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征地拆迁模式 推进安置小区社区建设

 和兴图书馆 2015-12-20

猇亭区民政局 李德凤 张欣华

  猇亭区是宜昌东大门,是宜昌建设中的工业区和新城区,湖北深圳工业园、韩国工业园、宜化、南玻、兴发、三峡全通涂镀板等一批过亿元项目相继落户,大开发、大建设必然带动大征地、大拆迁。近年来,猇亭区共完成征地11500多亩,拆迁房屋4200户,动迁人口近20000人,涉及全区70%以上的农民。猇亭区创新征地拆迁安置模式,在拆迁中大力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充分保障农民利益,推进小区集中安置,加强安置小区社区建设,统筹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生活、养老问题,使失地农民搬得出、住的好、生活幸福,实现了征地拆迁“零上访”、项目用地“零延误”,矛盾纠纷“零激化”、社会治安“零投诉”的“四零目标”,连续五年保持了进京赴省“零非访”。亭区经验做法,受到省、市纪委多位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同志的亲笔签批:“请办公厅发信息,《楚天风纪》编辑部予以推介报道”。 《中国纪检监察报》、鄂纪办通报、《楚天风纪》先后面向全国、全省重点推介其经验做法。

 

探索 柳暗花明又一村

更新观念,求真务实,探索社区建管新思路。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猇亭挤上了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快车道,正在向打造百亿企业、千亿园区奋进。时至今日,猇亭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已赚了个盆满钵满,逐渐成为省市开发建设的重点、投资兴业的热点、外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发展历来是把“双刃剑”,由此使得我区后拆迁时代被征地农民安置问题更加凸显,矛盾更加突出,成为了影响猇亭区社会稳定和进步的根源。建立完善的搬迁农民安置维稳体系迫在眉睫;实行规范的小区化安置管理和服务机制势在必行。

一是强化领导,健全机构。新型社区创建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及区直各部门、各街办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得到居民的拥护和支持。自去年年底至今,市政协副主席、区委书记黄克、区委副书记区长许志华分别亲临安置小区管委会听取汇报并现场专题办公;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肖英华同志,区委常委、副区长李伦华同志亲自抓,就安置小区管委会各项工作和建设召开了13次专题办公会议;提出了“创建新型城市社区、构建文明和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社会共同体”的总目标。于2009年12月18日正式组建宜昌市猇亭区搬迁安置小区管理委员会,履行创建以搬迁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城市社区的基本职责和任务,并以此为示范推进全区社区建设。

二是整合资源,联动共建。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要求,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更好地为社区群众特别是为搬迁安置居民搞好各类服务,确保搬迁安置居民安居乐业,社会大稳定,经济大发展。区委、区政府把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提出要合理整合资源,理顺中心区社区社会化管理与服务,重点抓好搬迁安置小区建设,确保年内建成1-2个规范化社区,社区各项建设大见成效的目标。年初印发了《猇亭区中心城区社区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社区建设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在社区共建中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区直部门配合,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整体推动合力。

 

求实 花团锦簇满园春

分析形势,正视问题,寻求征地安置切入点。大规模的以农民集中安置为主体的新型城市社区示范创建工作在全国可称得上是一项创举。大拆迁后矛盾尖锐突出,初期集中居住强烈的不习惯,安全与卫生环境的恶劣、就业的彷徨与家庭收入的不稳定导致居民焦躁不安,由单家独院的悠然闲居到高楼林立的城市集中生活,由农民失去生产资料转变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嬗变是一项异常艰难的系统工程。安置小区管委会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社区创建工作始终,始终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破解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搬迁与安置相辅相成,人性化拆迁、小区化安置使得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创新创效有新突破——搬得出。

在拆迁过程中,猇亭区坚持从提高拆迁户的安置满意度入手,寻求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切入点。

一是创新征地拆迁模式,切实把权力留给搬迁户。大胆提出了“自愿报名搬迁”的新理念,并配套制定了鼓励拆迁户主动搬迁的奖励办法,对拆迁户在规定时间内自愿报名签订拆迁协议的,不仅给予物质奖励,还可优先选择安置房、提前享受养老保险和就业服务等优惠。目前落户亭的项目全部实行“自愿报名搬迁”模式,每个项目从签订协议到项目交地平均仅1个月左右时间。

