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喝过'墨汁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为文人?

 方略书院 2015-12-15

没喝过墨汁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为文人,我们常常说某个人“墨水”喝的很多,是指他的学识相当高,读的书,写的文章也不少。其实在中国古代,还真的有喝墨水的人。



难道喝了墨水就代表了学识的高深?


北齐科举考试以喝墨汁作为惩罚:


北齐时期,朝廷就下过命令,对那些在考试中成绩差或者卷子写的“不像样子”的考生,一律要他们“喝墨水”。至于喝多少呢?那就得看他们的卷子差到什么程度而定。在梁武帝当政时,曾经明确的规定:“差谬者罚饮墨水一斗。”一斗究竟是多少,现在也不知道个究竟,但是绝对不可能是古代量米的那种斗,那是任何人也喝不下的。《隋书》上面也曾经记载过:监督考试的官员们,如果发现哪个考试的卷子书写得一塌糊涂时,得罚他喝墨水一升。那时候还专门设有喝墨水的房间,发现一个就下令他到房间里,“享受”墨水的味道。


史料记载,有的考生出来的时候,嘴上全是墨水,弄得眼睛鼻子也是一团黑,旁边的考生看了,一个个捂着嘴巴想笑但不敢笑出来。我们想想这样的制度若是延续至今,得有多少考士为了不喝墨水而头悬梁锥刺骨的发奋读书啊!




介绍了北齐科举考试墨汁一斗的惩罚,现在来介绍一下有关“喝墨汁”的优秀典故:


王羲之用馒头蘸墨水吃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却是一个外人看来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会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唯一的爱好就是写字,虽然每天刻苦练子,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蘸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汁的故事。


陈毅吃墨是我们小时候课本上就有的励志小故事,

他的那句:“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哩。”被传做佳话。



墨汁到底能不能喝?


墨汁绝对不是一种美味的饮料,估计不会有人喜欢喝它。古代制墨是用不完全燃烧的方法从松枝或油脂中提取烟尘,分别得到松烟和油烟,这就是原料了。 不过古人的墨也并不是吃不得的东西,特别是一些加了特殊药材的“香墨”,还能作为食品使用的。比如:清朝盐商童岳荐的《北砚食单》就有用松烟香墨磨汁,加酱油、酒,煨肉,烧制的“墨汁肉”。不过,吃完了大概嘴巴上总有些不雅的,而且吃进肚子里的墨水,也很有限到不致反胃才好。当然之前说的北齐喝墨惩罚,自然是不会用到香墨啦!


古代制墨是添加中药等原料制成的,少量服用并无大碍,在古代还有药墨的制作,供偏远地方的急病使用。现代的制墨法所用的烟与药料常用的烟,是以提炼石油后的重油烧成的工业用油烟为多,并依品类等级酌量掺入矿油烟,胶水多配用阿拉伯胶或化学合成的塑料,添加物一般添加有各式各样的稳定剂,防腐剂,化学芳香剂等,现在的墨汁毒性可比“三鹿奶粉”厉害多了,更别提喝墨汁了。




那么没喝过墨汁真的称不上为文人?


不是这样的,我们所说的吃墨汁,只是笑谈,为的仅仅是传达一种专注于学的“吃墨精神。” 以小故事为媒介,教导小一辈的同时不忘督促自己要坚持好学。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