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家拳练习心得

 泉佳美 2015-12-06

闲暇时,我也爱习拳,其目的是为了健身。近两年下来,我个人认为,习拳如做学问。如悟道。如参禅。一要心静。二要多思多想,循序渐进。三要持之以恒。练拳不仅仅是肢体的感受,也是心灵的历练。
我习内家拳,开始也走了不少弯路。后来才体会出,桩功是必修的课,是任何练内家拳的人,都不能省略的路。我习拳的同时,经常在网上浏览了许多名家视频,拳谱拳论,虽一时看不懂,可我仍坚持多看多想。久而久之,也略有所悟。
我开始对形意拳非常钟爱,可总是练不好,一是悟性太差,二是无名师指点。靠自己摸,总觉离“盲人摸象”还相差甚远。还在知象,不遇象之境。能摸到象的人,已不简单了。这说明一个问题,没有不好的拳,只有练不好的人。
一日与练心意拳的朋友闲谈,他给我说了一些心意拳的练习方法,我受益很多。他说,你想学形意拳,也不能总盯着形意拳,不仿上网多看看心意拳,或许对你有启发。从此,我在网上,又开始留意心意拳。
形意拳的基础,是三体式,开始我认为简单,后来才知道,要想站对,非常难。如果你站对了,那就入门了。形意拳的三体式,按我现在的理解,它与心意拳的鸡步,与戴氏心意拳基本桩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说,心意拳与形意拳是近亲,以我个人的肤浅认识,我认为说的有道理。我认为它们就是亲兄弟。形意拳的劈拳与心意拳的鹰捉有相似之处。细心的人如果深入体会,还可找到更多相似之处。
心意拳的核心是鸡步。形意拳的核心是三体式。戴氏形意拳的核心是蹲猴桩与猿猴献桃。如果说,此三者,都用符号“一”来代替,那么这三个“一”,相加,还是三归一。
在《逝去的武林》这一本书中,李仲轩说:“尚云祥还说过,俗活讲“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学形意拳的都在学打死人,最终把自己打死了。然后告诉李仲轩,打太极要带点形意的充沛,打形意要带点太极的含蓄。”我认为尚云祥说的很好。
习内家拳,先要慢。要先易骨易筋,明拳理,才可发力。这是真理,许多名家对此也都有高论。我们要信仰真理。
张烈老师讲武术,在新浪博客中,对“整”。是这样说的:“什么是整,简单的说就是要把身体前进的速度、身体扭转的速度、出拳的速度都加到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合速度。关键是这三个速度真的加在了一起,才能称为“整”。他说的很到位。
对于“整”。它虽然是藏龙卧虎一样有些隐蔽,我个人认为,散打中的“跨步直拳”虽不同与它,已接近了它。对于“整”。我认为内家拳的桩功,是找它的法宝。在习练中,我个人认为,两脚站成一个“一”,也可找到它。对于“整”,我个人认为用心意拳,来找它,好像来的更快些。
孙存周把基本功浓缩为无极式、三体式、劈拳、崩拳、单换掌、懒扎衣。孙存周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我个人认为,现在能把拳练习到拳匠这一步,己非常难了。说狠点,穷其一生,能到拳匠这一步,已是悟性高的了。
说到悟性,它总结起来也就是二合一。一是传。二是承。所谓传,就是历代得真谛者,对本拳的精确理解,藏在心的是心法,写在纸上的是拳谱。传拳,也就像佛家传法,每个得道者,对法的理解和描述,也是各有千秋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假若,真谛是象,在你没见到真象之前,一切对象的描述,描述者本人描述的再精确,与你真正见到象之后,还是有差异,不可能完全相同。再说承,大多数习拳者,一开始对象的理解,还是“盲人摸象”。只有身心兼练,大彻大悟者,方能慧眼洞开,得见全象。在传承的过程中水土的流失,是在所难免的。同时还让人心存遗憾,不仅徒找师,师更择徒,所以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的:“时间带走了一切,天上的虹或人间的梦。”也是常有事情。
大道至简,是根。许多人不知根,而在叶上下功夫,叶越多,越眼花,越分神。舍本求末,也是国术的不幸。习拳如临帖,得形者多,得神者少。
习拳要知道,每一种拳,它不仅仅是拳。它是历代有成就者,心灵感悟的延伸,这其中的博大精深,值得众人反复品味,它不仅强壮了你的身体,也增长了你的学识。以学术的眼光看,它就是高深的学问。细看拳谱拳论,其中所蕴含的知识也如大江大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应感谢他们。他们不仅呈现拳的真理与个性,同时也让我看到他们虚怀若谷的吐故纳新,海纳百川的取长补短。只有狭隘的人,没有狭隘的拳。望天下习拳者,能体味拳的心。习拳如参禅,心静则杂念灭,是非遁。拳比的不仅仅是手脚,口舌。而是思想的犀利,对真理的求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