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老师讲《中药学》第三讲语音与文字整理稿

 lin-lian 2015-12-17


欢迎关注
“国医周水金”。这是95内容周医生健康咨询微信zsj120120

周老师讲《中药学第三讲


导读:本文是中医励进会杏林学堂“微信学中医”周水金讲《中药学》第三讲内容。如想参与微信直播学习,请先加周老师微信号:zsj120120,注明《中药学》听课。


主讲老师:九江-周水金

语音整理:广东-罗梅

文字整理:阿克苏-赵亚丽,广东-潘丽勤,温州-薛纪德,集宁-李永福

文字校稿:南宁-覃才伟


周老师讲《中药学第三讲语音

周老师讲《中药学第三讲文字

各位学员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进行中药学的第三讲,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药性这块理论包括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这些内容。在中药学中,这个概述部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任何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我们人体,引起我们身体阴阳的一个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一个结果。药物之所以能够防病治病,不外乎是因为可以去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的一个机能,从而纠正营养偏盛偏衰,使我们的身体恢复到这个阴平阳秘的一个正常的状态。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性,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本身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古人称之为药物的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出来的阴阳偏盛或者偏衰。清代徐洄溪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調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中药对人体的一个作用,它即包括了这个治疗作用也包括了这个不良作用、也就是通常讲的不良反应。那么中药的治疗作用,又称之为中药的一个功效。中药的不良作用就包括了它的副作用和毒副反应。

中药对于我们人体有利的治疗作用,我们称之为中药的一个功效。在我们常用剂量使用时出现的和治疗需要无关的这种不的反应,我们称之为副作用。而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后引起的、积极的一个损害性的一个反应,往往是因这个药物的剂量过大或者用药的时间过长引起 ,与人体的这个体质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就是中药的作用、副作用以及它的毒性的关系。

中药的性能,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这个药性,是主要作用的一个基本的性质和特征的一个高度概括,那么主要的性能又称之为药性,药性的理论是中药的一个核心理论,主要包括了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还有毒性等。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四气,四气的话又称之为四性,那么叫四性可能更加恰当点,但是我们自古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都叫四气,其实气本来指它的气味,性的话才是它真正四气讲的内容,但是约定俗称还是用四气来称呼它,

四气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寒、温、热、凉药的性质。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了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一个重要概念之一。大家看一下,四气的概念就是寒热温凉,所以用性来表示可能会更加恰当,而气表示的是一个味道,所以说其实叫四性更会、更合乎它这个表述的内容。

我们来看一下,四气中这种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种不同的这个性质,那么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也就是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那么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只是对重要时期程度不同的进一步的一个区分。

课本上还有一个平性药,所谓的平性药是它的寒热偏性不是很明显,但是事实上的任何药物都会有寒热的一个偏性,包括任何的食物,只是说它的偏性不同的,那么称它平性药只是相对而言,但是这个平性应该还是属于寒热温凉范围之内,就是说偏性不特别明显,那么肯定偏寒或者偏温,

四气把药物分成寒热温凉平这五类,事实上所有的区分它只有寒性和热性两种,只是它的程度不同而已,这个药性的这种寒热和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我们机体所发生的一个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疗的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一个依据。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这个药物我们一般就属于寒性或者凉性,像我们通常用的金银花啊,板蓝根,大青叶,黄芩,黄连,那么这个都属于寒性。能够减轻或者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我们用的生姜、干姜、吴茱萸、啊还有附子、肉桂、小茴香之类的,它就是温性的或者热性的药物。一般来说寒凉的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一个作用;温热的药物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的作用。药物的这个寒热的性质它并不说明药物一个具体作用,药物的寒热只反应药物影响了我们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一个基本趋向。所以说具体在用药的时候,我们还要看一看药物的一个功效,还要它的五味的情况,还要它的升降浮沉情况,还要它的归经的情况,具体地去考虑用药物。对于药性的寒热不仅要从它的这种共性寒热方向去理解,还必须结合每一个药的具体作用,才能够掌握其性寒或者性热的一个特点,这样运用才是一个准确的合理使用。

