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太极】太极图,'和”之美

 泉佳美 2015-12-07

-------------------------------

【新朋友】?'太极道'免费关注,包你不后悔!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内容,美文共分享!

--------------------------------

中华文化的总体特点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和”。“和”的精神不但在时间上与中华文化同生共长,而且在空间上渗透和体现于中华文化的各种具体形态。“和”就像中华文化的“基因”,制约着和规范着各种具体文化形态的基本风貌。《太极图》的中和之美,不是偶然的,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与中华先人美的观念是一致的,是中华先人艺术和美的理想的体现。

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河姆渡出土的一个纺硾上,就已出现了“太极”的图形,大概明以后逐渐形成为现在流行的标准的《太极图》。

《太极图》的美有五大特点:

1它是圆形的美,曲线的美,与西方以十字架和黄金律为代表的直线的美、长方形的美不同

2它是均衡的美、对称的美,黑白两鱼,均衡对称的构成一个“和谐”的大圆

3它是阴阳中和的美,白色代表着阳刚方面,黑色隐喻着阴柔的方面,阳刚与阴柔相交相融,共同构成互生互动的“中和”之美

4《太极图》中间的反“S”线,是一条“恰到好处”美得不能再美的曲线。任何的一点移动,都会破坏它均衡对称的中和美

5它是动中有静的美,阴阳二鱼似在一个大圆中永恒地旋转,但旋转中又保持着一种宁静,和谐之美

中和之美是古代艺术和审美所追求的主导理想。汉代董仲舒说:“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天之功也。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春秋繁露·天地阴阳》);又说“故人气调和,而天地之化美”(《春秋繁露·天地阴阳》),很明显董仲舒把“美”看作是天、地、人的和谐,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这就把美是和谐的思想,扩展到整个宇宙自然和人文社会,几乎是无所不包了。

到魏晋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进一步把“和”与广义的“文”统一起来。他认为在广义的“文”中,心与物、神与象、情与理、声律与比兴、情思与文采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文”是和谐可以说是代表了隋唐之前我国古典和谐艺术美的理想。


这种以和谐美作为人生最高理想的境界,充分展现了中华美学的根本精神和独特风采,这与西方以真为美的最高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差异。以中和之美或古典和谐美为主导理想的中华美学,可以称之为是中和美学或和谐美学,“太极图”的美作为中和之美或和谐之美的典型体现,可以成为中华美学、中华文化最鲜明的表征,因而,中华美学也可以称之为“太极美学”,中华文化亦可以称之为“太极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