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菱学诗教案

 书香四溢书屋 2015-12-02

                                  香菱学诗教案

孙文文

师:上课同学们好。上课之前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也是这个学校的一员和你们一样,又在很久很久以前变成了这个学校的老师。今天又再次回到我的母校我曾经的家来上课,我相信在很久很久以后今天的所有一切都会成为我美好的回忆。所以请各位孩子们多多关照。

生:老师好!

师:孩子们刚才一直在读课文老师很高兴,应该也有孩子注意到大屏幕的图片,我这里还有几张,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文学作品中的图片吗?不知道大家对红楼梦知识掌握了多少,老师来考考大家,不要紧张,你如果知道答案的话就大声地讲出来就可以!

师:第一题,《红楼梦》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谁?

生齐:清代,曹雪芹。

师:第二题,《红楼梦》又名什么和什么?

生齐:《石头记》、《金陵十二钗》。

师:还有没有同学知道其他的名称?

生:《情僧录》

师:谢谢,还有吗?

师:它还有一个名称是《风月宝鉴》,可能大家听得不多。

师:第三题,《红楼梦》一书体裁是什么?所以说本文的体裁也是小说。

师:第四题,《红楼梦》一书以谁和谁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呢?

生齐:林黛玉和贾宝玉。

师: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哪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生:贾、史、王、薛。

师:它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因而被称为中国的什么?

生(小声):百科全书

师:应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学大家周汝昌曾经说过,读《红楼梦》可以使人变的越来越有智慧那么孩子们大屏幕上这些中考重要的文学常识你们打算怎么处理呢,是就这样一直挂在大屏幕上吗。真聪明,还没学红楼梦就这么有知道,这要学了那还了得。

师: 《红楼梦》一书我们知道又名“金陵十二钗”而这十二钗包括正册十二个人例如薛宝钗和林黛玉。副册十二个人例如香菱

师:今天,就让我们踏上红楼之旅,去看看这位命运多舛却精华灵秀的女子是如何学诗的。请把书本翻到20课,速读1遍。因为今天课堂时间有限,又加上文章篇幅太长所以老师没办法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时间细读,现在我只给大家五分钟快速浏览课文内容。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预习充分了吗,那我要检查检查。谁能帮我解决大屏幕上的读音,正音

2、师:同学们都读了这篇文章,你们对香菱的印象好不好?(好……)

能用上恰当的形容词来评价她吗?如:她是一个可爱率真的女子

3、学生谈……(教师评价语:所见略同;深有同感;有目共睹……)

师:听了同学们对香菱的评价,老师也深有感触,她真的是“好”、“很好”、“好的不得了”,但是我们对她的评价又岂是一个“好”字了得!请随老师继续红学之旅。

三、细读悟情

1、在本文中香菱一共作了几首诗?

2、她最后写诗有没有得到大家的肯定?(肯定了)你怎么知道的?

(补充:原著第49回: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3、香菱她从不会写诗直至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这对她来说是莫大的成功,那么她学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作者有一句总结性的评价,你们能找出来吗?提示:总结性的评价一般在文章的结尾处(板书:“苦志学诗,精血诚聚”)这里的“苦”,道出了香菱学诗的态度怎么样?(刻苦、勤奋等)

4、那她刻“苦”学诗表现在哪里呢?请快速默读全文,找出句子来我们一起品味分析

老师可以给大家一点提示,在《红楼梦》的第一章有这样一段话:“各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这句话告诉我们读《红楼梦》要“细按”,“按”什么意思?考察,细细的考察,我理解也就是从细节的地方读起,某一句话、某一字,细细品味,才深得其中的趣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品析句子词语的方法了解香菱的苦学。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快速查找,品析。

——①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追问:哪个字最能表现“苦”?如果把“一首一首”改为“一首首”,好不好?你来读一读通过朗读比较,突出“一首一首”,说明她是读懂每一首,用心琢磨,可见其苦心钻研、很专心)【板书:专注】【注:个别读】
——②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追问:哪几个字用得好?)

追问:“出神”说明什么?——浮想联翩,入迷,浑然忘我   (机动:能用成语概括吗?)