比如我们通常讲的清热的三味药:黄芩、黄连、黄柏。黄芩、黄连、黄柏这三味药都有清热的作用,都是寒性的药物,但是它们作用位置是不一样的,黄芩主要是清上焦的热,黄连是清中焦的热,而黄柏是清下焦的热。如果清心肺的热用黄芩,脾胃的胃的热那我们用黄连,如果下焦比如膀胱之热比如热性的前例腺的疾病那么我们用黄柏这样的药物。就是说,虽然它们都是属于寒性的,但是也不能说,因为寒性的就适用于治疗任何的疾病,还要结合药物自身的一个特点,把它的功效结合起来去使用才是准确的。

药性的寒热从特定角度去概括药物作用的性质,它只反映药物作用性质侧面而非所有方面。对药物作用可以从不同角度的认识,象作用的性质的范围,作用的趋势强度,作用有益与无害等等。药物的寒热是从药物对机体的一种阴阳的盛衰,寒热变化的影响特定的角度来概括药物作用性质,而不概括药物作用所有方面。因此必须和其它的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够全面的认识掌握性能和作用。那么《神农本草经》提出了'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指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我们临床用药基本原则。

热性的用寒药、寒性的用热药。如果热性病用了热药,不是火上交油吗?寒性的病用了寒药那也不是雪上加霜吗?所以说用药大的方向绝对也不能错的,至于碰到那种寒热错杂的这种病症,往往才用寒药热药一起使用的情况。对于真寒假热的情况,以热药治疗治本,必要时需要的时候我们反佐一些寒药;那么真热假寒之证真热假寒的情况,应该用寒药治疗治本,必要的时候反佐一些热性的药物,这就是四味四性使用的一个原则。

我们再来看一下五味。味的话大家很好理解,就是滋味、味道,就是药物是什么味道。这个五味,本来就是指药物本来真实的滋味,我们就是说中国所有的这个学科所有的学问都跟五行学说结合的比较紧密,事实上滋味肯定不止五种,但是中药学用辛、甘、酸、苦、咸这五种最基本滋味去概括了世界万事万物的一个味道。事实上还有淡味,涩味,约定书称长期以来将涩附在酸后面,淡味附在甘后面,所以还是称之为辛、甘、酸、苦、咸五味。

我们来看一下五味的具体论述:

辛:首先看一下辛,所谓的辛味类似于平常讲的这个偏辣的味道,辛的话它的一个特色是什么呢?能散,能行,也就是说它有这种发散,向外散发、行气、行血的作用。能散可以治疗这种表证,我们常见的六淫,寒症,比如寒症引起的外感感冒,它在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发散的药物把寒邪散发出去。比如:麻黄、桂枝这一类的药物,那么它就是散的作用。能行,可以治疗气血阻滞的这一类的药物都具备辛的作用,比如说理气的药物,木香啊,薤白啊,红花呀,川芎啊这些都有这种行温。还有一个通常讲法中,这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这一类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的这一味上面,以称之为辛香之气。这个芳香的药物它的功效比较广泛的。中医讲的芳香【避讳】,芳香化湿,芳香开窍的作用,这一类的药物在临床上碰到这一类情况比较好使用,比如我们说的麝香具有开窍的作用。

甘:甘味就是说甜,甜能补、能和、能缓。用术语来讲它有这种补益作用,有缓急止痛作用,有调和药性作用,

比如说人参、党参、黄芪这一类的就能补。甘味里还有些药物具有解食物中毒、解药物中毒的作用,像甘草、绿豆。甘草有解百毒的说法,就是说很多的药物中毒都可以用甘草、绿豆去解。

酸。酸性的“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于体虚多汗,就是汗特别多需要收一下。久泻久痢,就是拉肚子也要收吧。肺虚久咳,长时间的咳嗽也要用一些收涩的药物。遗精滑精、尿频遗尿这些都是因为时间久了,身体虚了以后固涩不行,所以我们要用一些收涩的药物,酸性的药物就比较合适了。再一个酸味有生津的作用,如吃杨梅时,就感觉嘴巴里慢慢会津液增多,也就是产生很多口水。我们身体里吃进酸性的食物,能促使津液的分泌和产生。

