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窑钧瓷的分类方法/瓷器在线

 洗头不会用飘柔 2015-12-04

摘要:陶瓷学者罗慧琪、余佩瑾提出官窑钧瓷可能存在“祖型群”与“后仿群”。余佩瑾还猜想传世品中的粗糙、呆板之作,如鼓钉盆托可能属后仿品,并进一步发问:“难道均是文献记载的16世纪晚期?究竟有无可能延续至清朝?”

陶瓷学者罗慧琪、余佩瑾提出官窑钧瓷可能存在“祖型群”与“后仿群”。不过在谈及后仿问题时,他们均将后仿瓷器与高濂《遵生八笺》所载“诸窑假钧州紫绿二色洗与水中丞多甚,制亦可观,俱不入格”的情况相联系。余佩瑾还据此猜想传世品中的粗糙、呆板之作,如鼓钉盆托可能属后仿品,并进一步发问:“难道均是文献记载的16世纪晚期?究竟有无可能延续至清朝?”

然而,根据1973年—1974年及2004年两次钧台窑遗址发掘材料来看,所谓“祖型群”与“后仿群”两类产品,均为钧台窑烧造。其中,1973年—1974年发掘的官钧瓷器标本与所谓“祖型群”(精致型)的特征相吻合;而2004年发掘的官钧瓷器标本,绝大多数特征与所谓“后仿群”(粗放型)相一致。由此看来,“后仿群”实为钧台窑烧造的官钧瓷器中的一种,与《遵生八笺》所说的仿钧州瓷器的情况并无关联。

在2005年禹州钧窑学术研讨会上,参与2004年钧台窑遗址发掘的研究人员认为:2004年发掘出土的官钧瓷器,与1973年—1974年发掘的官钧瓷器及故宫博物院旧藏典型官钧瓷器明显不同,推测其年代可能晚至元代。但也有人认为:2004年钧台窑遗址出土的官钧瓷器为明初生产;而1973年—1974年钧台窑遗址出土的官钧瓷器,与故宫博物院旧藏官钧收藏品特征一致,为北宋产品。应当指出,这种对出土和传世官钧瓷器简单分类与断代的做法是十分草率的。如前所述,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旧藏官钧瓷器本身就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正好与2004年出土的官钧瓷器特点完全相同。而且,从掌握的资料来看,2004年发掘的官钧瓷器中也有少量精致型制品。

关于粗放型与精致型瓷器孰早孰晚的问题,从前者工艺比较原始、落后的特点来看,其年代有可能早于后者。因为精致型的诸多工艺特点,均似在粗放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如粗放型支烧工艺,原采用密集的锯齿状支圈,齿端与器物底部接触面较大,烧成时容易粘连;而精致型改用较为稀疏的锯齿状支圈,与器物的接触面很小,不宜发生粘连,又可使支痕变小而求得美观。又如粗放型的数字,大多刻于圈足内侧或云头儿足内侧,字体大都不工整,位置亦无严格要求。而精致型的刻字,其字体、位置、手法都非常考究,似已形成规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