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象数溯源·周子太极图说

 蒲心斋 2015-12-11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太极图说》为北宋周敦颐所作,全文249字,自其传世便启其论端,引发朱、陆无极太极之辨,成为中国学术史上近千年未了的公案;

《太极图说》之首句,自南宋后便存有争议,版本有二:一说“无极而太极”,一说“自无极而为太极”,余以前者为是,朱熹在《记濂溪传》中说: “戊申(孝宗淳熙十五年)六月,在玉山邂逅洪景卢(洪迈)内翰,借得所修国史。中有濂溪、程、张等传,尽载《太极图说》,盖濂溪于是始得立传。做史者于此为有功矣。然此说本语首句但云‘无极而太极’,今传所载乃云‘自无极而为太极’。不知其何所据而增此‘自’‘为’二字也。夫以本文之意,亲切浑全,明白如此,而浅见之士犹或妄有讥议。若增此字,其为前贤之累,启后学之疑,益以甚矣。谓当请而改之而或者以为不可。”(《晦庵集》卷七十一)

《太极图说》,注者甚众,而被赞誉“下语精当,微妙无穷的开篇首句:无极而太极,多被解释为:无极生太极、无中生有、道生一……三生万物、亦有附会宇宙生成说”者,余以为尚待商榷,故择其要试析以陈陋见:

“无极”者,言宇宙时空万物之无限也,四方上下之宇无限大,古往今来之宙无限长,宇宙间万事万物万象无限繁杂,“太极”者,阴阳统一之谓也(阴阳一太极),为一,乃是古人化繁为简、以简驭繁,涵盖无限之时空万象之归纳法,为连词,表示因而、所以,无限之时空万物是创建易学方法体系的动因,“无极而太极”者,(因)无极而(所以)化繁(无极)为简(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言太极涵阴阳、动静,为阴阳对立;

“动极而静”、“静极复动”,言阳极阴生,阴极阳生,为阴阳转化;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言阴阳互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即太极生两仪;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言阴阳交变,阴消阳长、阳长阴消(变、交、化),一年一寒暑为一个周期,五气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五行为一寒暑周期的五个阶段,五行一寒暑,一寒暑即一阴阳,一寒暑周期为一年,一年即为一太极;

“太极本无极也。”“太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宏观宇宙为太极,微观宇宙亦为太极,合之则为一、衍之何止亿万,太极何有极耶?故曰太极本无极。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五行为一周期的五个阶段,各具其性,故曰各一其性;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无极之宇宙,无外阴阳(二)、五行(五);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此句脱胎于《易传系辞》,《易传 系辞上》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系辞传下》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坤生六子,而成八卦,以类万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之情);

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万物消长,生生不息,变化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