涩。涩能“收敛、固涩”,和酸味的作用比较相似,但也不完全相同。酸刚刚讲了还能生津,生津就能够化阴,这是酸所特有的,涩味是没有这个作用的。

苦。苦味“能泄、能燥”,即具有清热泻下、燥湿的作用。泄的含义就比较广了,它具有:①通泄,像大黄可以通大便,用于热结的便秘;②降泄,像杏仁,可以降肺气,治疗咳嗽。枇杷叶也可以降肺气,还能降胃气,所以出现气逆的情况也可以用枇杷叶。能够降肺气、胃气就能够降全身的诸气,因为肺主气;③清泄,像黄芩、黄连有清热泄火的作用。燥就有燥湿的作用,用于湿性的疾病,即湿证。当然湿证又分了寒湿和湿热的区别。温性的苦燥药像苍术、厚朴用于寒湿证,称之为苦温燥湿。寒性的苦燥药像黄连、黄柏用于湿热证,称之为苦寒燥湿。苦味还有一种说法,苦“能坚”,这个说法来源于《黄帝内经 · 素问 · 脏气法时论》里面“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所谓的坚,其实就是存阴的方法,什么意思呢?就是保存我们身体的阴液,怎么保存呢?因苦有泄下的作用,如果热性的疾病在身体里,通过泄下的药物把热气往下一泄,通过大便排出来了,那么热性的邪气从体内出去后,就不能在我们身体里面损伤我们身体的阴液。所以说苦能坚的作用间接产生了能够存阴的作用,这是通过泄火来完成的。因而苦能坚与苦能清泄是个直接相关的关系。

咸。咸味“能软、能下“,即有软坚散结和泻下的作用。一般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瘕等病症,这种是实实在在看的到软的或硬的包块在里面,如肿瘤、甲状腺肿大、皮下脂肪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这类,都可以使用咸性的药物,因为它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也就是说可以把结在一切的东西散开。一般常用的有海藻、昆布,可以消散瘰疬,鳖甲可以软坚消,像鳖甲煎是非常出名的治疗子宫肌瘤的一个药方,芒硝可以泻下通便等。

淡。淡味“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之证,像猪苓、茯苓、薏苡仁、通草等。这里提示我们大家治疗水肿性的疾病,饮食尽量要清淡些,少用盐,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最开始的药物的性是根据药物真实的滋味确立的,比如杨梅吃起来是酸的,就属于酸性,就有能够生津、收涩的作用,所以夏天煮杨梅汤喝可以生津解暑,而且它具有收涩的作用,拉肚子喝点杨梅汤也能缓解症状。但随着往后的发展,大家发现很多药物的味道是那个味道,但它并不一定具备这种味道的作用,于是后来的理论就对药物本来的味道没有采用而是用推论的方式,它有什么作用就推论它有什么味道,所以说药物的五味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可能在自然界中看到某种植物,你去尝它的味道,它是酸性的、或是甜的、或是咸的,但它不一定就有或是酸、或是甜、或是咸的作用,后面的医家碰到这种问题,就根据药物的作用来反推它有什么味道。所以确定药物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本身的味道,二是药物的作用。五味的实际意义一是标示了药物的真实味道,二是提示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所以我们在面对一些新的药物的时候,往往不能完全通过尝它的味道推出它的作用。

我们之前讲的药性和药味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药物的作用,二者合起来才能够比较全面的反应一个药物的作用和性能。比如紫苏和薄荷,它们都是辛味的,都能够发散表邪,但紫苏是性温的,能发散风寒,薄荷是性凉的,能发生风热。像麦冬和黄芪都是甘味的,而麦冬是甘凉的药,有养阴生津的作用,黄芪是甘温的药,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全面去看待一个药物,既要看它的四性又要看它的五味,这样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的去认识它。

