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编的中医学习笔记】听林杰老师解读“天下无病”(一)

 Yuanweilin 2015-12-03



人到中年,很容易有一个共识: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当你躺在病床上,当你被病痛折磨,没有任何人能帮助你——名利帮不了你,亲人替不了你。你必须自己直面痛苦,自己穿越泥沼。


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跟你说,“天下无病”,疾病只不过是个假相,不是本质。你会怎么想?


你会有如醍醐灌顶,微笑点头,发现疾病原来只是一个代号,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对疾病的恐惧;还是会觉得这个说法虚无缥缈不接地气,甚至心想“说这话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不久前,被誉为“中医开关手”的著名中医师林杰医生来到济南,在“养心殿”中医沙龙做了一场名为“同气相求——邂逅林杰医生”的公益讲座,分享了从医20多年来的感受和体会,现场的近200名中医爱好者都不同程度地被温暖的能量感染,对于疾病的本质,对于心智模式和治疗模式,整个观念都被刷新了一遍。


尤其是“天下无病”这四个字,极其具有冲击力。


什么是病?病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病名只是一个代号?


什么是癌?为什么会得癌症?被诊断为癌症的人应该怎么做?


且让小编用这一篇学习笔记,试着传达一点林杰老师的讲座精华吧。




1
站桩是身体与心神的完美结合


林杰老师是典型的土行人,厚重。他的手掌比普通人大而厚,微微发红,握上去非常温暖,气血充足之相。很喜欢笑,“嗬嗬”的笑声憨厚如淳朴老农,令人完全没有距离感,立刻可以进入深度交流的状态。讲座当天的上午,是《视周刊》的特约专访时间,几乎一句寒暄也无,小编就进入了取经模式,林杰老师也毫无藏私,立刻开启干货模式,这一场聊天非常过瘾,堪称大补。


下午的讲座上,来自山东乡村广播《健康山东》的特邀主持人晓琳也说,林杰医生是她遇到的最谦虚、最朴实的中医老师。


果然是土的特质呢!


当天的讲座,是从林杰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站桩10分钟开始的。


站桩不是像木头一样呆呆不动站在那里,而是通过这个动作,去体会身心内外同时安静下来的状态。“站桩就是让你的身体和心神保持完美的结合”,林杰老师说。


首先,要放松。放松其实没什么玄的,不是头脑中什么都不想的完全的放空才叫做放松,其实当我们遇到一个好朋友,很轻松地聊着天,聊得不知不觉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种忘我的、忘记了时间的状态,就是一种很自然的站桩状态。这种状态中,因为足够放松,心神就回来了,身体会自动开始清空,自动开始清理垃圾的过程。


我们每天要应对各种工作与生活上的状况,心神都是飘在外面的,并没有在身体里面去引导气血的去向,也不容易感知到身体是否出了问题,因为心神外散,所以我们活得迟钝、麻木、粗糙。


只有在放松和安静的状态下,我们的心神才会回来,才会知道身体中哪些地方需要调节,哪些地方需要补充能量,会感觉到身体的细微变化,比如哪里发热,哪里发凉,哪里有微微的痛……


“安静下来最重要,比去学习知识更重要。”



2
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


“天下无病”,是林杰老师最强调的观念。但生病时,我们的痛苦实实在在,这时候看“天下无病”这四个字,多少觉得有点虚无缥缈。


林杰老师解释说,“我不是看不见症状,或者不了解病人的痛苦,而是强调一点:疾病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之一。病是以某一种方式来提醒你,让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维模式出问题了。如果你因为受到这位朋友的启发,转身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改变它,这个病就作为客人走了,不会继续留在身体里。”


感冒、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所有的病名都只是一个代号,比如这个人叫张三,那个人叫李四。我们很容易被代号困住,忘记去看它背后的实相。


比如你受了风寒,这时候是病这位朋友用咳嗽或者流鼻涕的形式来提醒你受了寒,让你知道该采取一些手段把寒气驱赶出去;当你吃了一些不新鲜或者不卫生的食物,这位朋友就以拉肚子的形式提醒你;当你长期睡眠不足,它就以眼睛发红、脾气暴躁来提醒你,把问题的存在表达给你。


如果没有疾病的提醒,我们也许就对身体的各种超负荷和不平衡无知无觉,一直随波逐流让生活腐化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病不是敌人,是善意的提醒。”我们应该感谢疾病,而不是痛恨它。


有的人因为从小身体不好,才去学习了太极拳,后来成为太极高手,身心的状态都获得提升。对于他来说,身体不好这件事反而成了他人生中的助力和善缘。


有的人每天晚上出去唱歌、喝酒,参加各种聚会、饭局,然后来找林杰老师看病,说: “我失眠了,给我开点药调理吧。”表面看来,他在积极地求医问药、解决问题,但其实,不论是求助于中医还是西医,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他的潜台词是,“你来帮我搞定失眠这个问题吧,搞定了我才能继续有精神参加party啊。”他丝毫没有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也没有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愿望。这种情况下,医生即使有心也无力,孤掌难鸣。只有病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偏差,再加上医生的帮助,才会让一些现象发生改变。这才是疾病作为一个信使存在的意义。


