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兵同志提及的一些疑难字的字理分析(蓝色部分),我以解答的形式罗列在下面。但在解答之前,我提两个观点,以便抛砖引玉。 首先,汉字的发展史是周氏整理甲骨文体系而成金文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各自为政,金文体系多样化(或许汉字有断代的情况),籀文开始出现,其后,秦氏将其进化成小篆(秦为了推行曾经焚书毁字),小篆失其形,但在结构上一体化。这里有一个疑问,小篆真的是春秋战国后期的主流文字吗?抑或偏于一方的文字体系?它是不是最大限度地继承了金文体系? 其次,一般的文字研究是逆推的,即从繁体→篆文→金文→甲骨文逆推而上,众多人企图以繁体、篆书解释字理,再去厘定甲骨文,这种的研究方法是有问题的。现在的甲骨文,众口一词,认为是占卜之辞,但忽略了一个事实,大量的甲骨出土,记载了大量的日常皇室生活起居,真的片片为占卜而设?其中有学者认为,这是宫廷记事,由史官掌管——或许“史”的字形也可佐证,手拿契刀刻一块东西的形状。 我提出上两点,意思是文字训诂不能囿于《说文解字》,较好的方法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再以当时的社会事实、发展情况及大籀、小篆这个文字体系去佐证。 听(聽) 甲骨文本为从口从耳,口说耳听,后来耳讹为斤,可查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聽”或许在秦以前还不是官方的正体字,“听”才是正体呢。 声(聲,从声从殳从耳,以手击磬耳听为声)
声是悬挂的石罄象形,简化后,悬挂的石罄也可作声音的表示。(聲是手持敲棒敲击石罄,耳朵听到声波) 对(對 手持杵状?)
有甲骨学者认为是持树木于土上,以标示分界,古代国家常植树于边界作标志,类似后代的柳条边。表示划定的边界有据可查,正确无误。 若从教字来说,简单地说两手凑在一起为一对,或两手击掌称好,表示正确。 尽(盡,从聿从皿手持物扫干净皿,又皿中食物已尽后以手刷盘子)。
其实,盡和儘都简化为尽。儘的字义为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如尽量、尽管。“尽”来源于草书,唐代敦煌佛经就有这种写法。“尽”或许在甲骨片中就存在,所从的尺,是器皿的倒置,下面有许多点屑,整个字义就是倒空、清理干净器皿。倒置的器皿讹写为“尺”。 这或许比繁体“盡” 所表达的字义来得直接。 圣(聖,从口从耳从王?呈声无所不通为圣?) 聖,甲骨文字形,从口从耳从人(壬),突出人的口和耳,表示人的灵敏和才能,有智慧之人。 圣,也有对应的甲骨文,为手掘土形,也有双手捧土形。《说文》:致力於地曰圣。或许重生产、重疆土、崇尚土地之人亦为圣人。现在“圣”的字义,似是聖、圣两字合一。 树厨橱 (樹,新解-从又从寸从木植树)厨(廚从厂从豆从手)橱(櫥)【形声字大量存在,不要强求解释】
树厨橱均是形声字:树(樹)从木、厨从厂,均以尌(shù)表音;橱从木,从厨表音。 (音符“尌”从壴(zhù)从寸,字义为立起扶正,相当于竖。其中“壴(zhù)”是什么呢?它是乐器鼓类的象形。) 树的本义是植树,尌也是兼义的。厨现在从厂、从豆、从寸,倒也可以会意领悟。橱本来是指一种收藏、放置食具的家具如碗橱,厨为声符兼义。 节(節,从竹即声,竹节本义?)
原从竹,即声,本义就是竹节。现简化为从艹,卩声,仍为形声字,泛指植物乃至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如关节、节奏等,广义化了。 称(稱,从禾从爪从再省一,称东西需要多次用手增减,引申准确合适称量称心称职;又以手提起物状?)
本义是提秤称量粮食谷物。 庆(慶,从鹿省从心从手,以鹿皮为贺礼;广泛宣传大肆声张让他人知道表示庆贺?)