再来看药物的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的一个方向、趋势,它是说明药物性质作用的概念之一。因为升降浮沉、升降出入是我们人类生命活动的一个基础。我们之前讲《中医基础理论》时,讲到气的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的作用,这个作用如果出现了障碍,我们就必须用药物去纠正、帮助它,使这个作用回复到正常的一个状态。所谓的升就是上升,降就是下降,浮是表示发散,沉是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拉便的作用。也就是说升和降相对,浮和沉相对,这里面就包含了向上和向下、向内和向外四个方向的作用。一般具有升扬、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有向上向外的作用,药性都是升浮的;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这类的药物都能够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但大家也要注意有些药物的作用是具有双向性的或者二向性的,比如麻黄,既有向上的作用,可以发汗解表,又有利水消肿这种向下的作用。所以药物的作用不一定完全是向上的或向下的,向内的或向外,有可能有些药物的作用是双向的。当你在使用这种药物的时候,你想达到的作用是什么,比如说麻黄,想达到发汗解表的作用,就配合其他一些发汗解表的药物在一起,那么它体现出来的作用就是发汗解表的作用,如果主要是想利用它利水消肿的作用,就配合利水消肿的药物在一起,那么它会协同作用,体现出来就是利水消肿的作用。

一般来说,病变在上的、在表的,药物使用升浮的,不使用沉降的,但这个也不是绝对的。比如气血上冲,冲到脑部出现头昏脑胀、眼睛胀的情况,病势往上,但是这时候应该用降的药物。病变在下、在里的,药物宜用沉降而不是升浮,但碰到气血下沉的、气陷的情况,还是要用升的药物。所以说这里面该用什么药物还是要根据病人的一个基本情况去合理使用,没有绝对性。如果是邪气在表,当然是用散的、往上的药,邪气在里,要用攻下的药,但如果是正气,即身体本身的气血,的功能的一个逆乱,气血往上冲,就应该用降的,气血往下陷,就应该用升的药物。这是使用升降浮沉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

通常来说,药性升浮的大都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的大都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但这里的“无”字要理解为大多数,而不是绝对的。

古人非常重视药性的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一个关系,认为质地比较轻的药物大多具有升浮的功效,而质地比较重的药物大多具有沉降的功效。比如花、叶、皮、枝这种比较轻的,具有升浮的作用,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之类比较重的,具有沉降的作用。

当然这里面也有特殊的情况,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像旋覆花,本来花应该是轻的往上走的,但是它具有降气消痰、止呕止逆的作用,它的药性是沉降的;像这个苍耳子,苍耳子也是种子吧,本来说质地比较偏重一点的,应该是降的作用,但是它具有这种祛风解表,可以通融鼻窍,所以说这也是我们治疗鼻炎常用的一个药物,它的药性是一个升浮的药性。所以说我们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去处理具体去分析,记住大部分药物的规律,但是也有掌握这一小部分药物它特殊的一个升降浮沉得规律。

再一个,人为的可以干预和改变药物的一个升降浮沉,也就是通过对药物的一个加工炮制,比如说用酒炒了以后具有升的作用,用生姜汁炒了以后具有散的作用,用醋炒了以后就有这种收敛的作用,用盐水炒了之后具有这种下行的作用。所以说当你在使用药物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了,那么你到底是要用药物的哪个趋势,是要升的趋势,还是降的趋势,那么你就要使用不同的炮制的药品,这样的话就比较准确,为什么药物需要炮制,在这一块,它会影响到药物的一个升降浮沉,所以说呢,升降浮沉也不是绝对的,是人为的可以去调整,可以去按照你自己的要求,按照你想使用它的功效作用方向去加工炮制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药物的归经,所谓的药物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的一个概念,也就是说,你把目标设定好了,你想打哪里就要打哪里,比方说它是肺部的问题,那么你就要选用这个引到肺部的这种归肺经的这种药物去治疗。‘归’是作用的一个归属, ‘经’就是脏腑经络的一个概称,所以说,所谓的药物的归经也就是说靶向作用。比如说心气的问题,我们要有归心经的药,肺气的问题,我们主要是用归肺经的药物,这个归经的话是以脏腑的经络理论为基础的,以所治病为依据而确定的。这个药物的归经呢主要是根据长久以来使用药物发现它主要作用的方向来确认的,掌握这个归经呢有助于提高我们用药的一个准确性,