“抠土”说明什么?——动作上写她使劲地抠,其实是写她在使劲地想,绞尽脑汁,搜索枯肠

“皱眉”什么?“含笑”?——对自己的诗句不满意  又大约有了奇句,自我感到满意与欣慰 

朗读悟出:香菱把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全都融入在诗歌中,她的苦心、专心、用心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还被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板书:痴迷】

——③香菱心中还是想诗(一个“满”字见痴迷)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香菱冥思苦想,已近入,真得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诗消得人憔悴”)

——④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心无旁骛,说明她一个人一心沉浸在诗歌当中,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借用宝钗的话:“可真是诗魔了”)

——⑤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已经废寝忘食了,很执着)【板书:执着】

——⑥凡红圈选的我读了(一个“尽”字见认真)…………

过渡:一个“苦”字,凝聚了香菱学诗的专注、痴迷、执着,真可谓“诗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那么香菱自己觉得学诗苦吗?(不苦,而且很乐意学)在学诗的态度上,从哪里看出她是乐意学?

——①多次写到了她的(神态)“笑”或“笑道”,每一次“笑”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分析第1节“笑”:欣喜、悟出诗意、受到鼓励自信等)

——②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偷空:真心喜欢,内心早就萌发学诗的愿望,积极主动的求学精神,很有兴趣)(“笑”:恍然大悟)

——③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一个“逼”字见其求诗心切)

过渡:“乐学”完全是出于香菱对读诗、学诗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她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如痴如醉

6、香菱学诗的成功,除了她“苦志学诗”、“乐此不疲”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吗?——(聪明灵秀)(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导,就像你们的班主任,就像我。不过孩子们要记住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的道理,就像这里的香菱)

①师:所以连黛玉也说:“你又是一个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②哪里能看出香菱聪明灵秀、悟性极高?我们来分析课文第2(老师朗读)

哪些句子是她自己对诗歌的独特理解?

——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为什么比做橄榄呢?这告诉我们读诗要读出诗味)

——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读诗还要进入诗的意境)
小结:香菱用自己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对诗歌最朴素的理解,从这段文字当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学诗的方法
——品出诗味、读出意境真是一个聪明灵秀的“善学”的女子啊!

7、对香菱这一人物的塑造,曹雪芹除采用正面描写外,又采用了侧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四、拓展延伸

1、如此充满诗性的女子是不是也拥有诗一样的生活呢?(一定要缓慢!!!)

香菱的一生命运变化无常,生在乡绅人家,本来是“好”的,年幼却被拐

    卖,这就很“糟”;遇到多情公子冯渊,本来是“好”的,却遇薛蟠,冯渊

    被打死,自己被强抢,这又很“糟”;在薛家委曲求全的生活,风平浪静,

    本来是“好”的,却又遇到不讲理的夏金桂,这又很“糟”;差点被夏金桂

    毒死,却死里逃生,得以扶正,本来是“好”的,却又难产,并得干血症而

    亡,这又多么不幸啊!所以作者让香菱学诗,是为了给她惨淡的人生增加点

    亮色。

2、香菱的命运怎么样?(命运凄惨)命运凄惨的香菱为什么还要学诗呢?学诗能改变香菱的命运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香菱写下的最后一首诗

幻灯出示:“梦中所得”那首:……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请一学生朗读】

问:最后两句什么意思?联系香菱凄惨的身世香菱想从诗中得到什么呢?(精神寄托)

过渡:对香菱来说,纯净美好的大观园生活,如昙花一现很短暂,却是最美好的,正是她孤独凄惨生活的精神寄托

3、大观园是她心灵的一块净土,如果大观园是一座争芳夺艳美丽纯净的百花园的话,如果每一个充满才情的红楼女子都是一朵朵花的话,那么在你的眼中,香菱最适合做一朵什么花呢?(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小结:她想在污浊的世俗生活中,保持一份心灵的自由和纯净,追求心灵的脱俗和高雅!所以在曹雪芹的心目中香菱就是这么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请看“判词”(幻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集体朗读】

4、结束语:

如果今天你被这个充满灵性、充满诗情、美丽执着的香菱感动了,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走进红楼,去感受大观园里那些以诗寄情的女子们,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美丽”

(音乐、图片)香菱走了,“红楼”中诗一样的女子们最后也都以凄惨的方式走了,但是她们的“魅力”却铸成了我们心中永恒的红楼梦!