3
有时,你不需要医生


甚至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医生的。


有个人去看病,说他眼睛发胀、视力模糊,已经一周了。林杰老师问他,是不是这一周用电脑、手机太多了?他才发现,最近一周确实用眼过度了。这时候他根本不需要找医生,尽量不用电脑、手机,休息一两天就能恢复了。而不是去找医生治疗,治好之后继续不知疲倦地看手机、玩游戏。


有个病人最近一周工作压力特别大,晚上应酬也多,经常喝酒,血压很快升高。这种情况,林杰老师认为其实也不需要治疗,他的血压升高是因为他身体的频率与他最近的生活节奏不和谐不平衡。只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改变这种不和谐,血压就会降下来,不必找医生的。


“大多数高血压或者高血糖之类的病,都是生活方式方面的病。改变生活方式之后,这些问题都可以慢慢消失。”


如同大自然有风霜雨雪,人的身体有疾病也是自然现象,无需恐惧。“病都只是一种现象,一定不要恐惧这些现象,我们可以透过现象去找背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个现象、这个问题出现了?怎么去改变它?医生是一个助手,不是一个决定者。最大的医生是自己的身体,如果身体已经没有了修复能力,医生是无能为力的。”


疾病绝对不是坏事。我们会酸痛,会失眠……都是不同的症状,有着不同的原因。我们去找到这个原因,比直接去消除这个症状,要重要得多。


林杰老师希望大家不要把所有治病的责任都推给医生,而是跟医生一起商量,怎么找到问题的根源,怎么改变自己不良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


“在我的理念里,中医首先是一个心智模式,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个宇宙,这个世界,怎么看待人生。当你的心智模式改变,心态就发生很大的改变,很多精神、思想方面的病就不见了。第二是生活方式,大部分形体方面的病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第三是医疗模式,属于扶偏救弊、亡羊补牢,是为了补充前两者的不足而存在的。如果有良好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作为基础,医疗模式就变得很轻松。”


但现在医疗模式被过于强调,我们对于医生和医院过于依赖,这是非常不正常、不健康的。


现在很多病都是越治越多,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现在的病人比十年前多了多少倍。越治越多,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医疗模式出了问题。


4
体检是在大森林里寻找枯枝败叶


疾病是从哪里来的?


中医讲的病因有两类,一是内因,叫内伤七情,二是外因,叫外伤六淫。

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哪里来的?是这个世界、这个人生,与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一样而产生的。所以根本上的治疗,要靠改变世界观、人生观,也就是林杰老师所说的“心智模式”。


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是过度的意思。风寒暑湿燥火本来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本无所谓邪气,自然界的正常气候在恰到好处的时候都是帮助人体的。但放错了时间、地点,出现在错误的时空背景下,就成了邪气了。“非其时而有其气”,就会伤害到人体。比如夏天本来是温热的,要出汗的,空调盛行之后,我们没机会出汗了,反而容易受寒邪侵袭,这就是“非其时而有其气”,让我们在得到舒适的同时,也增加了患病的基础。还有一种情况叫“非其地而有其物”,本来只是在春天、夏天出现的东西,在冬季出现了,为我们所用,往往会超过我们身体的承受能力,成为致病因素。比如反季节蔬菜、进口水果,就是典型的“非其地而有其物”。冬天本来就是绿叶凋零的季节,这时候本该多吃萝卜、土豆、山药、冬笋、莲藕、芋头、花生等根茎类植物,要是这时候还自认为只有多吃绿叶蔬菜才健康,非要去吃反季节蔬菜,就违背了大自然和人体的正常气机规律,反而对身体有伤害。


什么叫做养生?


就是让身体处于和谐平衡的状态,至于具体的方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没有一套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季节、时辰,根据南北不同的地域,尽量与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相和谐地生活,那样就很好了。


林杰老师不太建议一直去做体检。他说,“体检是在一片大森林里寻找枯枝败叶。”我们的身体如同一片大森林,充满活力,也必然有枯枝败叶在其中,只要能吃能喝能睡能笑,就是很不错的状态,不必太早让自己进入病人的角色,让自己被疾病的阴影覆盖。“人最终是靠自己的生机和活力生活在宇宙大空间之中。”


医生的作用,其实犹如驱散阴影的阳光,精神上引导病人往最阳光、最温暖、最能安心的状态走,形体上引导他气血的运行、肢体的位置回到和谐状态,帮助患者恢复自愈的本能。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