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中国南方疝论坛原创) 腹腔镜的出现,改变了外科医生对腹股沟区观察的方向、角度和视野。 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手术的路径修补的方式与方法,作为临床医生若要驾驭腹腔镜的疝修补技术,首先需要熟知掌握腹腔镜下的有关解剖。 这里我们以“南方疝论坛”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将陆续刊出,有关腔镜下腹股沟疝的解剖(系列)希望大家喜欢,任何问题可在本文下方写评论或留言给我。 一、前下腹壁(腹膜及皱襞) 我们可以随腹腔镜,由脐部戳孔将镜子转向前下方向观察: 可见在脐以下可见有5条纵行的腹膜皱襞或隆起,两侧对称,位于正中线的称为脐中韧带或称正中皱襞,它是胚胎时脐尿管所残留的痕迹,从膀胱底一直延伸到脐。在两侧为脐侧韧带或称旁正中皱襞,是脐动脉残留的痕迹。脐内侧韧带向上与脐中韧带在脐部汇合。再向外侧有的皱襞称为脐外侧韧带或血管皱襞,是腹壁下血管表面的腹膜隆起,但此皱襞大多并不明显,腹壁下血管常清楚可见。 (上图,腔镜下,前下腹壁的腹膜及皱襞) 在脐外侧韧带两侧有两个浅凹(窝)。外侧浅凹是斜疝的起始部即腹股沟管内环的部位腹膜。内侧浅凹位于脐内侧脐韧带与脐外侧韧带之间的区域,与直疝的形成相关。有时在脐中韧带与脐内侧脐韧带之间,不一定可见浅凹,因为腹直肌及鞘膜使此区域加强,很少发生膀胱上疝。
二、腹腔镜下可辩认的一些结构 1.腹壁下血管:腹壁下血管通常来自于髂外血管,形成斜疝内环口的内界,该血管在12点钟位置向上向头端走行。在腹膜表面略呈蓝色,有时动脉搏动也十分清楚。多数情况下在其旁可见有伴行的静脉。.
2.输精管:该结构为白色的条索状,从膀胱底部后方,由中间向外上走行,跨过Cooper 韧带进入内环口,腹腔镜的的观察下进入内环口的位置右侧多是在8点钟位置,左侧多在4点钟位置。 3.精索血管:精索血管从侧方进入内环口,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汇合后形成精索。透过后腹膜,精索中的蓝色血管常清晰可见。 4.Cooper韧带:该韧带呈白色,比较坚韧,向正中走行,止于耻骨结节。腹腔镜下需要打开腹膜进入Retzus 间隙才可见到,它是一条白色组织。正是这束坚固的韧带,植入的网片(假体)才能被金属钉合器固定在此。 5.髂耻束:为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之间的腹横筋膜增厚形成,与腹股沟韧带平行走行,但是在其深面,即靠近腹腔内,有时腹腔镜下不易看清,或以为腹股沟韧带。髂耻束跨过股血管的前方形成内(深)环的下界,最后呈扇状散开止于Cooper韧带内侧部和耻骨结节。 6.髂外血管:髂外血管走行于腰大肌内侧筋膜的上方,经髂耻束和腹股沟韧带后方,移行于股鞘内为股血管。 7.内环口:内环口形状差异很大。没有斜疝的时候,内环口是一平面,可以见到腹膜在此有白色增厚样结构。看起来就象是、输精管、精索静脉的交汇点。如有小的斜疝,内环口呈浅浅的陷窝状,如果斜疝比较大,则内环口的形状可以是宽而浅的半月状,形圆状。 9.Hesselbach三角:又称为直疝三角,该三角位于脐内侧韧带和脐外侧韧带之间。由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血管、髂耻束中段构成。
(上图,腔镜下右复发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