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生八笺—明.高廉著(一)

 執古御今 2015-12-14

一、清修妙论

 

摄生尚玄,非崇异也。三教法门,总是教人修身、正心、立身、行己、无所欠缺。为圣为贤,成仙成佛,皆由一念做去。吾人稟二五之精,成四大之体,富贵者,昧养生之理,不问卫生有方;贫穷者,急养生之策,何知保身有道?指神仙之术为虚诬,视禅林之说为怪诞也。六欲七情,哀乐销烁,日就形枯发槁,疾痛病苦,始索草根树皮,以活精神命脉。悲哉,愚亦甚矣!

保养之道,可以长年,载之简编,历历可指,即《易》有《颐卦》,《书》有《无逸》,黄帝有《内经》,《论语》有《乡党》,君子心悟躬行,则养德养生,兼得之矣。岂皆外道荒唐说也。

 

二、四时调摄

 

时之义大矣,天下之事未有外时以成者也。故圣人与四时合其序,而《月令》一书尤养生家之不可少者。余录四时阴阳运作之机,而配以五脏寒温顺逆之义,因时系以方药导引之功,该日载以合宜合忌之事。

随时叙以逸事幽赏之条,和其性灵,悦其心志。人能顺时调摄,神药频餐。勤以导引之功,慎以宜忌之要,无竞无营,与时消息,则疾病可远,寿命可延,诚日用不可去身,岂曰小补云耳?

 

三、起居安乐

 

吾生起居,祸患安乐之机也。人能安所遇而遵所生,不以得失役吾心,不以荣辱萦吾形,浮尘自如,乐天知命,休休焉无日而不自得也,是非安乐之机哉?若彼偃仰时尚,奔走要途,逸梦想于燕韩,驰神魂于吴楚,遂使当食忘味,当卧忘寝,不知养生有方,日用有忌,毒形蛊心,枕戈蹈刃,祸患之机乘之矣,可不知所戒哉?

故曰:“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审居室安处者,为得安乐窝;保晨昏怡养者,为得安乐法;闲溪山逸游者,为得安乐观;识三才避忌者,为得安乐戒;严宾朋交接者,为得安乐助。加之内养得术,丹药效灵,耄耋期颐,坐跻上寿,又何难哉?”

 

四、延年却病

 

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经》曰:“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故人之所生,神依于形,形依于气,气存则荣,气败则灭,形气相依,全在摄养。设使形无所依,神无所主,致殂谢为命尽,岂知命者哉?夫胎息为大道根源,导引乃宣畅要术。人能养气以保神,气清则神爽;运体以却病,体活则病离。

规三元养寿之方,绝王尸九虫之害。内究中黄妙旨,外契大道玄言,则阴阳运用,皆在人之掌握,岂特遐龄可保?即玄元上乘,罔不由兹始矣。

 

五、燕闲清赏

 

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避俗逃名,顺时安处,世称曰闲。而闲者匪徒尸居肉食,无所事事之谓。俾闲而博弈樗蒲,又岂君子之所贵哉?孰知闲可以养性,可以悦心,可以怡生安寿,斯得其闲矣。

余嗜闲,雅好古,稽古之学,唐虞之训;好古敏求,宣尼之教也。好之,稽之,敏以求之,若曲阜之舄,歧阳之鼓,藏剑沦鼎,兑戈和弓,制度法象,先王之精义存焉者也,岂直剔异搜奇,为耳目玩好寄哉?

故余自闲日,遍考钟鼎卣彝,书画法帖,窑玉古玩,文房器具,纤细究心。更校古今鉴藻,是非辩正,悉为取裁。若耳目所及,真知确见,每事参订补遗,似得慧眼观法。他如焚香鼓琴,栽花种竹,靡不受正方家,考成老圃,备注条例,用助清欢。

时乎坐陈钟鼎,几列琴书,帖拓松窗之下,图展兰室之中,帘栊香霭,栏槛花研,虽咽水餐云,亦足以忘饥永日,冰玉吾斋,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孰过于此?

 

六、饮馔服食

 

饮食,活人之本也。是以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于饮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血气盛,血气盛则筋力强。由饮食以资气,生气以益精,生精以养气,气足以生神,神足以全身,相须以为用者也。人于日用养生,务尚淡薄,勿令生我者害我,俾五味得为五内贼,是得养生之道矣。

余集首茶水,次粥糜、蔬菜,薄叙脯馔醇醴、面粉糕饼果实之类,惟取实用,无事异常。惟人量己阴脏阳脏之殊,乃进或寒或热之药,务令气性和平,嗜欲简默,则服食之力,种种奏功。设若六欲方炽,五官失调,虽饵仙方,终落鬼籍,服之果何益哉?

 

七、灵秘丹药

 

食药者,可以长年,仙经论之矣。故曦皇嚅药制医,治人百病,自华扁诸家,复遗方书,以利天下后世,好生之德,何无量哉!今人天真散失,幻体空虚,不思补髓填精,斡旋造化,长年将无日矣。悲欤!余幼病羸,复苦瞆眼,癖喜谈医。自家居游客,路逢方士,靡不稽首倾囊,以索奇方秘药,即今篇篇焉盈卷帙矣。即余自治羸疾顿壮,朦疾顿明,用以治人,应手奏效。神哉,药之方欤!余宝有年,计所征验,不可枚举。兹不自秘,并刻以助遵生一力。所冀智者原病合方,心运妙用,宝以护命,兼以活人,则方寸即为寿域,岂不胜彼宝金玉而甘心泉壤者哉?

 

八、尘外遐举

 

《易》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诗》云:“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此指遁世无闷而独善其身者也。士君子不得志于兼济,当坚贞以全吾形,保其余年,而林皋自足,迈德弘道,而不受尘鞅,以乐其志。外是则硜硜以类沽名,嚣嚣焉心将安所用哉?故余生平景仰峻德高风,神交心与,而梦昧不置者,上录人外高隐,凡百人焉。意取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取避以守其道,或庇物以全其清。或垢俗避喧,或审时敛迹,大或轻天下而细万物,小或安苦节而甘贱贫,扇箕山之风,鼓洪崖之志,侃侃高论,风教后人者,咸录以尚友千古。俾后之隐草莽者,当知甘心畎亩,而道不可以斯须去身;憔悴江潭,而行不可使靡焉同俗。杖履山水,歌咏琴书,放浪形骸,狎玩鱼鸟。出虽局于一时,而处则蹈彼千仞。如是则心无所营,而神情气朗,物无容扰,而志逸身闲,养寿怡生,道岂外是?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又号湖上桃花渔,钱塘人,著有《遵生八笺》。明史无传,其精通音律,“能度曲,每开樽宴客,按拍高歌以为娱乐”,“又尝聚邻人为说宋江故事”。所谓诗词歌赋,鉴赏文物,无所不涉,琴棋书画,茶酒烹调,无所不通。家境富裕,隐居西湖,徜徉山水之间,“尝筑山满楼于跨虹桥,收藏古今书籍”,且以宋本为多,因之得以博览古今。所作《玉簪记》脍炙南北。其词风请丽和婉,独具一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