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流】卢兰青舌控声乐学声乐讲座(二)

 莲子6666 2015-12-16


《卢兰青舌控声乐学》简介

《卢兰青舌控声乐学》是一种全新的声乐训练方法。这种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不用练声,主要是通过直接运用舌体具体的、可操作的、有序的动作来简介调整发声器官有序运动演唱发声的训练法。是目前世界上发声结构运用最为自然的发声方法。可以立竿见影的美化音色、快速的扩展音域,并且具有较强的嗓音保健功能。这种方法为人类声乐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高效率的训练途径。它的训练重点并不在于单纯的音高上,而在于音质、音形以及歌唱的艺术表现上。这种方法不仅仅针对某一种歌唱流派,它适用于多种声乐演唱艺术,如:美声、民族、通俗、各种地方戏曲等。同时对那些在声乐学习或演唱中造成的发声器官受损症状(如:声带肥厚、声带小结、声带闭合不全等)具有恢复性治疗作用。

一、为什么要研究《卢兰青舌控声乐学》?

1、自歌唱艺术产生以来,它的训练形式都是以一种让学生听自己声音、凭感觉去找位置、找共鸣的抽象的教学方式。由于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每个老师的自身水平不一样,因此而产生的对声音的认知也相差很远,因而也产生了有关声音的各种感觉。由此而产生了各种意念教学法,例如:高音往上唱、低音往下唱、深呼吸、腰周围向外扩张、气沉丹田、声音向前甩出去;还有头腔共鸣、胸腔共鸣等等。这些没有物理声学的理论依据的想象训练,也不符合人类自身生理发声结构运动的特征,更不符合人类自身的自然发声规律。这样的训练造成学习时难以捉摸声音位置;学习时间过长有的3—5年、甚至10多年也进展缓慢;成功率低很多人不得不人疼割爱,半途而退。

2、认为歌唱只属于少数人群,发出美妙的声音者被称为天赋,而没有把歌唱艺术作为一门普通的自然学科来认识。

二、《卢兰青舌控声乐学》的理论基础:

舌控声乐学这套发声体系是以物理声学、生理解剖学、心理学这几个学科为基础来研究的。

1、在物理声学上发声是运用了物理声学中的气流发声原理;在音响上运用谐振共鸣的原理发现了双共鸣体腔扩大声带的基频音音量。

2、从人体生理解剖学我们就可以清晰地发现:人的发声器官是怎样组成的,可分成几部分,各部分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哪些部分器官是大脑可以直接支配而运动的发声器官,哪些部分器官是借助于别的器官的运动而动的;哪些部分应该怎样运动能有利于形成共鸣腔的谐振;哪些部分变动不利于形成共鸣腔的谐振;哪部分器官是可以用力的,用多少力;哪部分器官是不可用力的等等。

3、在心理学上运用情感来展示歌唱的艺术性。

三、《卢兰青舌控声乐学》训练特点:

1、训练要求条件适合普通大众:(1)发声器官生理功能正常,(2)有好的乐感,(3)适合年龄段长,我训练过的学员年龄为7-79岁。

2、我们的发声训练是基本不用发声,不用乐器辅助,是直接训练舌体有序运动的方法。因为舌头有什么样的动作就有什么样的共鸣形状,从而产生不同的声音。根据生理学特点,要按照先慢后快,一个动作要不断重复训练才能习惯成自然,直到能下意识地一步到位为止。

3、声带用不着训练。(歌王卡鲁索的私人医生马拉费奥蒂检查了卡鲁索的声带,证明歌王的声带与常人无异--摘自《卡鲁索·我的发声方法》马拉费蒂著)。声带本身完全有能力发出四个八度以上的基频音来。也就是说,声带要发多高的音、需要多少气量以及气量的流速多大都是大脑下意识中自然调整的。如果违背它的自然运动规律,用不恰当的强气流去冲击,必然会产生副作用,轻则失调,重则病变。因此我采取的训练方法是只调整共鸣腔体、不训练声带的动作。任何想在上意识状态下调动喉器来发出好声音的想法都是非常错误的。

4、立竿见影的美化音色。音质的好坏并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由口腔和咽腔根据音的高低改变其形状及大小来决定的,而舌的正确运动会使口腔和咽腔形成两个最佳谐振状态的腔体。

5、快速扩展音域。

6、歌唱声音自然,特别是在高音区时更是如此。除非特殊情感的处理之外,不能使观众从歌声里听出歌唱用力感。

7、在演唱中我们要求呼吸自然,如同正常状态下的说话一样自然自如地呼吸。其实越是深吸气,发出的声音就会越僵硬。对于歌者来说,如果长期打破自然呼吸的状态,肺部就会产生病变。卡鲁索就是典型一例。

8、我们的共鸣谐振腔体要求是双共鸣腔体,即咽腔和口腔。我们听到的大音量是由作为辐射器的咽腔和口腔形成的。并且咽腔和口腔是真实存在于人体生理发声结构中的自然共鸣体腔,而“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只是一种实际并不存在的抽象概念。

9、我们的基本功分为长功和短功。长功要求必须在自然状态下训练,即在练习时全身各部位都处在自然放松的状态,特别是脸部和颈部不能有一点异常。练习时可走可坐,躺在床上也可以;有的可以看着镜子进行自我舌位的调整。这些训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全天候练习。短功则按要求次数练习(如:伸卷舌,提拉双腭弓),完成后就不用再练了。

三、对歌唱艺术的审美

人们对歌唱艺术的审美是多元化的。我认为艺术是产生在熟练的技术之上的,要唱好歌应具备下列技术技能:

1.对声音的要求:即纯、宏、亮、美的音色;宽阔的音域;高质量的音形。

2.表达各种情感的技巧:音色的变化、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咬字的语气、演唱速度的快慢等等。

3..面目表情、体态表情、声音表情要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一致、自然,不要为了声音千歌一面孔的面目表情。例如: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悲伤、是欢喜一定要在面目表情上表现出来,如悲伤的感情就不要提笑肌;欢喜的感情不要怒目圆睁等等。

4.我们要求感情写实,即把现实生活中表达各种情感的音色恰当的运用到歌唱中去,这样才能称作歌唱艺术。例如:不看你的面目表情,观众一听到带有哭腔的声音就知道你在演唱悲歌;一听到带有笑声的声音就知道你在演唱欢乐的作品时,也跟你一起高兴。

四、对嗓音的判断和保护:

对嗓音的判断是个复杂的问题:从声音判断是可以的,但仅此不能全面准确地判断出其潜在能力;更主要的是需要从生理上来判断。下面从生理的几个方面来谈一下:

1.从发声各部器官的结构上判断;

2.从各部位发声器官的简单动态情况判断;

3.从微弱不共鸣的小音响上判断;

4.从各种不良音响持续的时间上判断;

5.从语言音响上判断。

对于嗓子的保养,我们主要是通过科学地训练来进行。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性的

(以上资料,只提供参考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