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们来看看北京“大裤衩”设计师出版的书AMO 和 OMA 是一组镜像——它们一个异想天开,一个脚踏实地。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也是这样的双重天才,他也可能是继科布西耶之后最爱出书的建筑师。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是著名的荷兰建筑师,对建筑有兴趣的人对他 1975 年创办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都非常熟悉。如果你不了解他的作品,找个没有雾霾的天气,去北京国贸桥边看看央视新址吧,这个大裤衩就是他的设计。我们还曾报道过 OMA 在中国大陆的最新项目——上海陆家嘴的展览中心。 然而今天,我们不打算介绍库哈斯的建筑作品,却想认真推荐他出版过的书籍。没错,库哈斯可能是最爱出书的建筑师(哈哈,其实比不上科布西耶,那一位设计一幢房子就可以搞本书),他不仅对本领域的内容感兴趣,还有很多城市、人文乃至时尚相关的兴趣。可以这么说,他参与过的出版物都充满了浪漫和乌托邦色彩。
一切要从头开始说起。 Rem Koolhaas 是荷兰人,出生于 1944 年,八岁到十二岁间,他在印度尼西亚度过了童年时光。那段经历对 Rem 来说非常重要,亚洲作为一个庞大的命题首次走进了他的人生里,“那是我第一次在亚洲生活,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渐渐对跨文化交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3 年,19 岁的雷姆库哈斯在《海牙邮报》当记者,还当过一段时间的电影编剧。但 5 年后,他决定投身到建筑行业。24 岁到 28 岁间,他在伦敦的建筑协会学院(Architecture Association School)学习了几年建筑,之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 1972 年,库哈斯获得了 Harkness 研究奖学金,这笔钱使得他在美国工作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疯狂地迷恋上了纽约,并开始分析都市文化对建筑的冲击,出版了《癫狂纽约》(Delirious New York)一书。这本书不同于传统的建筑书籍,它讲述的是曼哈顿的历史和文化,具体来说,是库哈斯撰写的“建筑小说”。他分析了曼哈顿的高层建筑,将城市定义为红色的热点,并提出“城市是令人上瘾的机器,人们从中无路可逃”。 这些论断充满了新奇和眩目,内容跳跃且有点儿不知所云。唯一能确定的是,库哈斯对都市和建筑着了迷。对他来说,城市随时充满着机遇,特别是像纽约这样的城市,它拥挤、混乱、缺乏主题却又是极度自由的,都市是生命的庆典,他歌颂富有想象力的建筑。 《癫狂纽约》中的插画是艺术家 Madelon Vriesendorp 创作的,她那时在艺术圈小有名气,后来成为了库哈斯的妻子。
书中插图
1931 年,在纽约的一个舞会上,建筑师们正在扮演建筑。这幅图出现在《癫狂纽约》一书内
《癫狂纽约》(Delirious New York)插图
1975 年,库哈斯与艾利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一道,在伦敦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后来事务所的总部迁往荷兰鹿特丹。在后续的很多年里,库哈斯完成了为数寥寥的建筑作品。但另外一部出版物开启他的下一步实践。1996 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S,M,L,XL》的书,这本书收录了库哈斯的散文、宣言、日记、小说、游记和冥想,它厚达 1376 页,有着全彩印刷和细密的文字,这本书为他的下一步实践奠定了台阶。在书中出现的一些名词,后来成为了建筑学界常见的说法。
后续的很多年,库哈斯把他对书的热爱发挥到了极致,又陆陆续续出了不少书。比如 2003 年他出版了《内容》(Content),这本书概述了 OMA 从 1993 到 2003 年间的作品,其中包括普拉达店铺、西雅图公共图书馆、查尔斯河改造等。这本书还包含着撰稿人撰写的文章,撰稿人有新闻记者,有医学作家,还有文艺批评家。书籍本身是由 &&& Creative 设计的。 一边搞建筑一边出书,库哈斯哪来那么多精力?其实早在 1990 年代末,库哈斯就成立了 OMA 的分身,叫作 AMO。与 OMA 专注于建筑设计不同,AMO 主要负责平面设计、秀场设计、出书和理论研究。AMO 像是 OMA 的大脑和前瞻机构。
2003 年的《Content》
2005 年,库哈斯与友人共同创立了 Volume Magazine,它探讨建筑又不限于建筑,更多关注建筑、人、空间与城市的关系。目前杂志已坚持出版了 10 年,发行了 46 期。
2010 年,库哈斯出版日本新陈代谢运动的采访集《日本计划》(Project Japan )。通过这本书,读者能深入地了解日本城市。在该书的前言中库哈斯写道,“随着记性的衰退,视野是唯一的选项。”那一年,他六十七岁。
题图来源:Delirious New Yor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