正如徐灵胎所说的:“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像治疗头痛,这个头痛的话,这个头痛的部位不同的话,那么使用的药物就不一样。像这个羌活,它是主要治疗这个太阳经头痛的,葛根和白芷是治疗这个阳明经的头痛的,这个柴胡的话是治疗少阳经的头痛的,而吴茱萸是治疗厥阴经的头痛的,细辛的话是治疗这个少阴经头痛的,那么治疗头痛的时候呢应该考虑到药物的归经特点,这样使用的话就能够提供临床的疗效。

就是说不同的药物,它虽然都可以治疗头痛,但是你头痛的部位不一样,它所在部位属于哪一条经,你把这个确认清楚了再用药物去治疗,就非常的准确,效果也比较好。比如说颠顶头痛,那么颠顶,就是我们头顶这个地方,它是属于厥阴经的范围,也就是厥阴肝经的范围,那么我们要使用药的时候,就是以吴茱萸为主的一个药物,这个是我们大家需要注意的,回头我们讲到治疗头痛的药物的时候,我们具体会详细的讲这部分的内容。归经这个作用就是一个靶向作用,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一个就是说,这里面讲的归经是指我们中医脏腑经络的一个理论,而不是现在解剖的部位,不是指药物进入体内后它会到哪个部位去,就是说它的有效成分会分布到哪个地方去,不是这个意思,它的作用是以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是通过临床反复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用人体做实验做出来的,这是我们回头每一味药都要讲的一个内容之一,当然包括前面的四性五味,这些都是中药非常重点的一个部分,因为它有靶向的作用,有定位的作用,所以作用也显得非常的重要,但是这里呢又不能太执着,就是说不能见到肝有问题,就要用肝经的药物,因为真正在临床上,任何一个疾病都不可能是单纯的某一个脏腑,某一个系统单纯的一个情况,那么可能会跟其他的脏器有关系,所以说还是要去全面的考虑问题,不能说他主要的表现是在肝经就要全部归为肝的药物治疗,那么要灵活的去使用,但是你要主次分清楚,那么你的主要问题在哪里,那么还是要考虑到药物归经的问题,

再一个,药物的毒性,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一个损害性,毒性反应和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甚至可以危及我们的生命,为了确保我们用药的一个安全,必须认识中药的一个毒性,了解毒性反应产生的原因,掌握我们中药中毒的解救方法和预防的一个措施,那么在西汉以前的话,所有的药物都称之为毒药,就是用毒药这个词来概括一切的药物,因为所有的物质所有的药物也好所有的食物也好,它都是有偏性的,那么你在使用不当的时候都可能产生这种对身体有害的影响,所以说临床辩证非常的关键,因为中医的治疗就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我们身体的一个偏性,如果你用了相反的药物,会加重,药物的一个毒性反应是临床用药应该尽量去避免和注意的,药物的毒性反应主要和药物的一个用量、药物的生产炮制储存还有配伍剂型给药途径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病人的一个体质、年龄、症候、性质都有一个密切的关系,因此,使用有毒药物的时候,应该从上述的这些因素各个的去考虑和控制,避免发生中毒的反应。

所谓有毒的药物,就是指药物偏性比较强的药物,根据“以偏纠偏,以毒攻毒”的原则,有毒的药物也有其可以利用的非常好的一面。从古以来,用这些有毒的药物治疗各型的恶性肿瘤,疥痫,麻风,癌症等,我们中医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疗效这一块是非常肯定的。但是,应该注意都是:这些药物使用一定要把握度和量,也要充分考虑病人的基本情况,尽量避免发生有毒的反应。而且,古代很多药物书上的对一些药物有没有毒的记载,也是在逐渐发展变化的。这种认识,也是逐渐,随着临床随着用药,反复的试验在逐渐的走向正确的认识。所以说你在看古书的时候,如果它说一个药没有毒,那么不一定完全没有毒,我们要结合最新的认识,去认识它。比如说,在石多芬的《经》里面讲的朱砂是没有毒的,但实际上朱砂是有毒的。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写的马前子是没有毒的,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马前子不但是有毒,而且还是毒性非常大的中药,在使用时就要非常注意了。

