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基层治理有效路径(附照片)

 GXF360 2015-12-02

 

  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推动下,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快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网格化管理在整合城市管理资源、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提高社会问题解决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优势。但是,城市网格化管理应用十余年来,也暴露出一些资源、制度和理念等层面的问题。我们应当适时对城市网格化管理进行反思,推动网格化管理的机制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城市治理链条的拓展

  城市基层治理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的转变,政府都一直扮演着绝对治理主体的角色,“强政府、弱社会”是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特色。在这一根本体制没有改变的前提下,网格化管理的本质仍属于“技术治理”,而不是一种治理或善治理念。网格化管理将原先的“街道—社区”二级治理网络拓展到“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甚至更多层级的治理网络,具有明显的科层化倾向。由于科层制本身的问题,使得网格化管理在城市治理目标的分层与下达、上级网络对下级网络的绩效评估,行政资源的配置,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等方面都更加复杂,结果是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网格员的态度更加消极。另一方面,网格化管理是否能够全面应对当前快速城市化和信息化过程中的社会治理难题?网格化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布局模式,要求统一化的组织结构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在面对当前城市文化多元性、治理区域差异性、管理对象内部异质性时,将会遇到更多的阻力,这都会增加实际工作的难度。

  另外,网格化管理以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也会面临技术发展自身的问题,如技术陷阱或技术异化,致使城市基层治理对技术发展产生路径依赖,以及维护技术的成本不断增加。

  转变理念,创新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一种创新体制,但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演化成以综治维稳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治安管理及其它行业管理,尚未摆脱传统政务管理、审批思想的桎梏,与现代政府服务的理念违背。理念的转变才能推动以网格化管理为技术手段的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现代城市管理者的理念转变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从“由谁提供”向“为谁提供”转变。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担任公共服务主体,向社会公众提供各项公共服务,大包大揽,社会公众被动接受,利益诉求较难以得到满足。现在政府公共服务要求政府以公众为中心,以满足公众利益诉求为导向,将公众视为服务对象,而非管理对象,这些都要求政府管理者要转变角色和职能定位。第二,从管理到治理和善治。社会管理是自上而下的,以解决社会问题或矛盾为主要目标,而社会治理则强调多元主体通过协商协作方式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以解决公众诉求为主。善治是一种良好或理想的社会治理状态,反映社会公共事务在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下,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在当前城市基层治理中,融入服务和治理理念,是当前网格化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基础。

  扩大公众参与

  社会治理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鼓励公众(包括社会组织)主动表达利益诉求,政府对诉求予以回应,强调多元主体之间通过协商协调的方式共同决策。根据笔者2014年组织的一项上海城市居民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社会参与呈现如下特点:大部分社区居民(主要是本地人口)的组织参与程度较高,但参与的组织主要是兴趣组织,而较少的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较多的人群中,又主要以退休人员、较低文化程度和收入者为主,他们可以在参与社区事务中获得一定物质激励,而对于一些年轻人、文化程度、职业地位较高的人来说,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行为意愿和频率都比较低。总体上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是脱节的。

  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扩大公众参与对于基层社会治理来说,可以培育公众的权利和自治意识,在居民互动的过程中,建立网络、互惠和规范(社会资本),形成居民信任和契约精神,从而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降低社会矛盾风险和冲突行为的发生。对于政府管理者来说,应当开展大范围的社会调查,了解基层民众公共参与的现状及问题,探索扩大民众公共参与的渠道和途径。

  对于网格化管理来说,居民不仅是网格管理的服务对象,更是网格管理的主体。广泛的公众参与,这有助于解决网格化管理中网格员素质不高、信息收集不及时、运行成本高昂等问题,还有助于政府管理向治理和善治转变。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网格化管理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网格管理的优势。比如,在网格化管理中,网格长的配置可以吸纳对社区较为熟悉的社区成员,网络志愿者等。在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上可以设置公共服务和居民互动模块,为社区居民提供反映诉求和结果反馈的渠道,让居民可以随时反映各类社情民意问题,参与并监督网格化管理。

  (王甫勤,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同济大学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