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堂】邓艳萍:怎么上好语文课,我20年没有说的秘密

 琅琊丁 2015-12-14

欢迎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刊社出品的“好老师”微信,点击标题下方的“好老师”可以订阅哦!



本周揭秘——邓艳萍


传说神话中有一种红舞鞋,人一旦穿上它,就会不停地跳下去。


而她,或许就是那个一不小心穿上红舞鞋的人,在三尺讲台尽情舞蹈自己的人生!写作,读诗,养花,看电影,不甘于平凡……


从教22年,做班主任十多年;学术交流3个国家;讲学的步子跨越5个省、10个市;10年前写博客,10年后自开微信公众号“萍语文”,半年多时间就积累了大批“萍粉”。


课上得好,班带得好,和学生关系更好!她是深圳市优秀教师,也是全国语文优秀教师。她叫邓艳萍,深圳市宝安中学语文老师。本周,我们就一起来揭秘邓艳萍吧。



听说邓艳萍刚参加工作二个月就参加湖北省荆门市语文优质课竞赛夺得一等奖。2003年语文优质课竞赛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教案设计获省一等奖……而且啊,她还多次演示示范课。学生喜欢她,身边的人喜欢她。


今天,咱就来听听邓艳萍老师,她是如何玩转语文三部曲呢!啥是“三部曲”:教材,教案,教学……


教材:用变形金刚的方法把玩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深掘、利用,在余映潮笔下是这样描述的:“对课文进行分解、进行拆卸,再进行拼合,形成新的内容板块。”


看到这些关键词,我脑海里忽然闪现《变形金刚》里大黄蜂的模样,光怪陆离,神奇变换、令人目不暇接。我想,这是对创新一词的最好解读。


以《孔乙己》为例——多角度牵动阅读:


【重点:用动态的眼光看静止的教材,用不一样的角度去解析教材。拆卸就是将同类、同型、同风格的教学点进行归类、命名。】


Step1:看看孔乙己的手:孔乙己的手抄书、写字、喝酒、吃茴香豆,独独不愿干农活。这双手的反常描述,深刻揭示了人物悲剧性的命运。


Step2:看看孔乙己的脸:用青白、红、灰、黑四种颜色写尽人物的辛酸命运,既能显示行文线索,又能暗示人物命运,还能揭示事态炎凉。


Step3:看看孔乙己的偷:孔乙己地位低下、穷困潦倒、好喝懒做。作者不厌其笔墨写其偷。孔老所偷之物无非笔墨纸砚之小类,无伤大雅。作者对其所为不是厌,而是大同情。


Step4:看看孔乙己的衫:旧、脏、破,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打折腿后不得已变成破夹袄。一生也不愿褪去的长衫,终于没了。似乎也暗示着孔乙己命运的衰亡与没落?


Step5:看看众人这张脸: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他们故意高声嚷道。这是一张时代的笑脸,打着鲜明的烙印:一群麻木而不觉醒的国人形象。


Step6:看看掌柜这张脸:掌柜伸出头,向着他笑,每逢过节,念叨着他还欠我十九个钱呢。一张市侩和世俗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除此,对教材文本的揣摩,还可以分为这三种境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语文教师对于教材文本的揣摩其实也经历着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初读文本,是一场心无旁骛的心灵之旅,不深究,不妄想,走马观花,朵朵真实、瓣瓣鲜活。


第二重境界:就是作茧,教材总是越读越厚,我们走进故事背后,追溯作家生平,解读创作背景,发现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


第三重境界:便是经历了教材反复研讨之后的拨云见日。这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已不是眼中的山水,而是沉淀为心底的智慧。


教案:我二十年没有说的教案秘密



设计教案,有点像裁缝活,一匹上好的锦缎,如何裁出云裳霓影,全在于你的匠心独运。


[提炼定位]吹尽黄沙始到金

我们教案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文本中提出一个核心定位,就像写作文之前,要确定中心。这个定位的提出,必须是对文本进行反复研究之后的结果。


例如《丑小鸭》之“高贵”;《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之“位置”;《皇帝的新装》之“自我”……核心定位必是文本深掘之后的高度提炼,是对学情审视之后的审时度势,它是师者曲径探幽豁然开朗的那束光亮。


[梳理基点]别把我不当回事

课堂讲创意,没错。但抢占了课堂制高点,忘了教学基点,却是大忌。基点是指文本本身的骨肉,如内容、结构、语言、情感、主旨等。但设置基点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让学生活吃猛吞。它需要教师巧妙安插,于无痕处显智慧。


[切割概念]这一刀,够准

有了核心概念做支撑,教师就要做一个高明的剪刀手,巧妙切割概念。一件好衣服是否得体,全在于裁剪功夫是否了得。


例如,为了完美演绎《丑小鸭》的核心概念高贵,从情节、内容、主旨三个角度,切割出三个层次:从情节角度,解读出高贵的第一个含义:行走在旅程中的高贵;从内容角度,解读出高贵的第二层含义:不苟且眼前温暖的高贵;从主旨角度,我们解读出第三个高贵:为了追寻梦想飞蛾扑火的高贵!


