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呱话联篇》上册:自传(我这一辈子)第三章火红的年代(第8节)

 欣怡文化 2015-12-06

             火红的年代(第8节)编蓑鞔琴

 

正是66年的秋天,学校已停课闹革命,同学都忙着成立什么战斗队,由学校走到了社会,而我却不愿意加入这些人的行列,而另辟蹊径,学起了手工艺。那时并不是想学什么工艺,而是看着新鲜好玩而已。

 

第一件事是编秫叶蓑衣。秫叶,也就是高粱叶。那时候农村老百姓买不起伞,都是用自制的蓑衣来防雨。用秫叶编制成蓑衣,就是最好的防雨工具。开始,我并没有去想编什么蓑衣,只是在下雨的时候才想到的。

 

一天上午,父母亲在自留地里砍玉米,砍完之后回家准备把玉米运回家,叫我在地里看着。父母亲刚走不久,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我只好躲在玉米棵里避雨,此时,雷电交加,大雨不停地直往下倒。可是,就在这倾盆大雨之中,还不断地有人从我的地头前面经过,难道他们都不怕雨淋?原来,他们都穿着蓑衣。即时,我的脑海里产生了我也需要蓑衣的念头。说来话巧,我的玩伴陈福星这几天正在家里编蓑衣。在他家里,我只看了一会,我就学会了。第二天,我就到湖里找秫叶。那时候,在农村高粱地到处都是,不用吹灰之力,我就打了一捆秫叶。高高兴兴地扛了回家。哪知,晒干后,却不能用。原来,单讲秫叶的用法也是有讲究的。我只好再去他家偷看。闲聊中,我还不时的问上几句。就此真的有了几成把握,我才离开。

 

高粱棵从下到上有十几个叶子,不能取其上,也不能取其下。只能取中间的两三个叶子,因为下边的叶子已老,有的破损,它的库已干,无法再用了。上边的叶子太青,晒干后会变成灰白色,而不是橙黄色。它的库由于太嫩,而擗不下来。而中间的二三个叶子,颜色好,成熟的程度也好。所以,我擗了整整一个上午,才擗了一百来个,肯定不够。第二天,接着擗。全部晒干后,才开始编。

 

首先要编领,长度在40公分左右,从第一排开始,宽度15公分加一排,每排中的每二根加四根勒起来,下一排再分开。等到五排之后,就自动的变成了扇形啦。蓑衣成功了,高兴的不可言表。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看到又一种编蓑衣的材料,那就是蓑衣草。蓑衣草酷似拔地黄,长在水边,它的茎很长,方形的,有40公分长,它的头上长几个疙瘩,还带有小叶,都是细长的。只要轻轻一拔,就能拔下来,晒干后,颜色暗绿色。搓一搓,非常柔软。但是,它的编法和高粱叶的编法不一样。高粱叶子库长,每排的距离也宽,而蓑衣草就不行。只能短距离的编,但能编出菱形的花样来,非常好看。每编一扣,都要交叉进行。和高粱叶编法不同的是,高粱叶要用麻搓成细绳,再进行编系(ji,以下同),而用蓑衣草编蓑衣是不用绳子的,全部用蓑衣草系起来,然后拧紧,再把头拧在里边。每系一扣都如此,再交叉编系,花色图文就出来了,非常好看。在那个年代,这种蓑衣在农村到处都是,是老百姓防雨的必用雨具。现在,防雨的工具先进了,谁家都不用这种蓑衣了。可它现在却变成了很难得的工艺品,没有人再会编系了。据说,有的大宾馆,大饭店花上千元买一件,挂在显眼的地方,供人观赏。看似很贵,其实也值,从采集材料,晒干,到编系,没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是完不成任务的。现在看来,最可贵的是它的欣赏价值,而不是它的使用价值,欣赏价值远远超过了实用价值。属物质遗产一类的东西了。可惜,现在要我去再编一次,可能我也没有什么把握了。

 

还有一样工艺品,它的编系方法似乎我还能记得,那就是箢子(yuan),(用柳条编系而成的)在我的玩伴陈福星家里的院子里,有一个地窖,有两个多平方,是专为编箢子用的。剥去皮的柳条晒干后,非常洁白,只要用水一泡,就会变软,其后,就可以使用了。但是,经风一吹,很快就会变硬,再无法使用了。而且颜色也会变黑。一旦变色,价格也就随变,所以,必须在地窖里,保持温度,保持潮湿,才能正常使用。

 

出于好奇,我也学着编。当然,从到湖里采柳枝,去皮,晒干(必须是在晴天晒,否则就会变黑)到拧麻绳,编系,也需要好几天的过程。还有一点要说明的,就是必须有模子,按在模子上,才能编,否则,编的不圆,还不整齐。我几次去偷看偷学,也没完全学会,编的就是和人家编的不一样,不整齐不算,还不圆。实在太难看了,只好扔掉,重新再编。野湖里的柳条多的是,大不了再去采,再晒,再拨皮。我犟就犟这里,非编成不可。于是,我就反复地编,一遍二遍三遍------,最终终于成功了,只可惜,没有箢把。(箢把是用柳树棍制成的)在那时,我实在无力去完成此“大任”。只好作罢了。

 

第三件事是蛮京胡。在那时,想有一把属于自己的京胡是不可能的,因为需要几十元才能买到。当时,是不可能有这么多钱去买的。怎么办?正好剧团拉京胡的王光才有一把坏了的京胡,皮已掉。如果重新再蛮一下,照样可以使用。我问他怎样蛮,他详细的告诉我制作过程。

 

首先要有蛇皮。蛇皮没有现成的,必须抓活的蛇。我怕蛇,到哪儿抓?真的遇到蛇敢不敢抓,都是问题。但是,想京胡心切,必须豁出去干。于是,我就天天到湖里转,扒草棵,挖土堆。巧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的给我逮着一条花边蛇,有一米五长,挺大的,被我三二下砸死了。带回家之后,开始剥皮。首先在头下环切一道口子,然后再切开肚皮,从上往下扒皮。就这样,一条绝好的蛇皮,拿了下来。再把它贴在木板上,撑起来,晒干即成。第二步,就是蛮了。我把蛇皮割一块下来,上头最好的,用温水焐一焐,软呼呼的,蒙在筒上,然后向四周拉紧,直到恰到好处为止,再扎紧,凉干。一把很不错的京胡就这样的制好了。我一直玩了好几年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