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青花鉴赏及邻国的模仿

 洁洁赢 2015-12-15

元青花鉴赏及邻国的模仿

元青花是景德镇窑重要的产品。青花瓷萌生于唐巩义窑,成熟于元朝,

盛行于明清。

元青花作为青花瓷的第一个灿烂期,拥有极高的地位,而元青花被重视,不过是近几十年的时间。元青花在国内存世稀少,主要是因为当时用作出口,特别是出口到西亚,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和伊朗的阿德比尔寺,收藏大量的元青花。当时西亚各国生产的瓷器釉料差,烧温不高,达不到中国青花瓷纯白纯蓝的质量水平,因而纷纷向中国求购青花瓷器,这刺激了元朝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元青花的底釉一般为青白色,或偏白,或泛青,或偏青。元青花形制大,胎骨厚重,多数纹饰繁密,层次丰富,青花发色稳定的不少,白地纯白,青花纯正,而也有相当数量发色不正,带有晕散,有的色泽发灰。元青花的装饰讲究繁华茂密,常常在器物外表装饰多层图案,多达七、八层。这种茂密的装饰往往以圆心为主要区域,纹样多为自由洒脱。可看出宋朝磁州窑豪放绘画风格的影响,同时也受传统水墨画的熏陶。元青花圈足之釉不到底,露胎处为褐红色,官窑淡,民窑深,还有跳刀痕现象。

元青花鉴赏及邻国的模仿

元青花鉴赏及邻国的模仿

元青花鉴赏及邻国的模仿

    中国瓷器的很多窑口都参与了对外传播,如长沙窑、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巩义窑等,其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要数青花瓷。唐青花已对阿拉伯青花釉陶产生影响,但真正对世界产生深入的、大面积影响的应该是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

    元朝时期使用的青花料,主要来自伊朗,但成熟使用并烧成青花瓷的是中国,伊朗等阿拉伯地区生产的白底蓝釉陶、青花瓷,都是对中国青花瓷的模仿,这是很多西方专家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自14世纪始,中国瓷器再次传入阿拉伯地区并对那儿产生影响,波斯、叙利亚、埃及与土耳其等地,都试图制作一种蓝色装饰的陶器,以模仿中国风格。”这段文字资料表明,白地蓝彩在早先技术还不成熟,到了14世纪仍在继续试验,不过这时模仿的对象已经不是唐朝器物了,而是景德镇出口至阿拉伯的青花瓷。

元青花输入阿拉伯后,带动了当地青花瓷的生产,这些产品多有模仿元青花的迹象,如15世纪伊朗生产的青花釉陶盆,白地效果不错,青花发色也较纯正,但与元青花根本的区别是釉陶,内陶外施低温釉。14世纪,越南陈朝生产的铁绘白瓷,很像元代彩绘瓷的简化,是越南彩绘瓷产生的先驱。越南这类瓷器还影响了泰国铁绘瓷、铁锈地的制作。之后又产生了青花瓷,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博物馆藏有越南15世纪生产的青花盆,带有元末明初的风格,但色彩偏灰,图案画得不够工整。有些产品也习惯层层的装饰技法与莲瓣纹装饰,这皆与元青花相似。有西方专家考证发现,这类越南青花瓷与土耳其杜柏奇皇宫里的藏品相似。其实,除了以上提到的,还要不少国家,也对元青花进行模仿,比如朝鲜15世纪生产的青花带盖罐子,很接近元青花装饰风格,图案类似中国传统国画的布局。

  当今仿品中,大约数元青花最热闹。元青花本身自然不会热闹,是造假者、梦想发财者在热闹。特别是那些花不少钱买进了仿品的,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藏品是对的。其实元青花仿品多数质量不高,很多是一眼货,根本用不了证明。元青花仿品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绘画技术不过关,所绘的图案大多用笔拘泥、线条生硬,青花设色层次不清晰,构图不严谨。有一点绘画修养,能够写字画画的,鉴定这类仿品并不难。如果还具有古代绘画知识的修养,那么更容易分辩古今绘画的区别。今人的绘画水准跟古人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当今画家也如此,今人大多性情浮躁,根本达不到古人天然性情的笔趣,所以笔下也不可能出现清闲的笔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