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课堂学习研究”的认识

 江山携手 2015-12-10

   昨天在教育局听了麦小姐一个小时的讲座,收获很大。到港后听了不少的讲座,参加了不少的工作坊,但所有的培训都是围绕着如何针对香港的实际情况开展“普教中”计划这一大主题而进行的。周围的内陆同事们经常感慨这一年过后回到内陆不会上语文课了。好在今天的学习给我们及时充了一次电,对课堂上教与学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视角。

   讲座的题目是《课堂学习研究》,后来上网查了一下这是香港教育学院与课堂学习研究中心发起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研究项目,主要是参照日本的授业研究与我们内陆的教研经验,在很多个学科进行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一套有系统的开展课堂学习研究的模式。

    麦小姐首先为我们出示了“课堂学习研究”的程序:选择研究的课题——初拟学习内容——前测、学生访谈及分析——确认学习内容及其关键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观课——后测、学生访谈及分析——检讨整体教学成效——分享成果撰写报告。让我们思考与内陆的课题研究有什么不同。我们觉得区别主要在于对课题的选择和前后测数据的调查分析上,我们的研究还是不够细致和科学。

      接着麦小姐讲到了“课堂学习研究”的基础是变易学习理论,这里的“变易”不是变得容易,而是变化的意思。(《易经》中的易吧)为了避开枯燥的讲解,麦小姐为我们变了魔术,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做,却得出了不一样的结果,接着麦小姐又重复了两遍,最后一遍用分解动作,让我们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在我们所有人都明白了其中原委后,麦小姐问我们她的三遍动作演示有没有变易?变在哪里?我们都说最后一遍动作分解了、关键突出了、速度变慢了。麦小姐高兴地说最后这遍就相当于小步子教学,我们一节课老师可能说上一百句话,但哪句是最重要的呢?我们总以为自己教得很明白,但学生就是学不明白,那其实是自己不明白,不明白如何把学生教会。所以,把教学难点作为一个研究点,研究我们看起来很明白但学生不明白的东西,老师们经过共同分析,从学生角度找学生的需求,最后共同设计一个教案,一位老师上课,其他老师观课,记录整个过程,课前课后进行检测与访谈,一轮的行动研究后,最后做一个整体的检讨和反思,将成果进行推广。我觉得这样的过程其实与我们的“同研一节课”很相似,但我们对课堂层面的分析不够理想,分析什么?怎么分析?还是很模糊的,缺少理论的支撑。

    带着这样的问题接着听下去,麦小姐又简单地讲了这种课堂学习研究的三个V理论:V1: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不同理解的变易。还以上面的魔术为例,在麦小姐进行第三遍的分解动作前只有三两位老师发现奥秘所在,经过分解动作后我们基本都明白了,但有个别老师还像是糊涂的样子。其实这就是一堂课上的每个人的不同理解程度,不理解一定是有原因的,取决于学习者聚焦于该事物的不同特征。所以,教师一定要突出课堂上的关键特征。V2:教师对处理学习内容的不同方法的变易。此处麦小姐以一节作文课为例,听得不是很明白,上网搜索了一个案例供理解:《许愿》(一老师如此授课:拿一生日蛋糕,让学生许愿。课后访谈学生,问:学了什么?学生回答有:学到了很多许愿的方法;知道在哪里有许愿树;知道生日能许愿。问:老师为什么教你们许愿呢?学生回答:不知道。后来老师进行修改,改后进行访谈,问:上了什么课?答:中文课,阅读课。问:喜不喜欢?答:喜欢,因为学到了知识。问:学到了什么?答:一些事没有一定的答案;能学到很多没有结局的故事。问:喜不喜欢?答:喜欢。问:为什么喜欢没有结局的故事?答:可以自己创作。)

V3:利用变易以帮助学生学习。由于我们会较长时间留意变动的东西,所以可利用不事的变易图示等帮助学生聚焦于特定的特征上。例如学习红色时,在旁边加上黄色和绿色,通过对比来认识红色的特征。感受普洱茶的滑,唯有对比可以认识到。

  

   感受:

    1、课堂学习研究要求我们教师像一位实验员,去设计不同的实验从而建构出最优的设计来。在让学生更有效地学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这样的研究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从课堂分析的角度来看,我们内陆的研究也有一套评价分析的标准,但都重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课堂学习研究更侧重观察学生,不仅观察还要问卷、访谈,问卷访谈内容的设计也非常科学。我们到香港的学校后也照猫画虎了一回,进行了实验前测与问卷,进行了问卷分析,但问的内容与分析的角度过于浅显。如何问出真实的东西?如何分析得出根源性的结论来?这其中大有学问。

    3、上完课就走的老师不专业。要留下来培养对学生的敏感度,要知道学生这样说背后的想法是什么。当然这些专业的素养主要靠培养而非培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