慶,从鹿省从心从夂,表示发自内心,执鹿角鹿皮去祝贺。《说文》吉礼以鹿皮为贽(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所送的礼物)。现在的庆,所从的“广 = 亠(鹿角)+丿(鹿皮)”,从大,人行走状;两者仍可会意为执礼去庆贺。 么(麽)
么,《韻會》俗幺字,细小杂碎,“什么”一词是指弄不清这些多而杂小的东西,表示疑问。 嘴
嘴,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原指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丸
从九,劳作的人形;从丶,像丸子;人搓丸子的形状。 送(从走双手持物送给别人;新解-把人抓起来关着后送走?)
从辶,从大,从();双手持物送给别人。 肥(从月从巴蛇?) 从巴,人匍匐状;从肉月;表示肉多的都站不起来了。 壳()
现为象形字,类似于钟鼓(士像音叉),敲击发声,引申为坚硬的外皮。 丑 甲骨文字形,实际是手像钩爪形,应该是扭、抓的初文,古时读扭音,作姓氏时也读扭,写法为丑。 至于醜,才是真正的美丑之义。丑和醜联系在一起,起因是传统戏曲中的醜角,因它很醜,动作滑稽别扭可笑(扭动的动作特多),结果醜也简写为丑,这种简化明代甚至更早前就有,不是新中国后的事。 派(像水不断分出支流一样?)
派从水从??,指河流分成两条河流。??是永的反置,永是二水合流,源远流长。??是一条河流分成两条河流,叫做派生。 边(邊-从自从穴从方,方框?)
邊原为形声字,从辶,臱( mián)声,本义是走山崖的边缘。简化后,从辶从力,似乎成了会意字,巡边艰苦费力呀。 过(過)
過原为形声字,从辶,呙声,本义:走过,经过。简化后,过从辶从寸,为会意字,会意为行走也有分寸规矩的约束。 爱
当会意字理解:从爫,从冖(器物形),从友,会意为手拿器物送给朋友表爱心。 愣(从心楞声?楞,四方木头有楞?)
当会意字理解:从心,从四/方,会意为心思像四方的东西一样不圆滑,表示鲁莽不会转弯,一根木头一根筋。 省(看,省亲反省内省;从艹从目明白-省悟,中书省-省也有视察之意;从少节约-俭省)
简单理解:会意字,从目,从少。少为细小的沙粒形,表示观察仔细、洞察入微。 郭(古代指外城)
郭所从的享,实际是象形字,指的是门前有阔地的宗庙,是人们祭献及聚集的场地。宗庙一般在城邑外侧,所以享在这里也表意。 墙(牆,从啬丬声掩藏掩护意)蔷薇啬(从来麦形从粮仓收入粮仓意,多入少出过分爱财引申吝啬)
啬现从来省形,指麦子;从回,像粮仓形;会意为收谷物入仓之意。多入少出或舍不得出,过分爱财引申吝啬。本字加偏旁为穑,表示收获谷物。 现在的墙从土从啬,当会意解。 年(从禾从人,表禾苗一年一收成,人把其背回家,异化字)
从 一人背负收割的稻禾状,指一年的收成。 再(提着两条鱼,以鱼表物+二)冉(从冂从土or从冂从二似两根枝条下垂状引申轻缓意)那(从冉声?)
冉是长须飘飘的形状。那从冉从邑,指胡子长的边远邦郡,与这相对(现在这从辶从文,可理解为徜徉于文化之邦,这是中原)。 再与冉是完全不同的象形物。正如您所言,一般的主流学者认为再为提着鱼形。 但对甲骨文及当时的社会情况的研究,可以断定:冓不是两鱼相遇形,也不是许慎认为的交积材,因而再不是提着鱼形。至于是什么,我将在我的有关作品中发表,这里就卖个关子。 乡(鄉,两个人相向而坐对食,通向音)
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在教学中,乡可认为乡从幺省,从丿,出产蚕茧的地方,指乡下。 克(古代治皮时用铲子铲去皮上的赘物,克服)
大部分甲骨学者认为是整体象形,是头戴盔帽的的武士象形,表示战胜。存疑。 萨
萨是后起的字,不知道造字的本义(一种树木?)。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该字成为音译字,如菩萨、萨克管、萨其马、拉萨均是音译词。 野(予表音古,有田有土的地方为野?)
