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医学思维之培养(二)

 panyunbo 2015-12-10

影像医学科现在被当作是辅助学科,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已经成为医院中的二线,虽然每家医院在宣传的时候,都要说自己医院拥有CT、MRI、DSA等高端设备,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少会让影像医学科享受临床的待遇。我在申请开设专家门诊的时候,医务科长非常吃惊的看着我说,放射科还有专家门诊?放射科医生怎么能看门诊?当然,现在应该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了。陈星荣教授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从荣独山教授开始,就一直坚持影像医生本身就是临床医生,所以他每一次看到报告中有“请结合临床”就很生气,说这是不把自己当医生!我就劝他,现在放射科的病人太多,而临床医生提供的病史太少,只能让临床医生自己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去判断了。以前陈院长会不依不饶,然后给我上课,后来他了解到现在的放射科确实太忙碌,也就不那么较真了,但每一次还是忍不住要说。

之所以老一辈放射学家始终坚持影像医生就是临床医生,我以为是一种做医生的使命感使然。因为影像科要做出诊断,而诊断决定了后续的治疗。每一个诊断的得出,并不是单纯看看片子就可以了。我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了自己对影像科医生的感觉,我认为影像科医生就像是侦探,从所搜集的资料中进行分析和判断,以期抓住“凶手”——做出正确的诊断。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或许我们所忽略的细微线索就是破案的关键证据,或许我们所看到的征象都是假象,而真相却隐藏的很深,需要我们去挖掘。这些破案的证据,绝对不只是影像学的表现,有时候就是临床病史,有时候甚至只要看一眼患者本人就能得出正确的诊断,譬如神经纤维瘤病,只要看到患者皮肤上的表现就已经知道了答案。


2007年华山医院放射科举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时部分学员和老师的留念:红色是陈星荣老院长的标志性颜色,冯晓源教授当时是华山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和放射科主任。


“华山诊断原则”是我始终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可以称之为四项基本原则,即常见典型、常见不典型、少见典型、少见不典型。如何活学活用才是最重要的。譬如我经手的一位患者,跑遍了国内神经外科最著名的医院,都被诊断为四级胶质瘤,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唯一的治疗方案就是全脑放疗,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华山,带着一大堆的片子。正好是我的专家门诊,看过片子和其他医院的诊断,我也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写下了脑胶质瘤病的诊断。此时,来看我门诊的这个人说了一句话,没有手术机会了吗?我摇摇头,随口问一句,病人是谁?我跟他说说情况。那个人说,就是我!我抬头一看,是一个非常强壮的东北大汉,根本看不出是一个恶性肿瘤的患者。我马上对自己的诊断产生了怀疑,于是让他坐下来,开始跟他好好聊一聊,最主要的是想了解一下发病情况和过程。

现在,请大家来看看他的病史:男性,38岁,头晕3个月,癫痫发作一次,CT发现脑内病变,MRI增强显示脑内弥漫异常信号,主要是位于皮层下和基底节区,有些病灶有轻度强化。先后几次的片子来看,病灶有逐渐进展的趋势。我反复看,始终只有胶质瘤病这一个诊断,我很不想做出这样的诊断,但影像学实在找不到更多的证据来排除胶质瘤的诊断。我再问他病史,再把片子按照顺序完整看一遍,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异常表现,然后我看到了一丝从皮层到皮层下的明显强化。我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会不会是寄生虫呢?我再问他是否干农活,是否去河沟游泳,他回答都没有。唯一的线索就是饮食习惯了,果然,他酷爱火锅和烤肉!东北天气冷,所以吃火锅和烤肉是他的习惯。

我再总结一下他的特征:中年男性,发病比较缓慢,但病程偏短,脑内多发弥漫病灶,但以皮层下为主,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不符。于是,我告诉他,很可能不是恶性胶质瘤而是寄生虫。但他马上告诉我,他已经查过寄生虫了,我看了一下,确实查过囊虫、血吸虫、包虫等常见的寄生虫,无疑又是给我兜头一盆冷水。但他给我看的寄生虫检查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寄生虫,而且检查寄生虫的阳性率还与时间和检查方法有关。我对他说,你去寄生虫研究所再查一次吧,我觉得寄生虫的机会还是很大的。等我下一周再去专家门诊的时候,他从围着我的病人中冲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个大红包,竟然直接跪在了我的面前!原来他得的是少见的线虫病,主要变现为脑炎样,一般医院不能检查该寄生虫,所以很难诊断出来。

从这个病例中,我们得到怎样的经验呢?从“华山诊断原则”来讲,影像学上是一个少见不典型的病例,似乎没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但实际则不然。因为青年人、病史短、变化快本身就不符合肿瘤的表现,而这往往是感染性疾病的特点,虽然影像学上不属于“常见典型”,但这就是常见和典型的临床表现!在影像学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时候,临床病史就成为诊断的关键线索,尤其是患者的饮食习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常见典型”不仅仅是针对影像学表现而言,而是针对诊断的全过程!譬如,有一次华山医院放射科的研究生在举行病理读片,我去的晚了,只知道是一个四脑室的肿瘤,大家都在讨论到底是什么肿瘤,最后集中到室管膜瘤和脉络膜乳头状瘤这两种疾病上,我就问了一句,患者年龄多大?主持人告诉我是15岁的男孩,我就说是脉络膜乳头状瘤,果不其然我对了。他们让我总结一下,我就说,儿童四脑室最常见的肿瘤是脉络膜乳头状瘤,这就是“常见典型”的原则。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有时候我让住院医生去问病史,回来后告诉我病史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就问他,我为什么让你去问病史?我想让你去问什么病史?然后就是恍然大悟,赶紧去问患者的地域、生活工作环境和饮食习惯,回来就告诉我说,您肯定是怀疑寄生虫吧?几乎是屡试不爽!试想一下,一个青年人,既往没有任何病史,短期内脑内出现明显的占位病灶,首先应该考虑什么呢?还有一次,也是病理读片,我核片结束已经很晚,买了午饭拿过去吃,听到大家在探讨一个腰椎的占位病变,骨质破坏是非常明显的,也有明显的强化,所以大家都在讨论到底是什么肿瘤。我习惯性问一句,多大年龄?发病多久?他们告诉我是41岁的男性,发病2个月,我就说应该首先考虑结核,果然又是一击而中!

我之所以对荣老和陈院长的话记忆犹新,就在于我深刻体会到,影像医生首先是临床医生,才能做好一个影像医生。而从荣老传承至今的“华山诊断原则”,总是在发挥着不可思议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才能让这一原则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也才能体会到前辈总结出这一原则的伟大之处!


来源:梁宗辉主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