推荐阅读:《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探春结社》、《晴雯撕扇》……

 

分析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板书:

专注     

痴迷    苦志学诗         乐此不疲                 诗味

执着              香菱                     

          精血诚聚         聪明灵秀                 意境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
.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
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无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如此
,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精华欲掩料应难: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
精华:月亮的光华;掩:掩盖、掩藏;料应难:想必是不可能的。
影自娟娟魄自寒:月亮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
影:指月亮的外表;娟娟:美好的样子;魄:指月亮的本质和内在;寒:孤寂、无助等感觉。
一片砧敲千里白: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
砧,捶衣时垫在下面的石头;千里白:指月光一泻千里。
半轮鸡唱五更残:月半残,鸡鸣早,五更将尽,已是黎明。
半轮:指黎明时月影残淡;五更,相当于凌晨四至六时;残:将尽。
绿蓑江上秋闻笛: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笛声,想起了故乡。
绿蓑:渔翁,泛指江上的人;秋闻笛,可理解为秋夜月下闻笛。
笛声凄清、高远,能引发人们对故乡以及远方亲友的思念。
红袖楼头夜倚栏: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
红袖:代指女子;
楼头夜倚栏:在楼头倚栏望月。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嫦娥看到人间的悲欢离合,也不禁自问,为什么不能使得人们团团圆圆,永不分离呢?

 

 

 

 

 

 

 

 

 

十一之前接到许老师的这个重任,回咱们三中讲课,心理就是两个字——紧张,别人近乡情切,我是近家胆怯。当时既感激于许老师的信任,又特别想对许老师小声的说,不敢大声说。可不可以不讲红楼梦,不讲香菱学诗,讲讲杨修之死,讲讲智取生辰纲,在我浅薄的认知里,红学是最高深奥妙,又繁琐复杂讳莫难懂的,香菱学诗到底怎么讲,在大部分孩子们没有读过红楼梦,对红楼梦不感兴趣的情况下,加之这课文三千六百多字,是日常阅读量(千字文)的两三倍,必须一个课时完成,到底怎么讲,成了我一直纠结的事情。记得上长春学习的时候,教育学院的老师在讲教材如何讲解时,我印象非常深的一句话是好老师要有因一发牵一脉的本领,抓住文章的一个关键句子牵出文章的整个脉络。例如杨修之死当中                  例如智取生辰纲当中                       。所以讲这篇文章我也首先找这个关键句就是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接下来就从苦入手,找香菱的苦,那么苦对应的就是甜,香菱本身是否觉得苦,这就由此分析到了香菱的笑,继续挖掘就会发现原来这笑又是一种苦,香菱命运的苦,四大家族最终悲惨命运的苦,作者命运的苦都能探究出来。而香菱这个《红楼梦》第一个出场的女子,虽然戏份不多,但贯穿了整本书,是《红楼梦》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她的身世和苦难的经历,其实都影射了作者曹雪芹自己她代表了曹雪芹由一个真正衰败了的家庭走向另一个还很繁荣但注定要衰败的大家族,向世人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衰败的全过程,也预示着整个封建社会的不可挽回的衰败;她是《红楼梦》中最苦命的女子,她的经历正是曹雪芹对自己命运的叹息;她又是最单纯的女子,这种看破红尘的淡雅态度,正是曹雪芹希望的在无法抗争的命运前摆脱悲苦的的理想性格

这样下去文章是越挖越深,我自己就越来越害怕。到底应该讲到什么程度呢。能不能讲到那样的程度。孩子们能接受多少。我记得我们苏校长开学初就谈过这个问题,初三不同于初一初二,更多的是要效率要时间要知识含量换句话捞干的来,所以本课的开头导入我直接设计成了捞干的来的方式,回复红楼梦的文学常识,还要把它们写在黑板上,我就是想让孩子们不仅仅是上个公开课,上完了得有干货。其他环节我也没有挖掘那么深,因为我觉得首先它是自读课文。其次这么高深的名著佳作一课时想挖掘出什么深意,只能使这节课更加失败,孩子稀里糊涂的更加不懂课文,所以我并未做太深层次的挖掘。还有本文体裁是小说,在讲杨修之死和智取生辰纲时我都会围绕小说的三要素来分析课文,强化作品体裁,但这篇文章我没有强调,原因是我们都知道小说是通过情节环境还塑造人物,这篇文章相应的在情节环境上都没有那两篇文章那么明显,突出。而我在分析人物的苦和笑时也就是分析情节感受人物。整个教学过程我深知有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让我再次进步的机会,我记得许老师说过讲过课的老师备课讲课的过程是痛苦的,可是正是这痛苦让我们学会成长,所以希望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能给我真诚的批评指教,我一定会虔诚的接受和改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