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拆掉思维里的墙

 梦幻哈迪 2015-12-16

  本书要点

  1、安全感能放大恐惧、让人成为它的奴隶,如何摆脱安全感的束缚尤为重要。

  2、成功的第一步,是抱着“感兴趣”的态度投入生活,才能达到“享受乐趣”的目的。

  3、思维的墙是如何限制我们的?

  4、坚持不等于成功。坚持只是成功的必要工具之一。放弃也是成功的必要工具。

  5、最好的选择模式,是37%的观望期 + 63%的下手范围。

  卷首语

  这是一本论述自我掌控与人生规划的方法、介绍成长方式和选择模式的书籍,内容涉及到人格发展、思维模式、行为方式,文字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对于处在人生交叉路口的年青人有很好的启发,值得一看。

  主要内容摘要

  1、如何避免成为安全感的奴隶?

  股神巴菲特也曾裸婚,“房奴”购房实际上是购买“安全感”,我们所要做的,是投资梦想而非投资房子;

  所谓“职奴”,即是在创业的最佳年龄时因为各种原因受困于工作岗位,职业发展从此止步,这同样是“安全感”惹的祸;

  感情上缺乏“安全感”会使人沦为“爱奴”,有些人草草结婚却陷入更加窘困的生活境况。

  “房奴”、“职奴”、“爱奴”都是对自己没有内在安全感却又迫切需要安全感的人,他们在缺乏“安全感”的时候总会对外寻求寄托,于是恐惧滋生、自信崩塌,这些在思想煎熬中举步维艰的人终将变成安全感的奴隶。


  如何击败安全感这个强大的主子?作者提议各位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对思维的墙做点试探,或许你会发现它只是看上去坚固,实则与恐惧一样脆弱无比。

  (2)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试着走出恐惧的阴影,认同自己曾经取得的成功。

  (3)直面恐惧与挫折,请一定记住:安全感是给出来的,不是拿回来的。

  2、启动有趣模式的第一步就是投入!

  “这样做有什么用处?”、“万一做不好怎么办?”

  你是否时常被类似的担忧所困扰,面对新事物止步不前?

  活在当下,就是要避免“过分担忧”将你与“生活乐趣”隔离开去。

  要知道,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非投入后的结果。

  如果你只有在确定自己对其有终生热情的事物上全情投入,那么你总会加入“不断换工作”和“永久焦虑”俱乐部,因为事实是:只有当你全力投入到时候,你才会从工作中获得快乐。


  要尝试接触新事物,虽然尝试的结果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但成功的尝试收获成果,不成功的尝试则收获智慧。世上没有无趣之人,只有无胆之人。切勿让“没兴趣”的借口将自己与生命隔离,因为收获并非来自过分期待,而是来自享受当下的投入。

  找到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兴趣,才是不会消退的兴趣。请以最高形式的兴趣投入到当下你做的事情里。

  3、我们是怎样玩死自己的?又是怎样让自己慢慢靠近理想的?

  活在自己思维之墙当中的人,宁愿自我欺骗,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是被欺骗的。所以你永远只看到真实世界中你想看到的那一部分。

  我们按照自己过去经验和记忆在脑子里构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所以我们看到的总是我们自己构建的世界。一切真实的事物都是心智模型,而一切心智模型对于你来说都是实在的世界,这便是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

  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能看到什么世界,而这个我们自建的“真实世界”又反过来给我们印证内心的心智模式。


  只有新的思维方式才能让人得到解放。一旦人们意识到做一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只是技术和时间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真正限制我们的,是思维里看不见的墙。

  混沌-察觉-醒觉-超越四个步骤,是心智模式升级的必经之路。

  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和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怎么样的人。每一个希望自己幸福的人,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智模式,因为心智模式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关于智慧的智慧。

  4、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只是依靠从众而成功

  如果我们要修理一辆汽车,你会只坚持用扳手,不用螺丝刀么?我们既可以用扳手,也可以用螺丝刀。关键是,目标是,把车修好。

  如果我们要成功,既需要勇于坚持,要需要勇于放弃。坚持或放弃都是达到目标背后价值的手段。看清楚你成功背后面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


  “模仿成功者就能成功。”这是成功学的著名逻辑。但是当你真正开始实践,才发现很多东西是无法模仿的,这就是生活的逻辑。无论比尔盖茨还是李嘉诚,他们的成功都是有其不容忽视的前提的,所以请不要模仿他们,他们拥有你所没有的“翅膀”。

  Success,成功,它的本意不是超越别人或者最终达成某件事情,而是越走越近。

  只要你持续前行,你就在成功。因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当下。对自己说:成功是越走越近,那么我现在,就很成功。

  5、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eath.

  一个心智模式一旦启动,你几乎可以预见他的结果。就好像一个程序员敲下回车键的时候,他其实已经能够猜出来程序最后的结果。

  有些人会畏惧进行某种尝试,这个时候,他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问题是,如果你只有确定能够中奖才去买彩票,上帝也帮不到你!

  不要因为害怕得不到最好的结果,就在焦虑中等待。最好的“选择”模式,是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观察的空间和底线,在这个之前,不要做选择的决定,一旦过了这个底线,就大胆地开始选择。

  一段好的工作经历,未来价值无限。一段坏的人生经历,未来价值也无限。从这个角度来说,早失败比晚失败好,晚成功比早成功强。所以,不要害怕失败,请放手去尝试。

  很多时候,你的选择并不能得到旁人的掌声,但生活是属于自己的。为什么一定要牺牲自己的快乐,去点亮别人眼中的光环呢?学会做自己的掌控者,在关于你人生的董事会上,你永远是最大的股东。

  原文金句

  1、一套房子消灭一个巴菲特。

  2、最糟糕的往往是年轻的时候你看到什么都想做一辈子,等到年老的时候,你还总是这样,什么都只能做一阵子。

  3、一个过于明确的目标,会让你对新出现的机会视而不见。

  4、你没有必要得到允许才开始学习,你也没有必要得到机会才开始努力。如果你愿意,你现在就能够为这件事情做些什么,除非你的受害者模式让你深深陷入抱怨与自怜中。

  涨姿势


  1、古典,新精英生涯总裁。大学就读土木工程,玩乐队,练散打,骑单车从长沙流浪到北京。想出国却稀里糊涂进入新东方,历任GRE首席词汇讲师、集团培训师,新东方教育与职业发展协会会长。“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是我当年被新东方吸引的原因。但今天的青年,他们不绝望,更多是迷茫。人生终将辉煌,但哪一种是他们的辉煌?我的回答是:做自己,与众不同!”

  2、我们为什么这样热衷于根据过去的投入,而不是未来价值来做决定?经济学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来解释这种现象,叫做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s)。

  想象你今天晚上经过电影院,你决定进去花50元随便看一场电影。刚坐下来15分钟,你就发现这部电影无聊透顶,周围的人不是在打呼噜就是在二人世界,你确定继续看下去对你毫无价值。现在请你做一个决定:你是会继续看完,还是会马上离开?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如果你已经确定电影毫无价值,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马上离开。因为当你进入电影院的瞬间,50元已经损失了(沉没成本)。至于你坐下来15分钟以后,如果你选择离开,还可以节省一个半小时;如果你继续坐下来,你会继续浪费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这个叫做追加成本。

  沉没成本其实是已经损失的成本,为了这个损失而追加成本,最后只会头破血流。

  已经投入并且损失的价值,会造成我们对未来投入的判断。这就是沉没成本模式。由于害怕损失,所以继续投入,到后面损失却更大。这是我们常犯的错误,沉没成本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