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百家】程刻本《红楼梦》的两个版次与“第三种”版本(上)

 殘荷聽雨 2015-11-30

程刻本《红楼梦》的两个版次与“第三种”版本

——为纪念程甲本诞生220周年而作

胡文彬



程伟元是《红楼梦》研究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之一。不论研究者喜欢还是不喜欢,只要你触及《红楼梦》的成书史、版本史、流传史、续书史,都要涉及程伟元和“遂襄其役”的高鹗。因为程伟元是第一个“竭力搜罗”《红楼梦》早期抄本的人,也是他主动提出将“铢积寸累”的120回抄本付诸活字印刷公之同好。他的眼光和付出的心血理应受到后世读者、研究者的理解和尊重。


毫无疑问,程伟元之所以能够走到历史的水银灯下,是因为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1791年和1792年活字本《红楼梦》上,挖不掉、抹不去。这是一个历史,历史是不该忘记的!



《程甲本》程伟元“序”



一、程甲本前80回与后40回的底本来源与贡献


在程本讨论中,首先应该确认一下世传的“程本”中哪些本子是真正的程甲本。为了弄清所谓的程甲本的真面貌,首先要亲自目验这些本子(哪怕是极少的几种本子)的真面目,人云亦云极易犯“指鹿为马”“鱼目混珠”的错误。三十多年来我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跑了国家级的(国图)、省市级的图书馆,看了一些本子,终于得到一些粗浅的认识。本章所谈的程甲本主要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所藏的《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完整、最标准的程甲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两种程甲本及其底本,与一粟《红楼梦书录》著录的程甲本、程乙本为例证,结合近年来新发现的资料,概述了这两个本子的“版本特征”。



《程甲本》绣像


(一)世传程甲本,木活字摆印。印刷时间是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高鹗“叙并书”的时间是“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阳历12月27日,阴历12月3日)。全书120回(据王佩璋统计共1521页),分订24册,四函,框高16.6厘米,宽10.9厘米,左右双边,每半叶10行,每行24字。全书卷首程伟元序,二叶,序下方钤椭形阳文印“游戏三昧”,序文末钤“小泉”篆字阳文方印、“程伟元印”阴文方印;次高鹗序,二叶,序下方钤“月小山房”篆文阳文长方形印,叙文至一叶末,二叶下方钤阴文方印“臣鹗印”、阳文方印“兰墅高氏”。后,插图24幅,前图后赞,目录13叶(即今26页)。经检查,第3回第9叶有重码,至14叶上半叶终,实应为15叶上半终。第47回第11叶有重码,至12叶下半终,实应13叶终。全书120回末署“萃文书屋藏版”。通过实际验查,发现齐如山藏程甲本第3回第9叶、第47回第11叶均无重码现象。就整体而言,台湾学者王三庆先生对程甲本特征的观察和辨识是认真的,他的报告是可信的。



《程甲本》高鹗“叙”


(二)程甲本的摆印地点问题是“程本”讨论中的重点问题。尽管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程甲本摆印地点应在北京,但多是推论而缺乏实证。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程甲本上发现了“万茂魁记”和“东厂扇料”印记后,又于2004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书中发现齐如山先生曾经收藏过的程甲本《红楼梦》,其第27回第7叶A面天头上也有“万茂魁记”(阴文圆印)和“东厂扇料”(篆字阴文)的同样印记。由于纸张批次的不同,不一定每部程甲本上都可查到这两种印记,但这两方印记却给我们提供了辨识程甲本的一个重要证据,同时也证明了程甲本的摆印地点就在北京。如果上述程甲本的基本特征能够被大家所确认的话,那么下面的讨论重心应该是程甲本前80回与后40回构成的来源及其版本价值应该如何评估的问题了。据我个人历年阅读有关程本的讨论论著的印象看,绝大多数学人都认为程甲本前80回的底本来自当时传抄的只有80回的《石头记》。许多研究者在其论著中以翔实的校勘结果证明了这一点。34年前,我在《关于红楼梦抄本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曾根据程甲本与乾隆四十九年(1784)梦觉主人序本(当时称为脂晋本)的对勘结果指出:程甲本与甲辰本“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甲辰本“很可能是程高本排印时所依据的一种底本”,或程甲本是以与甲辰本“同属一系统的本子作底本的”。甲辰年(1784)早于程伟元整理摆印的时间辛亥年(1791)七年,而程甲本上所改动的大量文字却与甲辰本基本相同。这里我想补充三个经常被胡适等红学大家援引的小例子,借以说明程甲本与甲辰本之间的“亲缘”关系。


例一,关于第2回中“不想次年”与“不想后来”“不想隔了十几年”之异文,程甲本同于甲辰及甲戌、己卯、庚辰、蒙府、列藏、梦稿诸本。


例二,关于第49回中“芦雪庭”“芦雪亭”“芦雪广”“芦雪蓭”之异文,程甲本独与甲辰本完全相同。


例三,第76回中黛玉诗句“冷月葬诗魂”与“冷月葬花魂”之异文,程甲本与甲辰等抄本相同,与戚序本、蒙府本、梦稿本异。


这个事实说明程甲本在“本质”上是属于附有脂评的抄本系统。它与某些手抄80回《石头记》的不同,只是抄录时间和所依据底本系统的区别。凡是做《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学人都清楚地记得:“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今日读者所见的早期抄本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甲辰本、己酉本等,相互之间都存在着文字上的差异,甚至多达几百字以上。程甲本与早期抄本之间有文字的不同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不可理解的现象。


