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野:认识社会运行的轨迹(二)——个人本位社会结构

 虹野小书馆 2021-02-21

虹野:认识社会运行的轨迹(二)——个人本位社会结构

虹野/文

前面谈了梁漱溟先生对旧时中国社会结构的分析,认为中国属于伦理本位的社会结构。但是随着西洋文化、工业、科技的传入,以伦理本位为分配形式的社会结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近代大工厂、大公司起来,更将一家大小拆散为男工、女工、童工,各自谋生,几乎不必相干;家庭且为之破坏,遑论伦理关系。”

可见昔日伦理本位社会在分配形式上已经被破坏了。人各自为政,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逐步转变为人和团体之间的关系。故梁漱溟先生又谈了西方社会结构。梁先生认为,“西洋人始终过的是集团生活;不过从前的集团是宗教教会,后来的集团是民族国家。在从前的每一个人都是教会里的一个人,如同现在都是属某一国的一个人一样。所谓个体实从团体反映而见;所谓个人主义实对团体主义(或社会主义)而言。他们虽始终是团体生活,在从前则团体过强,个人分量太轻;到近代则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增高,分量加重,仿佛成了个人本位的社会。最近二十年来,他们又感觉到个人的抬高妨碍社会,自由主义流弊太多,复翻转来讲团体最高主义,企图造成一社会本位的社会。”“自中古到近代,自近代到最近,始终在团体与个人、个人与团体,一高一低,一轻一重之间,翻复不已。”西洋开始以团体生活为重,隐没伦理情谊;继又以反团体而抬高个人,形成个人本位的社会;于是他们的人生,无论在法制上、礼俗上处处形见其自己本位主义,一切从权利观念出发。

在梁漱溟先生的观念中,个人与团体此消彼长,翻转反复是个人本位社会的重要特征,但是却少注意到个人与团体博弈所需要的选举、民主、自由这些根植于西方人精神中的思想和方法,也是个人和团体能够进行博弈的途径。如果没有这些,个人和团体几乎没有任何博弈的机会,甚至连简单对话都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有了选举、民主、平等、自由等精神,个人和团体之间的博弈也是非常困难的,故而代表不同个人利益的各种大小社团(如各种工会)才会蓬勃发展。

在梁漱溟先生的时代,西洋个人本位社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其个体和团体的博弈的过程中,个人本位社会结构确实在不断发展。或许动态的个人本位社会相比静态的伦理本位社会结构会更加的稳定。

当然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远远不是伦理本位社会结构和个人本位社会结构所能够解释的。这需要我们对当前社会结构运行的轨迹进一步探索。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