二是创新房屋拆迁安置模式,保障失房农民的住房需求。为了切实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居住小区化,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完善”的原则对失地农民安置小区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分批建设,每户按统一标准价格给予拆迁补偿,安置小区统一配备水、电、通讯、有线电视、绿化等设施,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区财政补贴6000多万元,按照“质量最好、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环境最优”的要求,坚持低于成本价向拆迁户提供安置房,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拆迁户,以解搬迁户后顾之忧。

三是创新“12345”监督模式,确保搬迁户利益不受损。区纪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建以纪检监察机关为主,组织、检察、审计等单位人员参加的监督组。同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不掉链,确保监督多层面、不遗漏、全覆盖;严把程序关、复核关、整改关、资金关、追究关五道关口;针对重点对象、重点内容、重点环节一一锁定;在土地丈量、实物清点、产权调查评估中,如果被征地拆迁户反映有错漏需要更正调整的,必须经居(村)、街办、拆迁办、项目服务专班、监督组五方各派一人到现场审核认定,由五方会签以后方可调整。确保公平、公正、合法,搬迁户的正当利益不受损。通过创新实施“12345”监督,全区征地拆迁工作进入依法、规范、廉洁、高效轨道,群众支持项目建设、干部服务项目建设呈现出崭新局面。因监督得力而没出现任何差错,实现群众利益零侵害,群众主动拆迁蔚然成风。自愿报名搬迁模式激发了群众支持项目、服务发展的原动力,实现了由“要我拆”向“我要拆”的转变。

富民惠民有新突破——住得稳。

一是居住有新房。坚持低于成本价向拆迁户提供安置房,建成安置房912套13.3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小区3个,在建安置房2834套39.5万平方米。2000多户被征地农民住上区内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的小区。

二是就业多渠道。安置小区管委会按照“三个大多数”的目标抓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即让大多数被征地农民参加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大多数农民获得技术等级证书,获得技术等级证书的大多数农民走上技术岗位,同时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将调查摸底涉及的922户1195人未就业名单分解到区直各部门,实行一对一帮扶,多渠道促其就业或创业。截止目前,全区已免费培训农民工545人次,举办专场招聘会20 场,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225人,扶持113名农民自主创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06人,适龄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率达87%。

三是养老有保障。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8663人,参保率93%,享受养老待遇3497人。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资助、拆迁困难户临时救助等政策全面落实。

文明和谐有新突破——生活美。

为培育城市文明习惯,提高市民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在较短的时期内有效地促进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农民变工人的快速转变。安置小区管委会强力推进“三项启蒙教育”,着力建设文化社区,充分整合合理利用社区蕴含的文化资源,以“立足于社区、服务于社区、成长于社区”为宗旨。采用以创带建、分类指导、整体提高的原则,组建2-4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文艺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文体活动,通过活动吸引不同群体居民参与,逐步形成小区特色文化。

一是深化三项启蒙教育,转变就业创业观念。安置小区管委会积极与区人事劳动局协调,专门抽调资源联合举办了以转变就业观念为主题的“三项启蒙教育”首次培训班,来自安置小区的226名居民踊跃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培训,原定150名培训名额的教室座无虚席,教学互动,秩序井然,成功地拉开了“三项启蒙教育”的序幕。不等不靠,以自身的勤奋努力迎接用工单位的挑选,闲时赋闲、用时可上的灵活就业方式,逐渐为安置小区四零五零人员普遍接受。

二是倡导文明生活新风,营造健康和谐氛围。党支部在安置小区提出了支部创建“五好”,居民争“六好”活动年的方案。倡导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倡导热爱社区、热心公益、扶贫帮困的道德风尚,在全小区形成积极向上、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热情支持和参与。小区评选出140户“六好家庭”和48户“六好家庭”标兵,并在“七一”建党89周年大会上进行授牌表彰,会上,五名来自不同层面的带头人介绍了自己为创建和谐社区文明新家园而努力的典型事例,从而掀起了和谐文明社区建设的高潮,为逐步消除不良好习惯,改善小区居民的精神面貌,树立文明生活新风尚武装了骨干,树立了标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通过各类活动,将区委、区政府成立管委会为居民更好服务的意图和关爱传递给广大搬迁居民,以自身行动,通过共筑共建和谐家园的努力,在小区内实现了禁鞭,改善了治安、卫生状况,使居民切身地感受到变化,自觉地参与到共同营造和谐家园、和谐社区的建设中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