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梁漱溟的书有感

 若悟369 2022-06-26 发布于安徽

从清末(19世纪末)到1949年,中国有志之士一直进行救民族,救中国的活动,探索各种途径。梁漱溟是积极探索的实践者——进行乡村建设运动,也是积极探索的思考者——分析中国文化的优点和缺点,为什么革命总是失败,最后共产党能够成功。

根据梁漱溟自始至终的意见,文化从人生态度来分类,可以分为3种态度,对应的文化就有3个阶段。

第一种态度,主要面对物的问题。解决人对物的问题,即解决生活问题,把阻碍自己生活改善的一切东西,都当做物对待,战而胜之,就能改善生活。

第二种态度,当身体所需的物质足够,不需要为生活操心的时候,或者妨碍自己改善生活的东西是“人”的时候,就要面对人的问题。所以以面对“别人”的为主要问题,就是第二种人生态度。

第三种态度,是出世的态度。不关心现在,只关心来世和天堂。

一般而言,人类历史开始,主要解决生存问题,因而首先采取的是第一种人生态度,随着生产的发展,将顺序采取第二种态度和第三种态度。

但历史的发展往往是有偶然的因素,不会按照上述理论分析的道路走。

西欧人的人生态度,经过了第一态度(上古时代)——第三态度(中世纪,教会统治时代)——第一态度(文艺复兴开始)这样的转变。

印度人的人生态度,从上古时代的第一态度,跳到第三态度,就基本没有回头。保持这第三态度的主要因素是宗教和迷信。在印度,至今教派仍然众多。

中国人当然最早也是第一种人生态度,但自从周公孔子为中国文化建立了一个范式之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就转向了第二种态度,人生主要问题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圣人们发现,“别人”对自己的妨碍是否能够解除,并不像“物”对自己的妨碍那样,可以取决于自己,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取决于“别人”。因此,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根本,只能是从自己内部解决,所谓“君子求诸己”。

圣人相信,只要自己冷静下来,多想一想,就都明白,以己推人,则别人就是自己,了无分别,那里还有什么别人。不仅没有别人,而且也没有“别的东西”,万物都和自己一体,天人合一。当然,这样的道理,很多人要悟很久才悟得出来,即便后来差不多也被称为圣人的王阳明,也是几十年探索之后,才在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因此,孔子通过提倡礼乐,借用自古以来的祭祀风俗,提倡孝悌,以人人都熟悉的家庭伦理推广至社会,经过孔子后生的推广,独尊儒术的政策。中国社会形成了伦理本位(社会本文,不是个人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以道德统领社会,而个人道德纯粹来自理性,并非来自外人的强求。虽然后来的一些死板的礼教有强求成分,那是背离圣人的理想、背离人的本性的。

梁漱溟定义的理性,不同于一般人讲的科学道理,而是感情方面的理智。他说类似于罗素三分法(本能、理智和灵性)中的灵性。也就是前面所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于人的感情,以己推人,那就是讲道理的,只要将心比心,那就是理性。

按照梁漱溟的意见,中国人早早采取了人生的第二种态度,是一种早熟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是不与人对抗。别人就是自己嘛,那么解决所有问题都从自己找原因。这样的话,中国人养成了依靠个人,不结成团体的习惯。社会的相互依靠基于家庭伦理,这种相互依靠,还靠的是对方(家庭成员、家族成员)的主动,每个人对别人的帮助都是自己依赖自己的道德自觉,是自己给自己加的义务。这样,中国一直就没有团体的习惯,尽管人们有伦理本位(家庭社会为主)思想,没有个人权利的概念。因为个人权利与团体是一个事情的两面,有团体问题,才有个人问题,有个人权利(权和利益),就有团体公共权利。所以,中国人过去一直是一盘散沙,既没有个人权利,也没有团体权利。权利概念不明,只有伦理关系概念,义务都是自觉自加的,也没有国家概念。

清末民初,外族入侵,外来文化影响,西方个人独立自由民主的概念引入,特别是五四运动对传统伦理文化的冲击,西方个人独立、个人本位思想入了人心。本来个人权利与团体是一个对应关系,五四运动激发了人的个人权利概念,但没有激发人们的团体概念。

团体本来是因为斗争而成立的,没有斗争就没有团体。

共产党利用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建立了斗争团体,团体的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的伦理社会理念(注意,不是之前被批评的那种吃人的死板礼教,而是孔子的以己及人的伦理概念。吃人的礼教,单纯强调父亲、丈夫、君的权威。孔子孟子强调的父慈子孝,没有绝对权威,人己无别。)一致,是对五四以来破除传统、强调个人的一种修正。这个团体有别于之前清末以来形成的那种松散的团体——只有个人本位思想的人所组成的团体。因此,这个团体才有向心力,才有那么多人追随,才有那么强的战斗力,才最终统一了大陆。

梁漱溟本来是坚决反对共产党的斗争那一套的,因为那种残酷的斗争,并不符合中国的伦理道德。在周公孔子的思想影响下,中国2000多年来一直是一个散漫的社会,实际上从来没有形成阶级。在太平世,老百姓自由散漫地生活。在乱世(多数因为皇家传了几代以后不知道民间疾苦,官僚腐败,民不聊生而引起),群雄并起,最后确定一个霸主之后,老百姓复归于自由散漫的生活,与世无争。

但清末以来,除了共产党那一套,其他人(包括他自己搞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他民主运动)的革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中国,使中国一直处在战乱中几十年。这个事实,促使梁漱溟对共产党为什么成功做了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