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为什么喜欢打太极拳?

 静幻堂 2015-12-11

“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太极拳运动,现在已深得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据说,全世界有超过10亿的人在打太极拳。

太极拳为何深受大家喜爱?无非是有很强的健身性。张三丰创立《太极十三势》,说是用来专门提供给练武者长命百岁的。

“欲天下豪杰廷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张三丰在太极拳论中如斯说。也就是太极拳的始祖——《太极十三势》,是可以作为拳中之拳的。

太极拳的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陈小旺挂在嘴边的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但能切身体会的却少,在各种视频上,能看到做成这个的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朱天才,每一招以及每招间隔,都能体现出“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也就是王崇岳拳论上所说:“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太极拳运动,每一招,都是全身各个关节的同步弧线运动,绝不局限于某个关节或者部位的运动,也叫做整体运动,或者叫作整劲。

在技击时,“一动无有不动”的好处,就是制敌的招数都是用的整劲,绝不是一手一脚之分力,一般人不可能抵抗人身体的整劲,而练出了整劲,局部的力量可以是最小力,也就是拙力可以大大的减少。

无论行拳也好,格斗也好,出最小力,而不是最大力,所谓“用意不用力”,最小力精度高,而不是最大力精度低。精度高就能使出巧力来,以至于“四两拨千斤”。

“一静无有不静”,就能蓄势以待敌之错误。

而在健身时,在单位时间里,每招每式,都是全身各关节同步参与的整体运动,是每个关节同时在做弧线运动,因此单位时间里能达到的锻炼效果,往往就是最高的。

这是其他运动或者太极操所不能达到的,太极操往往表现为“以手带身”,拳打在手上,太极拳打对了,都是“以身带手”。以至于太极操以“以手带身”,会去打十几种拳,却达不到太极拳“以身带手”一种拳一遍的效果。

更不用说真练太极的只打一种或者少数几种拳,却能修炼“招熟而懂劲”。所以,太极操往往热衷于学新套路,他们需要去表演和比赛,来实现参与太极运动的快乐。

而真练太极的,他们“以身代手”做全身运动,可以修练更高层次的太极内功,对比赛、表演,自然就会毫无兴趣。以后,甚至还能修炼“以意带身,身未动,意已到”。此乃“空明阶段”的修炼内容。

要注意,很多打太极操的,也知道“身带手”、知道“一动无有不动”,但他们的身动是假动。

仔细观察,他们的身动是伪动,本质还是手动,意识里并没有“手未动而身先动”的概念,只是把手动,配合上了身动,本质上还是手领着身体。

不把手忘掉,怎么能打好太极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