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振可:独特的“意象主义”画派~~

 东方竹马 2015-12-04

画家李振可写生照


李振可

原名李振军

字之安,号花园主人


河北下花园人

小时候放过羊

长大后当过兵

退伍后做过工人

之后又考上大学

毕业后一直从事绘画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

现执教于河北传媒学院


李振可致力于国画和油画的探索与实践,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与西方现代绘画的构成观念巧妙融合,营造出充盈着诗意般的、现代生活情味的、画面形式唯美的精彩画卷。作品平和中透露着睿智,细腻中饱含着激情,兼具中西传统艺术的审美精华,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意象主义”艺术风格。


作品先后在匈牙利、奥地利、意大利等地展出,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画展和学术交流并获奖。多幅作品被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等国际友人收藏。著有《李振可----艺术品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曾被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华人世界》、《河北日报》等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作品引起艺术界和国内外收藏界的关注,被誉为当今中国最具收藏价值的画家之一。


作品欣赏


【布面油画】


黛瓦白墙(对画 一)90x35cm 布面油彩 2015、5年


黛瓦白墙 (对画 二)90x35cm 布面油彩 2015、5年


红荷印象(对画 一)90x35cm 布面油彩 2014、9年


红荷印象(对画 二)60x50cm 布面油彩 2014、9年


心中的画

文/李振可


我把自己的绘画定义为一一意象绘画或是“意象主义”。因为我不想再用欧洲的古典主义或写实手法去画油画,不想像傻瓜相机一样去描绘景物。更不想再用宋元时期的山水画法,去描绘今天的山水。

油画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有徐悲鸿的现实主义写实绘画,有林风眠的现代主义绘画,有吴冠中的油画民族化等等。几代人的奋斗和拼搏。

我在长期的油画探索和实践中,用油画材料吸取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形式,如:马(马远)一角,夏(夏奎)半边的写意手法。借用传统中国绘画留白的方法等,给我画的油画赋予更多的意境和意韵......


油菜花香(对画 一)90x35cm 布面油彩 2014、4年


油菜花香(对画 二)90x35cm 布面油彩 2015、4年


老子曰:“知白守黑,为天下式。”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常讲“计白当黑”。白即是黑,黑即是白,有即无,无即有,道法自然,意境悠远。在白和黑的变化中产生虚与实、聚与散、前与后、上与下......的意境和意幻。


怒放盛夏(对画 一) 布面油彩 65x50com 2015、7年


怒放盛夏(对画 二) 布面油彩 65x50com 2015、7年


重山之巅 65x50com 布面油彩 2015、7年


秋日恋歌 65x50com 布面油彩 2014、7年


留白是底色隐去或代替所需要减舍的物象(部分)。潘天寿说:“注意力所在的物体,一定要看清楚,注意力以外的物体,可以视而不见,这是人们在观看事物时的基本要求和习惯。中国画家作画,就是根据这种观看习惯来处理画面的。画中的主体要力求清楚、明确、突出,次要的东西连同背景可以尽量简略舍弃,直至代之以大片的留白。”同时虚化的物象呈现出留白,大量的使用于中国山水画之中,“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画面中的留白使观赏者的审美意识得到更好的发挥和想象。为观赏者创造性的审美思维提供了空间,可以尽可能的调动观赏者的经验和感受,知识和体验,乃至整个心灵的投入。使观众与作者的心灵实现跨越时空的衔接,并产生共鸣。


古巷迎春60x50com 布面油彩 2012、4年


帆似旌旗 65x50com 布面油彩 2014、7年


树唤影声 65x50com 布面油彩 2014、7年


红瓦绿树 65x50com 布面油彩 2014、7年


留(空)白多有空灵的意境,空为淡的极致。“极迥色,极略色”,把色相减少,减到两块至两块半之间,降低明度和纯度。意境的表达不是停留在物象的表面,而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意义和精神,从而达到形神相融,意境悠远......领悟其中微妙至深的境界。


蜀葵花香 65x50cm 布面油彩 2015、9年


喜事迎门(对画一)65x50cm 布面油彩 2015、4年


喜事迎门(对画二)65x50cm 布面油彩 2015、4年


白石老翁曰:"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形象的表现不是再现,而是把形象进行拆解与重构。把固有的形状打散、拆解,再进行近一步地重新组合、构建。在绘画中造型的刻画,强调对物像特点的表现,并进行有特征的夸张、变形。做到神似形散,又像又不像。像文学中的散文一样,形散而神聚。


江南荷塘(对画 一)90x35cm 布面油彩 2015、10年


江南荷塘(对画二)90x35cm 布面油彩 2015、10年


从印象派莫奈的《日出》,后印象派梵高的《向日葵》,到马蒂斯的野兽派,再到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蒙克的表现主义......与中国绘画的写意形式无不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画面意境或表现形式使观赏者更能参悟到画境中来,使观赏者更赋予想象的空间和遐想......