有了这三个层面的解读,再到文中寻找支点,就轻而易举。所谓的深入浅出,就是这个理儿。


[定制管道]要和鸣,不要独唱

教师再怎样卖力演绎,也不过是高超的独唱。如何将知识养分输送给学生,也是极为考验功力的。所谓管道,就是为了输送和到达,可以殊途,但必须同归。归根到底,就是师生的互动活动。如朗诵、歌舞、游戏、话剧、演讲、反串、辩论、写作之类,都是不错的选择。


[巧妙设问]一问一世界

这世界不是靠答来圆满,而是靠问来出新。你看,杨澜、崔友元、鲁豫的访谈节目,完全靠问推进。牛顿问苹果,有了万有引力;瓦特问开水,有了蒸汽机。教师的问,一定是深思熟虑、字斟句酌之后的智慧发问,绝不是灵机一闪的任性脱口秀。


在教学《散步》时,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家谁的权力最大?这是一个非常玄妙的问题:散步本乃芝麻小事,何与权力挂钩?其实问者有心,由权利关联责任,再由责任引发爱,这才是设问的初衷。若是单刀直入大谈责任,课堂趣味如何激活?课文中的智慧,恰恰是在问答中绽放得更加浑然天成。


[制造沸点]是时候让小心脏嗨起来

有个颇为可信的数据,说从学生和听课者角度讲,课堂第18钟左右,是大脑疲倦期。教学设计必然要考虑这一因素,在恰当的时候设置恰当的活动,不早一分钟,也不晚一分钟,一切都刚刚好。


丑小鸭在温暖的木屋里,选择去还是留?就在课堂18分钟时出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生命和梦想,关于生存和生活,关于态度与行动的一场思辨,沸腾起来。看似无心邂逅,实则有意安排。


[引导升华]你不开屏,谁来喝彩?

如果仅仅开一扇窗,窗外景致黯然,必然令学生失望。教师应该是引领者和点拨者,级级上阶,最后豁然登顶!


就像丑小鸭的逃亡之旅,从养鸭场、沼泽地到农家屋,学生以为在找地点,实则已经跟着小鸭开始逃离,在如潮的讥讽与驱逐中,丑小鸭逃亡的脚步反而越来越从容。如果没有这段艰辛之旅,何来蜕变之幸?这些高深不需灌输,学生一旦进入角色,便可心领神会。课堂需要蝶变与升华,就像孔雀,不开屏,就只能沦为乌鸡。


[挖掘美感]有一种风景从未缺席

构建课堂之美,是教师的毕生追求。越是短小平实,越要挖掘美感。像小寓言、小杂文、小应用文等,鲜有美感可寻。但这恰恰是教育的最好契机,于不美处造美,不正是我们要做的功课吗?


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匠心独运的设计:三棱镜——三个角度说清一个故事;两相问——两次追问认清一个形象;一言鼎——一次深掘明白一个道理。


课堂推进有行云流水之美,三重境界有浑然天成之美,这课,怎一美字了得?


教学:课堂是一个生命体,学生是关键


课堂是一个生命体,它有自己的骨架、血液、细胞。真正构成这个生命体的有三:教师、教材、学生。


这种排序有一定理由:教师是这个生命体的核心,一头连着教材,一头连着学生。如何将教材里的精髓,通过最愉悦的途径,传递给学生并能润泽,这是关键。


当然,花样绝不是靠伎俩、耍手段。教师对知识拥有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你是否有资格玩花样。用营养学打个比方:人体所需的营养分别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每天摄入的比例不尽相同。同理,一个语文教师所具备的营养素当如此分配:本体性知识占50%,专业性知识20%,人类基本知识30%。


学生呢?这才是关键。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相对于分数来说,自尊和向上,更是做人的资本。如果你明白这个理,就不会在课堂上跟学生较劲,就能把尊重放在第一位,就能让自己在教育的困境中挣脱藩篱,寻求突破。



实习编辑:何佳蕊

责任编辑:方艺芬

综合整理自|邓艳萍文章


给邓艳萍老师提问题啦

圝圝亲爱的老师,您有哪些教育教学难题想要问问邓艳萍老师吗?给“好老师”的后台留言吧,您的提问很有可能就会被我们带给邓艳萍老师,得到她的回答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好老师大本营”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