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1210恕道与人生

 壶公评论 2015-12-12
或曰:
“物有阴阳,人有两面。看人优点者—聚阳,即积极的,乐观的;看人缺点者—收阴,即消极的,悲观的。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而是要扩大自己的包容心,怨是火海,恨是刀山,痛苦的根源是人的要求太多!心存善念万物皆美,心能安静道法自然,幸福的一天从欣赏别人开始!”
有评 :
此说是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态度之一:恕道。
何谓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态度?
大儒梁漱溟认为:“中国原来的态度”就是孔子的人生态度。孔子的人生态度之一即恕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 里仁】),他的学生曾子理解:“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在【论语卫灵公】中:学生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复:“其恕乎”。
恕道如何?
恕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以善视人,以善待人;其二以善自律,以善待己,所谓舍得,即舍弃那些影响自己的不良情绪,这是人性的自我约束,也是自律的获得。 
恕道的另外一面:从中庸之道看,恕道体现了人生态度之“合理”的一面,但是过于执着只能是一个谦谦君子,不免失手于小人,也就是成了东郭先生了。所以一定要强调“合度”的一面,即“随机应变信如神”,也就是说,当是事时,因人因事采取相应的态度,不能含糊。或曰:心存善念,拒绝丑恶,随机应变。 
 中国原来的态度是什么?
应该说“中国原来的态度”是儒学与兵学的统一,即孔孟之道与孙吴兵法(孙膑、吴起)的统一。这个态度,在哲学上归之于老子学说,其根则在易经。 
中国原来的态度即共和:
梁漱溟先生倡导:“以中国的态度走西方的路。”这个观点的直译就是以中国的价值观“共和”而不是以西方的价值观“民主”作为“中国的态度”,走上西方近代的工业化之路,走上当代中国引领的信息化之路,其一即互联网之路。这个观点并非只是梁漱溟一个人的倡导,而是清末民初知识界的主流倡导,倡导者包括王国唯、陈寅恪、严复、胡适等等一代中国大变革之初的文化精英。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原来的态度”就是孔子的人生态度,要如宋明人那样再创讲学之风,以孔颜的人生为现在的青年解决他烦闷的人生问题,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人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 
 所谓“孔颜的人生”即理学宗师周敦颐的“孔颜乐处”。如何保持现代的物质文明,却又能葆有纯朴时代的心态?如同仰望天上的星空,追求心中的道德律。 我们行走在理想与现实统一的道路上,或如黑格尔名言:
“精神生活在其素朴的本能阶段,表现为无邪的天真和淳朴的信赖。但精神的本质在于扬弃这种自然素朴的状态,因为精神生活之所以异于自然生活,即在其不停留在它的自在存在的阶段,而力求达到自为存在。但这种分裂境地,同样也须加以扬弃,而精神总是要通过自力以返回它原来的统一,而导致返回这种统一的根本动力,即在于思维本身。”(小逻辑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