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创新大赛

 海蓝蓝ss 2015-11-30
浅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创新大赛

来源:福建教研网  日期:2015/08/31  作者:莆田一中 陈金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学校执行的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而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几家联合举办的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旨在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本人就多年来的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工作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的研究略谈一些看法。

1、  两者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和过程步骤相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创新大赛都是体现现代的教育观,是学生在“做中学”的活动,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建构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成为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两者的过程步骤相同,都包含了成立小组、选定课题、制定计划、实施过程、分析讨论、总结交流等阶段。活动涵盖的领域相同,在整个过程中都体现了创新教育,是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双手试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行动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科技创新大赛服务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该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亮点,使学生学会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科技创新大赛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期课题探究思路和方法服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对象:综合实践活动既然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而且要认真对待,因此它是一种大众的教育。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其知识面、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同,其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也不同,因此教师应认真观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面向大众的教育中让科技精英脱颖而出,通过必要的辅导,让他们有机会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近几年,我校在科技创新大赛中之所以成绩斐然,跟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分不开的,与我们准确选择学生有关。因为我校是课改实验校,自2001年我校就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认真探究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每年我都会从这些课题中选择一些有创意的、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进行跟踪重点辅导,按科技创新大赛的要求成立课题组、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在整个活动中都兼顾了精英和大众。例如:在2003年9月份,我们举行了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选题辅导讲座后,初二年段13个学习班共上报了140多个课题,遍及各个领域。当时,我对这140多个课题进行了认真地归类筛选,确定了10个比较有创意的课题进行了跟踪,并将这10个课题的成员集中起来进行专题辅导,要求他们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结果有1个项目获得省一等奖,3个项目获得省三等奖。印象最深的是木兰溪水资源状况调查的项目,那时共有8个课题组上报与木兰溪水资源相关的课题,有的想研究水质为何变差,有的想调查水质状况(有的调查上游、有的探究下游),有的想了解木兰溪的历史等,看到了这些我就想能否将这些课题进行整合,做一个专题科技实践活动,综合了解木兰溪的现状。经过与学生商量,大家都同意了,于是我们就制定计划,分组实施,共分为4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完成了木兰溪周边环境的调研考察、上中下游水质的取样检测、结果分析、找准污染源、提出整治对策、总结宣传、展示交流,最后将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并申报参加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了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不但课题组20多位成员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也为家乡做了一份比较有意义的贡献。

(2)活动内容:大众的教育必然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应具有普及性,而精英的教育就要求活动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科技创新大赛课题内容的关系,应兼顾普及和提高,在课程活动中应做好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探究,为科技创新大赛课题的研究积累经验,奠定基础。而对那些脱颖而出的科技精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2003年我们组织学生到常太枇杷园进行社会实践,采取了科普报告会、与专家座谈、实地调查、参加劳动生产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充分了解枇杷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求知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有1位学生对“解放钟”枇杷感兴趣,他发现“解放钟”枇杷果实特大,色泽鲜艳,外观好看,但销路却不好,究其原因:果实甜度不足,酸度有余。这是一直困扰着果农的一个严重问题,他很想为家乡做一点事,于是就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设计了研究方案,并到田间进行试验,我也专门陪他进行研究,教他如何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并与专家交流,克服了知识有限给研究带来的困难。经过近两年的试验探究,他终于研究出了采用磁场强度处理、配以叶面喷施吲熟酯和钼酸铵、增施有机肥的办法来达到“解放钟”枇杷增糖降酸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他应用到生物、物理、化学、数理统计、正交试验等方法,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该项目的成功研究不但荣获了第二十一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且被推荐参加全国比赛,而且还解决了多年困扰着果农的一个实际问题。

(3)活动成果: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评价是重结果,更重过程,有时甚至是只重过程体验。主要是体现学生在做中学,考核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科学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何收获,而对探究的成果并不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其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是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所以研究性学习可能只有过程没有结论,甚至于结论是错误的,或者结论本身就已经存在,它不一定随着你的探究而改变。如果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那就上升为科学研究,就具备有科技创新,可以经过总结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信息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一些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主要也是重视其活动过程。而科技创新大赛既然是一种比赛,就必须要有明确的过程和结论,更重视其结果,考核的是你所选择的题目是否新颖,研究的方法是否先进、科学,设计的方案是否完整、合理,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创新,是否有现实意义,小组成员之间是否有合作的团队精神。因此,科技创新大赛可以说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脱颖而出的科技精英经过认真的科学研究后得出了创新性结论的一种比赛,其活动成果兼顾了过程。

3、科技创新大赛为科技精英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是展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最佳时机。

每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赛,有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评选等,其中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是创新大赛活动的主体内容,其主要项目的形式有:发明创造及工程设计类作品、科学研究论文等,按所研究的领域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医药与健康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动物学、植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等13个学科,主要按“三自”、“三性”原则来考查学生的,“三自”即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三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次检验,同时也是科技精英展现自我、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大好机会。这些学生可以将自己近两年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的成果经过提炼总结后,通过某一形式展示出来,既宣传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并进行实际的介绍和推广,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一份贡献。每年我校都会从研究性学习成果中选出几个比较有现实意义、研究方法独特、结论明确且具有创新的课题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对获准参加复评的项目我们再给予认真的辅导,包括课题相关知识点的讲解、答辨能力与技巧、成果展示课件与展版的制作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经过努力,我校每年都有一些项目在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4、正确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创新大赛的关系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和重大改革,而科技创新大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展示科技活动优秀成果的一种形式。我们既不能将两者等同一起,也不能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来看待问题,要同时兼顾大众和精英、普及和提高、过程和结果,在抓好课程实施的过程,有意识进行重点辅导,让一些科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要注重各学科的渗透,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尽快成长。并且要经常进行总结、评价,及时推出一些好的项目成果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和交流,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提高课题指导的水平,让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探究的课题更具创新性,达到更高的科学研究水平,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并取得好成绩。

 

电话:0595-85682538  传真:0595-85685075  地址:福建省晋江市梅岭街道南山路112号  邮编:3622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