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围香稻,万顷晴沙:肯普夫39年版贝多芬第四钢协

 真八善八美 2015-12-14

           四围香稻,万顷晴沙:肯普夫39年版贝多芬第四钢协

       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  肯普夫演奏  阿本德罗斯指挥布莱斯劳广播管弦乐团  1939年4月13日广播录音

                                      MUSIC & ARTS出品  编号:CD 1065

 

    听肯普夫这一款贝多芬第四钢协的第二乐章可以体验诗意,并且可能为此沉醉,请记住,这是大师一时的付与,却足以使我们流连忘返。

 

    还请记住阿本德罗斯,这位指挥大师在1939年4月13日专门为广播电台录音的这首协奏中所体现的相得益彰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是珠联璧合,如此带有明显吱吱作响的音效不可能征服我们的耳熟能详。

 

            四围香稻,万顷晴沙:肯普夫39年版贝多芬第四钢协

            四围香稻,万顷晴沙:肯普夫39年版贝多芬第四钢协

                        指挥大师赫曼·阿本德罗斯  (翻拍自CD说明书内页)

 

    贝多芬这首流芳百世的协奏曲是经过了许许多多为之一诉情怀的现场演奏才奠定了它的经典位置的,我曾视为它是心目中排名不分先后的几首空前绝后。每一位大师都有他们最出色的一个乐章,而肯普夫的第二乐章的后部尤其是尾声的不尽袅袅,是这个版本最可以导致共鸣的标志,以至于每一次听贝四钢协,都会不由自主地为得以温想起肯普夫的情致而眉飞色舞,这是一种朴实而又快乐的情绪。

 

    听这个将近70年以前的录音,最主要的切入点应该是肯普夫与阿本德罗斯两个人在认知上的默契,肯普夫的第二乐章是一种真情的流露,而乐章伊始的乐队顿挫的对比性更加显示了钢琴效果的循序渐进,我强调肯普夫的铺垫是顺水推舟式的,主要是因为他所有的指法都为了意境而服务,而这种意境找不到合适的诗词予以对应,我想起了大学时代就倒背如流的昆明大观楼的所谓世界第一长联其上联的最后几句,它们与之十分恰当:

 

                                 趁蟹屿螺州,

                                 梳里就风鬟雾鬓;

                                 更萍天苇地,

                                 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辜负四围香稻,

                                 万顷晴沙,

                                 九夏芙蓉,

                                 三春杨柳;

 

    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绝没有历史积淀的沧桑感,也就没有“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的清苦内涵,所以,在肯普夫的飘然灵性不断提炼的精神世界里,听这一款久远的录音,如果可以忍受历史的底噪,并不会使聆听的价值失去太多。 

 

    写马勒,死亡的话题或许沉抑,今天换个口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