所谓药物的毒性,刚才已经讲了,就是指药物的一个偏性,如果你正确的使用了这个偏性的药,你是不会发生这种毒性反应的,如果你使用错误了,它就会加重这个病情,甚至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当我们碰到药物中毒时,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呢?简单的来说,中医里面讲的甘草和绿豆是解百毒的,也就是说:几乎所有药物中毒都可以用甘草和绿豆去解。

再一个就是,大家要遵循一个原则:温性的药物,大温的药物,比如说附片,附子,如果吃了中毒,因为他是温热的,你就可以用寒凉的药物去解。首先,绿豆可以解对吧!甘草也可以解,在一个就是我们经常用的金银花,金银花露。因为现在有生产的金银花露,直接喝很方便,也可以解这个药物中毒。如果是寒性的药物,就需要用温性的药物去解。

还有,要根据病人中毒反应的情况去处理,在你实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也可以送到医院去处理。总的原则就是:吃下去以后,时间不久的,如果是误食的,可以用让他呕吐的药物,就是让他吐出来,相当于西医的洗胃的方法。如果是吃下去已经吸收了,那么我们喝下大量的与那个药物相反性质的这种解毒的药物的药液下去,使它快速的通过尿液的形式排泄出来。这样也可以去解除这种药物的中毒的这种情况。

对于这种有毒的药物,现在大家能够接触的到的,像砒霜,胆矾。这些药物现在我们基本上是买不到了。所以,大家现在是没有机会去使用。像斑蝥啊,蟾蜍这些药物,包括附片,马前子,乌头,这些药物毒性比较大的,也是大家可以接触都到的,这些药物能不使用就不使用。如果要使用,一定要掌握它的使用原则,包括它的煎煮方法,比如:附片和乌头都是要长时间煎煮的,煎煮到药物喝起来不麻嘴为止。能外用,尽量不内服,所以说这些药物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谨慎再谨慎的去使用它。我们在临床上,现在这些有毒的药物,马前子也比较难买到,但马前子是一个非常好的药物,如果炮制到位,它的毒性可以降到最低。马前子现在常用的炮制方法,就是用麻油慢慢的去炸它,炸黄以后,然后再把它切开,晾干,再使用。但是马前子建议最好是外用,最好不要内服。内服的话肯能会造成中毒。然后,常用的毒性比较大的,像附子和乌头,这种药物一定要注意剂量,尽量从小剂量开始,如果病人吃了没有什么不舒服,然后再逐渐增加它的剂量。再一个煎煮一定要到位,附子和乌头长时间的煎煮,可以使他的毒性破坏掉。像附子,如果发生中毒的以后,我们就可以用绿豆和金银花露去解它,这个要大剂量的去喝。比如说附片中毒,我们就可以煮一大锅的绿豆汤,让病人大剂量的去喝,让它尽量把这种药物的毒性中和掉,排泄出来。

我们再看一下药物的配伍,是指有目的都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性的特点有选择性的将两味以上的中药配合,共同使用。古人把这种单味药的使用,同药和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之为药物的“七情”,七情的提法首先见于《神农本草经》这本书里面。古人总结的这种七情之中呢,除了单情之外。

单情就是使用一味药,其他六个方面都是讲究配伍关系的。

具体情况如下:第一种配伍关系是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比如石膏配知母可以明显增强清热泄火的效果,全蝎配蜈蚣可以明显增强止痉,定抽的作用,大黄和芒硝配合能够明显增强攻下,泄热的治疗效果。两功效相似的药物放到一起使用就叫做相须。

相使,第二个相使,就是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者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他的治疗目的是一致的 这个药物配合应用的,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够提高这种主要药物疗效的配伍方式,称之为相使。像补气利水的黄芪和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使用,茯苓就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所以说他们的这种关系就是相使的关系.

