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解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5-12-15

把风邪放到最后来讲,倒不是说风邪对咳嗽的发生不重要。风邪被尊为“外感六淫之首”,凡外感病发生,很少没有风邪参与的。与寒邪不同,风邪不具有那种冷冰冰、硬梆梆的可憎面貌;又与热邪不同,风邪不似那般火辣,笑里藏刀,兵不血刃。风邪性情温和(单指外来风邪),试想春已过半,和风习习,旭日暖暖,草木生发,何其美哉?纵令狂风肆虐,失去严寒相助,也无甚威势可言。风这种温和之性,恰与春生之气相合,最为人所喜。那么当风邪与寒邪、热邪、燥邪、暑邪等诸邪相遇,混杂在一起时,人体就很容易被风邪的微笑麻痹,看不到里面裹夹的寒、热。也就是说,风邪在外感病发生时,更多的是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各种邪气进入人体后,发生的故事如前所述。此时风邪多已消散势弱,不再是主要矛盾集结之处,更与咳嗽的发生关系不大了。

典型的感受风邪之后出现的证,叫做“桂枝汤证”,即以发热,汗出,恶风为主证。发热,卫气发现外邪入侵,奋起反抗之象,与前面寒邪外感致发热相似。不同的是,此时的热,通常不像感受寒邪时那样来势汹汹。一方面,外感风邪的威胁,并不如寒邪严峻,战争的规模虽然相似,属全面战争,但激烈程度相差很远。另一方面,感受寒邪时,寒性收引,汗孔闭塞,正邪交争产生的热无法外达,致使热在体内不断累积;而感受风邪时,风性开泄,体内的热,随着汗不断被排出体外,很难积聚为患。

汗出,是个很有意思的症状,多讲一讲。通常状态下,人体的卫气与营气相互依存,和睦相处,譬如夫妻。丈夫卫气,每天在外值岗巡逻,发现有敌情,就及时报警,集结部队作战(防御外邪);发现体内有过分躁动不安的气氛,就打开闸门,以为宣泄(司汗孔开合);发现边防百姓生活疾苦,就会尽力施以抚恤扶助(温腠理)。妻子营气,则在家中烧菜做饭,为一家老幼提供营养支持(濡养);哪里生活出现贫困,营气就会前往探望,以期资助(润燥)。有丈夫在外面固守,妻子就可以安心在家生活;有妻子在家里主持,丈夫就可以安心在外工作。现在,卫气在外与一位客人不期而遇。这位兄台(风)是一风流才子,仪表堂堂,温文尔雅,二人谈的很是投缘。卫气疏忽之间,风邪得暇,即登堂入室。风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风过处,万物为之动摇。风邪一旦与营气相遇,这位风流才子就开始竭力施展其鼓动之能事:嫂夫人,出去看看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营气每天辛苦工作,原不了解外面的花花世界;一经挑动,便有了携风外出之意。中医解汗之理曰:阳加于阴谓之汗。营气在内属阴;运动之后,体内阳盛,加之于阴,故得汗出;风为阳邪,鼓动不宁,加之于阴,也即汗出。

接着讲。此时,如果卫气足够强盛,且风邪不甚,卫气及时发现问题,将风邪驱逐出境,营气也就不会继续流失,疾病自愈。但如果正当卫气与风邪激战之时,外面又不断有新的风邪进来,卫气自然难以招架,表现出的症状,就是“恶风”。实际是卫气希望人体此时多加注意,为正邪之争提供一个比较好的作战环境。

单纯因风邪外感,病情不断加重,最后影响到肺脏,从而出现咳嗽的现象,临床并不多见。常见的,是风邪与寒热等邪气相合,风邪消散,其余邪气继续为患。所以,后面估计没有机会讲到风邪引起咳嗽的治疗,这里不妨顺便解一解桂枝汤。现在问题是:卫气竭力御邪,驱邪外出;营气经受鼓动,源源外泄。卫气怒起而战,营气不断损耗,即所谓“卫强营弱”。治疗的关键,在于扶助卫气,祛除风邪。桂枝汤中,桂枝性温味辛,温则扶助卫阳,辛则逐散风邪,故立为君,且方以之名。营气,乃水谷之精,不宜耗损。芍药性凉味酸,入营阴之分而主收敛。所谓“调和营卫”,在此即助卫阳守御,助营阴内敛;须知人体自身的智慧,原可自我修复;医者勉为治疗,须遵循,忌忤逆人体本性。倘以卫强营弱之名,定抑卫扶营之法,谬不可当。生姜,在辅桂枝助阳散邪的同时,又鼓舞胃气,与大枣、甘草一道,以助营卫气血化生。须知,经此一战,不但营阴受损,卫阳亦大为消耗。徒知激发鼓舞,而不知休养生息,非长治久安之道。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