从予,指连接;从里,指里弄乡里。会意为连接乡里的地方,本义:郊外;野外。 被(从衣皮声意?由覆盖引申为加及,被动被害)
从衣(衤);从皮。可理解为皮作的寢衣。古称被子为寢衣。(形声。从衣,皮声。) 郑(鄭) 从邑(阝),与地名、邦域有关;奠声。是周代的一个诸侯封地(周西都畿内陆)。或许该地是周西都殡葬较集中的地方,所以从奠? 掷(擲) 形声。从手,郑声。本义:扔,抛。 射?谢射(从弓从寸手,弓讹为身)
从弓讹为身,从寸。像张弓搭箭的形状,射的甲骨文及金文: 。可参考字理网——"寸"系列汉字释义:http://zilijiaoxue9999./index.asp?ActionX=ReadArt&NewsID=1872952 笋(筍,从竹从手,用手拔出竹子的嫩芽?)【筍,形声。从竹,旬声。本义:竹笋】
笋从竹从尹,有会意的成分。像手拔竹子初长出的嫩茎、芽。 窗(从穴从囱,从穴从口从夕看星星?) 教学时可认为从穴/囱, 像夕月在洞穴窗口中。  皱(皺)
形声字。从皮,刍声。本义:皮肤因松弛而起的纹路。 鄙(边远地方的粮仓,引申鄙陋鄙视,啚声-粮仓状)
形声兼义字。从邑,从啚(bǐ)声兼义。本义:郊野收藏谷物的地方,多为临时简陋。 隆(从阜从止从生,从阜从生冬声省?阜不断升高引申隆起的山峰?)
形声字。从生,降省声。本义:兴盛、高出。或许从降也有表义的成分,高大的可以从顶端往下走。 陈(从阜又做台阶讲?向着东方摆开晒?)
本是地名即宛丘,现在的周口市中部淮阳一带。考证:宛丘原周围为丘陵,内部为肥沃的土地(毛傳)。这是该字从阜从土的来源。该地区物产丰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约公元前40世纪,太昊伏羲在此建立中国第一个都城,名宛丘;后炎帝神农氏继都于宛丘之旧墟,易名为陈。从东,或许指物产多,盛物袋子多?
述说及时间久的字义均与宛丘的年代久远相关。如陈述、陈皮。 陈的另外一支字义:陈列,排开,来源于“敶”字,从攴,陳声。后世将两字合一。 奉捧泰秦奏揍凑棒 奉(从丰从手,承接意,奉命信奉)泰(从丰从水:丰收并风调雨顺;又从大太省表音,从双手从水手捧水滑溜引申顺畅通达?)奏(将文书奏章上报天子为奏?) 凑(水流靠近聚集,凑数凑巧)棒(从木奉变声) 奉泰秦奏:这几个字的公共部分是“ ”,虽然字形一样,但来源不同,这就是一形多义的现象,但该字形也有一个公共之处,下部都从“大”,双手形;至于上部,因字而已。
奉: 从丰,从大; 后加“ ”(手形),双手恭敬地捧物形。 泰: 从大,从大,其中第一个“大”表音兼义;从水。泼水于人身上祈福安泰。 秦: 从午,从大,从禾:杵禾谷的形状,表示丰收。 奏: 从大,从一物事,究竟本义如何,请明白人指教。 总(總,从丝囱声,聚束,汇总总结) 简体字解释:从八从口从心,八像通路,口像关口,一切汇总于心。 塌(从帽从羽,帽檐如羽毛状下垂?)
,从冃(mào),从羽。《说文》释为飞盛的状况,即帽子上的羽毛纷纷脱落的状况。 塌从土声兼义,指下陷、垂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