第三种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够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也就是说一种药物是有毒的,用另外一种药物减轻或者说消除它的毒性,这种配伍方法我们称之为相畏,像这个用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时候,我们一般用生姜配伍在一起。因为生姜就可以去减轻半夏和天南星的这个毒性,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它是畏这个生姜的。

第四个是相杀,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者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者副作用,就是说生姜能够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这种毒性或者副作用,所以说生姜能够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这个毒,就是说跟相畏是一种相反的关系。

第五种情况是相恶,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够使另外一种药物原有的 功效降低甚至丧失。那么这种关系,我们尽量就不要去用了啊!就是说两个药放在一起它会减轻这种药物的,他这个功效。比如说:人参就恶这种莱菔子(莱菔子就是萝卜种子)。那么吃人参的时候,你就不能吃萝卜了,更不能去用这个莱菔子这个药。因为就把人参的这个补气的重用给消除掉啦!那么你吃人参就白吃了。所以说呢,就尽量不要去使用这种配伍关系。

当然这种相恶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在临床使用中还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啊我们再去使用。假如说病人很虚又有气滞的情况让我们在用人参的时候配伍一点这个莱菔子。也可以起到这种消积导滞的梳理契机的一个作用。这个的话就是说还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去灵活的使用。所以说这个相恶的这个配伍关系,也不是个绝对的一个禁忌。大家在临床使用中还是要根据病人的一个具体的一个疾病的状况去灵活的使用。

第六种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者增强毒性反应或者副作用的。能够产生毒性会增加副作用的。

之前教大家背的这个十八反,十九畏的这些药物。这些药物,他们很多就是产生这种相反的作用。两个药放在一起以后就可以产生、来增加这个毒性这个副作用,所以这个是我们绝对要禁止的,在临床上要注意这些问题。这上面讲的是六个方面讲七情,还一个就是单使,单使就是单独使用一个药物啊!这个就不用讲。

上面讲的这几种情况,它的变化关系可以概括到四种方面,第一就是说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我们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的。有些药物可能相互拮抗而抵消,消弱原有的功效,用药时应该注意,应该加以注意。有些药物相互作用,能够减轻或者是说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这种毒性的或者烈性的药物时我们必须要考虑配伍这些,能够减轻它的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还有一些药物影响副作用的产生和增长毒副作用的,属于配伍的禁忌,原则上的就应该去避免的,避免配伍、避免去使用。

再者就是用药的禁忌。用药的禁忌主要是我们上次要大家背诵的十八反和十九畏的这些内容。十八反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甘草就尽量不要和甘遂.大戟.海藻这些药物去配伍使用,那么乌头也不要去跟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去配伍使用。藜芦也不要跟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去配伍使用,这个就是说我们在临床使用的药物,尽量避免放在一起去使用,就是大家需要一定记下来的

当然,也有一些著名的医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十八反十九畏也不是绝对的。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使用。但是当大家的水平还是一个初级阶段的时候,,在大家在用这些药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把握的时候,那么你尽量不要去用这些药物,因为这个在我们中国的药典,里面是明令是禁止的,如果出现任何的问题,别人是可以跟你打官司的,所以说这些药物,尽量的不要放在一起去使用。

所谓的十九畏就是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牛犀,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我们背的十九畏和我们刚才讲的这个相畏是不一样的概念,刚才讲的相畏的这种配伍关系是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者消除,那么这里面的畏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相反或者相恶的一种配伍关系,因为从古至今,这个词的运用的话一直在变化,所以大家不要混淆了,大家好好看一下课本,课本上描述的非常清楚,那么这个十八反,十九畏,是大家最好不要去配伍使用的,如果要配伍使用,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一定要能够对病人有帮助,而不是有坏处。要不然你会惹上官司,会非常的麻烦。

再一个就是这个妊娠的用药禁忌,所谓的妊娠就是说孕妇的这个,女性的这个怀孕的时候,那么我们需要去尽量不使用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出现这种会出现流产的这种反应,所以说我们尽量不要去使用它,就可能会产生堕胎的可能性,那么绝对禁用的药物是哪一些,水银,砒霜,雄黄,亲本,斑蝥,马钱子,蟾蜍,川乌,草乌,的卢,胆矾,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路,麝香,柑西,水蛭,斑蝥,三棱,莪术等,这里面主要聚集的这么几类的药物,一个是毒性比较大的,砒霜,水银,斑蝥这些毒性比较大,马钱子,这些毒性比较大,再一个就是说药物的偏性比较大,比如说川乌草乌本身有毒,药物偏性也比较大。再一个有向下,有偏性作用比较厉害的这个药也是不能用的,比如说这个巴豆,知道巴豆大家都知道会拉肚子的,这甘遂,大戟,芫花这个都是往下走非常厉害的药物,商陆也好、麝香干,麝香大家都知道的,电视上经常会演的,那么在怀孕的时候,用麝香是可能造成流产的,像水蛭,蟒虫,三棱,莪术这一类的药物只是说,活血非常厉害的。活血的药物,那么胎位,可能久了胎就保不住了,可能就直接被你攻下来了。所以说这些药物是绝对禁用的。

