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类法(一)

 linmei3514 2015-12-17

作者/吴雄志先生


导读:聚类法可归纳为三大步骤:第一步辨阴阳总纲,即病发于阴,还是发于阳。先确定病在阴经、还是阳经,大方向就出来了,因为阳经和阴经的区别非常大。第二步辨病发何经。如果把病发于阴、发于阳辨出来了,辨病发何经就相对简单了。因为阳经只有三条经,阴经也只有三条经,这样就由辨六经变成了辨三经。第三步辨证用方。辨证用方就简单了,为什么简单了呢?因为三阳经主证在经在腑,三阴经主证寒化热化。所以第一步辨阴阳;第二步辨病,病发于阳辨三阳,病发于阴辨三阴;第三步辨证,三阳辨在经在腑,三阴辨寒化热化。



聚类法(一)


一、如何辨阴阳总纲

第一步是辨阴阳总纲。为什么要辨阴阳总纲呢?因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什么叫“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具体怎样治?“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治病首辨阴阳很重要。辨病的阴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法:第一个方法,《伤寒论》在太阳病篇讲“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这句话是辨阴阳的总纲。当然这是大的原则,具体上还有很多要区分的,但是总的原则就是“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第二个方法,三阳为腑,腑多实证;三阴为脏,脏多虚证。所以三阳经的疾病以实证为主,虚证是兼夹证;三阴经的疾病以虚证为主,实证是兼夹证。第三个方法,火神派和温补学派拓展出了很多辨别病发于阳、病发于阴的方法,大家可以参照他们的经验。

总的来讲,辨病发于阴、病发于阳,实际上更大的意义在于辨明这个病是虚证、还是实证,实证发于三阳、虚证发于三阴,当然可以有兼夹证。掌握这个基本的原则,就可以很简单地定出病的阴阳。

二、如何辨病发何经

辨完阴阳总纲,再辨病发何经。这时只需辨三条经,病发于阳就是三阳——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病发于阴就是三阴——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这三条经的辨证方法较为简单,如果熟悉《伤寒论》可以直接去辨。难以辨别的时候,可以采取下面的三个方法。我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实际上我们临床上辨别的时候,是非常简单的。

1、纳入法

第一个是纳入法,就是正常的辨证方法。纳入法包括五种,第一,六经为病的脉证提纲。每一条经都有一个脉证提纲,是哪经的病就把它定在哪条经。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二,六经和脏腑的关联。脏腑的配属和六经有关系,如阳明经和胃、大肠有关,少阴经和心、肾有关,脏腑的病往往可以归属它相络属的那一条经。第三,经络。经络循行部位的疾病,可以归属它络属的那一条经。第四,标本中见,即标本法。标本法根据六经的生理属性,也能简单地提示在哪一条经。比如太阳为寒水之经,中见少阴火化,太阳经出问题多见蓄水,少阴经兼夹证也多见蓄水。第五,五运六气。外在的六淫之气影响体内六经的气化。比如时间,一年四季发病的倾向都不一样;一天不同时辰发病的倾向也不一样,后面会讲怎么运用六经为病欲解时。再比如地域和体质,不同地方的人得病常常不同;不同体质的人得病也多不相同。

三阳病具体怎么辨呢?前面已经辨明阴阳总纲了,如果病发于阳就发于三阳经--太阳、少阳、阳明。再怎么样去辨呢?辨六经为病脉证提纲,这句话已经说明了四个内容,一是辨六经,二是辨病,《伤寒论》是辨病的,是在辨病的基础上再去辨证。怎么辨病呢?通过脉证提纲,用脉和证来辨病。因此,第三是辨脉,第四是辨证,例如太阳病,有伤寒证、中风证。

辨三阳病发何经首先要辨脉。太阳之为病脉浮;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大家可以看出来,太阳病脉浮、少阳病脉弦、阳明病脉大。脉浮就是脉位高,脉弦就是脉的长度长,脉大就是脉的宽度大。实际上太阳、少阳、阳明,用脉的长,宽,高,很容易摸出来。根据这一点就可以很简单地辨出病在三阳的哪条经。摸脉可以从外面去摸脉的形态,从里面去摸脉流,而三阳病的脉反应的是脉形——脉的长(弦)、宽(大)、高(浮)。

其次要辨证。“太阳发热恶寒,少阳寒热往来,阳明但热不寒”,这是基本的原则。一般来讲,我们根据脉象就能确定疾病在哪一条经,如果不能确定,就问一下患者的症状,如果还不能确定就用抓独法。

三阴病具体怎么辨呢?讲几条主要的辨别方法:第一条,从症状来讲“渴”是三阴证的一个特点。“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少阴病,自利而渴”;“厥阴之为病,消渴”,不管大便如何都渴,大便正常也渴、不正常也渴。所以,太阴病自利不渴,少阴病自利而渴,厥阴病消渴。太阴病的大便下利是不渴的,大便利而渴的病不在太阴。第二条,太阴病手足自温,少阴病四逆,厥阴病厥逆。所以手足冷的,一定不在太阴,而在少阴或者厥阴。所以,可以从渴与冷去辨别三阴经病。这里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要辨别寒热真假。《伤寒论·太阳病篇》讲“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这里是讲寒热真假的辨别方法。有时病人不说热不热,你看病人穿得多少,一下就能看出来寒热。第二,冷要排开四逆散证。四逆散在《伤寒论》的少阴篇。我个人认为四逆散证是少阳病,列在少阴篇是为了跟少阴病的四逆汤证相区别,类似的写法在《伤寒论》中很多见。大家看四逆散的处方: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用的是疏肝的药。它的病机是什么呢?是肝气郁结,肝阳不达于四末,气闭所致。

辨别病人的手冷与不冷,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脉诊的时候要过手,既过手背又过手心。手背为阳,是太阳经经过的地方;手心为阴,是用来辨太阴病的。我详细地跟大家讲一下,脉诊为什么要过手。脉诊过手,过手心就可知道患者的手心润不润,也就是有没有汗。你一摸手润,可以不问桂枝汤的汗出症,这就是自汗,可以予桂枝汤类的处方,当然也可以再看看舌脉进一行确认。手背凉,就不是手足自温,就可以从少阴病或厥阴病去辨证。但是,摸手有个问题:摸手易受环境的影响,如果病人在室外冷的空间呆久了,进来的时候手就是凉的;阳虚的人如在热的空间久了,他的手也不冷。这样的话有个方法更直观、准确——摸脚,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比手要小的多。你还可以问病人:“你洗完脚,是不是马上睡?”他说:“看会儿电视”。你再问他:“看会儿电视,脚冷不冷?”有的人烫完脚,再看会儿电视,脚又冷了,这就是手足冷。我们在临床上一般不这么复杂,直接门诊过手,住院过脚。住院病人不容易辨阴阳时,就去摸脚。


通过上面讲的方法,我们就能够辨到病在哪一条经,然后再去辨证。



I無門医述宗旨:

光大创新,发扬国粹;传道解惑,有教无类。

医乃仁术,非真不传;团结友爱,止于至善。

I版权声明:

尊重知识尊重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