着相同的度数,我们面前的男男女女都是标准划一的“标准模型”,这个世界不但是千人一面、机械呆板,而且多了许多的虚伪和做作,也会因缺少了个性而失去了独特的魅力。

真正的教育是个性的张扬和解放。目前,学校教育所要做的,不是让学生“东施效颦”,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他自己”。所以,以培养所谓“淑女”或“绅士”为内容的性别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倒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