程甲本最为某些人痛恨、谩骂的地方是它多出了一个后40回。后40回在艺术上确实不如前80回,文脉阻滞不畅、故事缺少趣味、人物灰暗、语言灵气不足等等,这给否定派提供了口实。于是这一派人把前后“优劣”问题与后40回作者是否即高鹗的问题混为一谈。他们不顾事实,不管逻辑,谁要是说几句肯定后40回的话就猛抡大棒,给你扣上“没有艺术眼光”“不懂小说”“没有欣赏水平”等大帽子,以为这样就可以压倒一切不同声音。在我看来,这些人显然忘记了以下事实:


(一)至今发现的80回脂抄本没有一个本子是曹雪芹的原稿,都是过录本,有的甚至是再过录本或是再过录本的过录本。这些过录本大多是坊间为牟利所为,错字连篇,脱漏、添字、改文,已失本真之处不胜其多,世传庚辰本可为典型代表。某些“崇脂反程”的专家竟然把抄本中的某些俗字、错字吹成雪芹“原笔”“有深意存焉”,纯属故弄玄虚,把妄解当做学问吓唬人。


(二)否定派大多是尊崇脂批者,但他们在讨论中时常置脂批于脑后(或故意不提)。脂批中已指明原书已完成了百余回,所谓“后三十回”“后半部”“后部”“后数十回”,非止一二处。有的脂批明确提到后数十回的回目,如“寒冬噎酸,雪夜围破毡”“云哥仗义探监”“记前缘回”“悬崖撒手回”“情榜回”……他如,脂批中数次提及原稿有“迷失”、待补之事。例如庚辰本第26回畸笏叟批道:“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又如,“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各抄本补上了吗?“此后破损,俟再补。”被借阅者丢失的三五页追回来了吗?——没有,缺者仍缺。因此所见的前80回(历经“增删五次”)尚且存在不“接榫”之处,那么未经“增删”的后40回为什么就不能有“破损”、待补之处呢?更令人不解的是,否定派为了彻底抹杀120回本的版本价值,竟然连周春、舒元炜所记的120回本事也说成是“传闻”。那么世传《红楼梦稿》中那么多独有的异文(包括批语、诗联等)又作何解释?明义的《题红楼梦》20首诗,淳颖的《读〈石头记〉偶成》、王衍梅《吊梦文》中提到80回以后的故事,难道也是“偶闻”?是否也可以打入不可信的行列?显然这种强词夺理者忘记了程伟元、高鹗的序文、引言都是他们自己写的,而不是“传闻”,那么你们为什么又不相信了呢?你们“相信”和“不相信”是否有最低标准呢?难道都是你们的“自度曲”?


(三)一种奇怪的诘问方式。有些否定程本后40回的研究者时常在论著中提出:脂批透露了“后数十回”的回目,程本中无一写到,这是高鹗“伪续”的铁证。我们先把是否为高鹗“伪续”的问题放到另一本书中去讨论。这里我想问一句,你们这样的“诘问”不是恰好说明程、高二人序中所说的是实话吗?程、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回答那些“诘问”者:“因为我们搜集到的原稿就是如此,我们只想‘整理’‘抄录’,而没有人交给我们‘续’的任务,所以你们才看不到脂批所示的那些回目和故事。”想当年,程伟元搜罗来的抄本虽然“漶漫不可收拾”,但却是带有“评点”的,他们自然看过,甚至研究过要不要保留这些评点(见程乙本“引言”第五则)。不论是程还是高,他们既然要“续”后40回,能对这些脂评视有若无吗?按照某些人的看法,他们既然能“续”出今日后40回中的“焚稿断痴情”,难道连一回“云哥仗义探监”也续不

出来?连一个“情榜”也排不出来?事实恰好相反,他们没有时间——他们要准备“高考”,也没有能力续——凭高鹗写的那首“重订”诗水平能“续”么?所以他们也没有续!他们自认的是“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这是实话而非“说谎”。先入为主,凭空猜想是胡适的错误,又何必让胡大师牵着鼻子走呢!


程甲本前80回与后40回均来自当时社会上流传的抄本。后40回或许来自脂砚斋、畸笏叟、“续弦妻”……当然,也有可能就来自没经过“曹雪芹”修改的某次手稿本,而且极可能是在曹雪芹逝后由某位收藏者或借阅者散出来。世界上“踏破铁鞋无觅处,寻来全不费工夫”的奇巧事胡适经历过不少,别人也可以经历过,为什么就不能有此“奇巧”的事呢?程伟元毕竟离那抄本“不胫而走”的时代比我们近得多,遇到“奇巧”事的机会是存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