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增强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楚妈294 2015-12-14


         


关于增强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组工干部队伍作为搞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工程队”,其能力和素质状况如何,不仅决定组织工作的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水平。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对于组织部门适应新常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有重大意义。因此,搞好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使之为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切实选好人才和用好人才、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打好根基、为践行“公道正派”提供素质保障和能力支撑,就显得极其重要而紧迫。

一、推进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实践探索

       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在干部队伍体系中是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的一个群体。陇县通过“四抓”实践,积极引导组工干部在党性上做表率、在行动上树标杆、在作风上创品牌,切实发挥了组工干部正向引领作用。

     1、注重理论学习,推动组工干部专业素质提升。以建立专业化组工干部队伍为目标,加强与之业务相关的专业化知识教育培训。部机关采取个人自学、组室互学、集体导学、定期选学相结合的“四学联动”办法,以“周一大课堂”、“组工论坛”等为依托,通过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县委相关精神、认真开展组工业务专业化知识交流、深入推进专业拓展培训等,着力增强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工作理念、专业能力素质。

       2、注重服务实践,推动组工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推动能力提升。将部机关21名组工干部分成5个调研组,分赴10个镇党(工)委和29个县直党部门党组开展专题调研,重点排查困扰基层稳定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找出破解问题途径。积极搭建组工干部直接服务群众平台,先后开展“双学五进三联帮”、结对帮扶、“三级联谈”、“四个一”等主题实践活动,让组工干部在服务群众中提升专业化服务群众水平,增强破解复杂矛盾问题的专业能力。

         3、注重专业评议,推动组工干部作风转变。建立专业化问责增效畅销机制。制定《部机关提升专业化效能建设的意见》和工作责任制,每季度最后一个工作周召开一次思想作风评议会,要求人人撰写自查小结,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查找和解决组工干部在提升专业化能力、提升精神状态、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与此同时,依托社区“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将对组工干部的专业化教育管理延伸到八小时之外,通过引入一般群众专业化的评议,注重听取群众对组工干部的口碑,切实推动组工干部作风转变。

         4、注重关爱培养,推动组工干部整体合力凝聚。积极营造家园文化氛围,用专业化的培训引导方式,着力增强组工干部责任担当意识,专业理念的树立。每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寄送一份生日祝福、安排一次拓展训练,定期举办组工干部演讲比赛、羽毛球、篮球等文体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实行部领导与组工干部双向约谈,建立组工干部“四必访四必谈”制度,对组工干部家中发生婚丧嫁娶、家庭纠纷、生病住院、重大变故必访,对组工干部出现思想波动、工作失误、岗位变动、违规违纪必谈,切实关爱组工干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二、推动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建设工作总体成效是好的,但是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广大组工干部缺乏推进专业化建设的理念。

       二是组织工作在科学设置岗位上不够明晰。

        三是党性观念教育不到位,敬业奉献意识有待增强。

         四是内部交流机制不畅通,造成部分组工干部业务素质不全面、专业知识技能不足。

         五是缺乏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等。

三、推动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1.正确树立专业理念。要从严把好组工干部入部关,以开展党性分析、组织部长讲党课、老同志讲传统、组室负责人讲岗位专业、自学《组织部工作手册》等方式,以发扬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学习组织工作业务、熟悉组织工作基本规则和组工干部行为规范为重点,加强跟班学习人员和新进人员的培训教育。通过培训,引导组工干部讲政治、讲党性、顾大局,对党忠诚、自身干净、勇于担当。树立组工业务“专业性”强的理念,让组工干部熟悉大局、认清形势,领会政策、掌握程序、准确执行。更要求组工干部坚持原则讲真话,为人正派重公道,严于律己作风好。

       2.多岗锻炼提升能力。一是科学设置专业岗位。岗位是组织部门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履行专业职能、培养专业化干部人才的基本平台。要围绕干部管理、基层组织建设、自身建设的需要,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科学化专业化分工为前提,统筹设计组织工作的业务流程,建立分工科学、协作顺畅、运转高效的专业化岗责体系。根据干部选拔、干部监督、干部教育培训、组织设置、带头人队伍建设、党员发展等设置各类专业化服务岗位。二是建立职位管理机制。要建立与专业化岗责体系相配套,岗能匹配、激励配套、考评到位的职位管理机制,根据各个专业化职位的特点,科学确定其工作职责、工作标准、任职资格、晋升渠道、奖惩办法等职位管理要素,通过差别化的奖励,形成尊重专业人才、优遇专业人才的激励导向。三是建立多岗位锻炼机制,对一个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干部及时进行交流,通过组工干部多岗位锻炼,着力培育“政策通”性、“多面手”性组工干部。一是将干部工作、组织工作、远程教育、干部监督、信息网评等各项工作分门别类,梳理出学习大纲,编制《业务手册》,由部领导或组室负责人进行专题讲解和授课,开展专题业务培训;二是对轮岗或新进人员,由业务精湛的组室负责人进行“一对一”“手把手”指导教育,“压担子”促使其迅速进入角色,更快进步。

       3.增强敬业奉献意识。敬业奉献是党员干部正确履职尽责的基本前提,也决定了整个队伍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和政风行风。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组工干部队伍中,要把增强敬业奉献意识作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从新进入组织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受初任培训开始,就通过在职岗位标兵的现场示范和领导干部的亲自授课,从进入组织部门的第一时间开始植入讲政治、懂规矩、公道正派、勤政务实、创新进取、团结向上的奉献意识。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培养先进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尊重和崇尚先进、以先进典范为师的一流组工干部团队文化。

        4.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一是设立专业技能标准。专业知识技能是专业化组工干部素质中的核心内容。要针对各类业务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研究确立各类业务专业技能标准,可分为初级标准、中级标准和专家标准,分别制定在干部选拔任用、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发展、组工信息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标准。标准的设定要具备客观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可借助社会化考试项目来设定。如对需要具备必要财会知识技能的岗位,其上岗标准可设定为通过会计上岗证考试。对于达到不同层级标准的专业干部,赋予不同的职责,享受不同的岗位津贴。二是建立专业知识技能的积累和传承机制,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方法和工作信息,使得长期积累的专业技能和工作信息,不因岗位人员变化而流失,并在各相关岗位之间实行共享,实现制度化的积累和传承。三是改进教育培训机制。改进在职人员的培训机制。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应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注重提高干部的实际履职能力。要搭建网络学习和测评平台,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考什么的要求,自动记录学习痕迹,并通过网上题库考试测评学习效果,综合反映学习量的记录和质的成绩,进行自动化的积分制和奖励办法,在更新知识、提升素质方面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健全新进人员的跟踪培养机制。对新进人员,要结合个人所学专业和工作岗位的特点,分门别类地制定个人学习、组织培训和岗位交流计划。要注重对新进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5.构建激励考核机制。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组工干部队伍,要推行组工干部职位分类管理模式,探索完善涵盖单位和个人的绩效管理,探索推行能够充分体现组工干部个人素质和工作绩效的补贴制度。一是探索组工干部分类管理机制。积极健全职级评定、待遇保障、晋升转任、激励约束等配套制度机制,构建专业化组工干部分类发展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机制。二是健全绩效管理机制。在绩效管理中要根据组织工作任务目标来设计考核指标,尤其要通过群众满意率、工作任务完成量等指标的测算来反映组织工作整体绩效。要根据专业化管理要求设计分类指标,使分类指标充分反映组工干部岗位差异和专业特点。三是加强责任意识教育。要求组工干部要立足岗位,牢记职责,脚踏实地,不断锻炼,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

      (中共陇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姚建平,中共陇县组织部干部朱富强)



(共1页)[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