还有类似慎用的药物,包括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这一类药物就是说要谨慎使用,也不是说绝对不能使用,就是说大家尽量不用,就是说如果不需要使用,就尽量不去用,这些药物啊如果用量不到位的可能会,也可能会造成流产,也可能会导致胎儿的畸形之类的,这一类的不良的影响,所以说大家一定要谨慎的使用。

这个妊辰用药的禁忌的药物的,其实主要的话就是说,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了四个不利影响,第一个,对母体不利,对怀孕的女性本身不利。还有对胎儿不利,可能会造成畸形的可能会导致太多的缺陷啊。还有对产程不利,不利我们的生产。还有就是可能会给生产出来的小孩子不利

再则就是我们服药时的一些饮食禁忌,这个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作为病人来讲你要注意这些问题,作为医生来讲,你要向病人交代清楚这些问题,服药的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一个禁忌,我们一般称之为就是忌口。

一般而言,应该忌这种生冷的,辛的,油腻的,还有腥味的,有刺激性的食物。另外根据病人情况的不同,饮食禁忌也会有一些区别,像这种恶性的疾病,你这种热性的食物肯定不能吃了,比如说:辛辣的,油煎的,油炸的,那么这类食物,肯定是叫他不要吃。那么寒心的病应该忌食这种生冷的,就是生的,凉的,肯定就不能吃,这个生,凉的包括很多 啊,特别是水果,大家一定要注意的。

像胸痹的患者应该忌食这种肥肉脂肪,动物内脏以及烟酒这些,这些要禁忌。什么叫胸痹呢,回头我们在讲中医内科学的时候我们会具体的讲,这个病因,还有这种肝阳上亢的,头昏目眩的,烦躁易怒的应该忌食像这种有这种向上发散的这一类的食物,包括胡椒,辣椒,大蒜,白酒这种辛热助阳的这些食物;脾胃比较虚弱的话,应该忌这种,油炸的,黏腻的,那么黏腻的话就包括这种黏腻性质的包括鸡蛋,包括这种黏腻性的鱼类,面食,这些都要忌,还有寒凉,比较硬的比较坚固的这里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都是应该禁忌的,脾胃功能虚弱的人是有很多禁忌,因为你吃硬的东西下去它不能消化,会造成这个脾胃的二次损伤。

然后身上长疮,皮肤病啊这一类的,我们要忌这种鱼、虾、蟹这种发性的、还包括这种辛辣的、刺激性的食物,我们在平时治疗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患者说明清楚,如果是作为病人或者作为自己养生,去使用也应该吧注意使用,这是说,自己如果是有这些情况,那么尽量的要去注意,就是说在服用中药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哪些东西可以吃,能些东西是不能吃的,一定要去严格遵守,这样的话才能够把疾病治好,才能够在最早的这个时间内,把疾病处理到位,特别是脾胃功能的问题,特别是有胃病的人,如果你饮食不注意的你用的 药再好,吃的药再多,你这个病也治不好。

今天的课的话就讲到这里,今天晚上讲的内容比较多,大家再把课本的好好的再看一下,一定要把这些内容的掌握好,记住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还有这个药物的毒性,还有这个用药的这种配伍关系,用药的禁忌,那么这些章节的话都是非常重要的章节,大家一定要把它好好的学好,掌握好,那么下一讲的话,我们要讲下中药的剂量,和用法,以及中药的这种煎煮的这种方法,另外的话,我们还要讲一下,这个解表药的这个麻黄和桂枝,这两味药物,这是我们下一讲的内容啊!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