牵牛烂漫(对画一)90x35cm 布面油彩 2015、5年


粉黛荷塘(一) 80x60com 布面油彩 2011、2年


粉黛荷塘(二)80x60com 布面油彩 2012、2年


水上人家 80x60com 布面油彩 2012、2年


拙政鱼趣 80x60com 布面油彩 2012、2年


意象、意境,写之意,用写代画,为之率意情趣,借用书法之写法,如画之情境。书之妙,乃画之境,融于油画,赋予笔法、气韵、自然。具有民族传统文化之精神,笔之法,兴至笔随,八面出锋,可点、可划、可耕、可斫、可挑、可厾、可撇、可捺......变化万端。画之道在于“承”和“变”。“承”是对传统绘画的领悟、吸收、继承;“变”则是对现代和未来的突破、革新、创造。


林中风景 80x60com 布面油彩 2012、2年


太行风情 80x60com 布面油彩 2012、5年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神大于形,意大于象,写大于实,境重于景,油画风景诗性的抒发,意象的表达,笔情意趣,自成面目,将是我绘画探寻和奋斗的终极目的。

-----李振可

2015.4.15子时


【纸本水墨】


扇舞怡芳 45x40cm 纸本水墨 2011年


扶摇细语 45x40cm 纸本水墨 2011年


仕女佳话 45x40cm 纸本水墨 2011


时代佳人 45x40cm 纸本水墨 2011年


双鹤吟声 45x40cm 纸本水墨 2011年


硕子一方 45x40cm 纸本水墨 2011年


【艺术家评语】


多样性的追求

文/冀少峰


多样性是李振可的绘画给人的直观印象。


这也许和李振可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大学一毕业即分配到学校开始艺术教育的工作。艺术教育既要遵从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还特别强调规范性,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总是以画得像不像作为衡量标准,这往往陷教师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其实,那些画得很像的学生未必将来就能成为很好的艺术家,倒是那些画得所谓“不像”的学生,虽不怎么入常人的眼,但弥漫其间的艺术想象力却是一个艺术家必备的潜质。显然李振可是深谙其中道理的。他教授学生一种从事艺术的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遵守学校教学的种种规定。当然满足学生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癖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李振可更想成为一个艺术家。


学院教育的束缚,使他不能有效地传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向往的是一种能自由表达充分彰显自己思想的境遇。但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定差距,基础美术教育要求他必须是一专多能和博采众长。由此不难明白为什么李振可既要画水墨,还要熟悉油画;既要画人物、花鸟,还要致力于油画风景的探索。他的视觉图像世界洋溢着的是一种简洁与明快,淋漓与酣畅。他并没有刻意去表现那些晦涩难懂的社会内容,也没有强调一种问题意识,彰显一种明确的精神指向。而是看到荷花,就画荷花,看到风景就画风景,看到能入自己画面的人物就兴致勃勃地把他记录下来。非常有意思的是,他笔下人物都隐去了五官特征,只是关注人物的动态神情,飘忽不定的线条色块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亦真亦幻、似梦非梦的感觉。其实这些人物并不是特指的某个人,他们只是振可进行视觉传达的媒介图像,是振可构建自己的话语谱系的视觉元素。记得宾虹老人曾言:“惟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也;惟不绝似物象者,此亦欺世盗名之画也;惟绝似又不绝似物象者,此乃真画也”;白石老对此也有精妙论述:“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于不似之间”。这应该是李振可苦苦追寻的终极目标吧!


振可还很年轻,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对艺术执着追求,相信他会在以后的艺术征途上能走得更远。


-----艺术评论家冀少峰

2009.4.21上午9:00书于石家庄



李振可近照 青岛的五月樱花 2011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