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鹞子

 圆角望 2015-12-21
    杨剑龙

  上海人放风筝叫放鹞子,阿拉小辰光,有交关做鹞子放鹞子的经历。
  人大概总做梦要飞。看到蝴蝶、小鸟勒了蓝天里飞,总想,人为啥勿能长翅膀飞起来,飞的梦就交把了飞机。放鹞子就成为阿拉这些小八辣子飞的向往。城市里空地少,最初放鹞子常常勒了弄堂里,小朋友用一截线,拎了一只小小鹞子在弄堂里奔,一群小朋友跟了伊屁股后头,又叫又笑。弄堂地方小,不是撞翻了脚踏车,就是撞到了买菜回来的阿婆,或者门口拣菜的阿姨,遭到一顿臭骂:“小赤佬,充军去呵?”
  弄堂里放鹞子的结局,要么是听到邻居骂声,老娘在楼琅厢伸出头来叫转去;要么是鹞子飞上去挂了电线上拉不下来,一场游戏才算结束。
  伊个辰光,小朋友大多自家做鹞子。当时阿拉做的鹞子老简单呃,基本只有三角形、衣形两种,不像现在鹞子有老鹰、蝴蝶、金鱼、蜻蜓、蝙蝠。做鹞子,要有竹篾子,晾衣竹竿、竹扫帚就拿来做材料,锯成需要的长短,用刀劈开,成三分宽,削去篾黄,留下篾青,用刀刮光。再用线将三根篾子扎成一个“干”字形,两根横的篾子一样长,再用线把“干”字的周围拉紧,就有了三角形鹞子的骨架。衣形鹞子要多一根篾子。然后,就用纸头糊上架子,在篾子架子上头两个接头地方系上线,这两根线必须下头长、上头短,否则鹞子飞不上去。还需要在鹞子下面贴两根尾巴,是控制鹞子平衡呃。阿拉常常去弄堂口胭脂店买几角一团的线,用一根筷子拿几个线团的线,八字形地绕在筷子上,就像纺织厂里的一只纱锭。
  有了放鹞子挂弄堂电线的教训,做成鹞子后阿拉常常去寻空地放,人民广场成为首选。伊个辰光袋袋里呒么几张钞票,连公交车也舍不得乘,常常是“11路电车”步行去。阿拉邀弄堂里的小朋友一道去,一个小朋友两只手举着鹞子,鹞子的主人就拉长线,在举鹞子的小朋友松手后,拼命往前奔,如果有风,鹞子就腾空而起,飞上蓝天。有辰光,看看鹞子飞上去了,却一个倒栽冲撞勒地上,有辰光是鹞子两根线的角度呒么调节好,有辰光是鹞子的尾巴太轻,经过调节修整,鹞子还是能够飞上去呃。
  放自家做的鹞子有一点成就感,手里不断牵动这根线,望着鹞子晃晃悠悠地往上蹿,心里头那种得意呒么闲话讲了。有辰光还可以拿一张张练习本的纸头,当中撕一只洞,穿进放鹞子的线上,让风拿迭张纸头吹上去,一直吹到鹞子那头,迭个叫“拍电报”。有得意,也有失意。有辰光不当心,线断了,半空中的鹞子就不知去向了,迭个叫“逃鹞”,侬追出去老远老远,看到自家的鹞子要么挂了树杈上,要么挂了电线上,侬只能“望鹞兴叹”,灰溜溜地回家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广场经常成为革命小将宣传“革命”的地方,再到伊面放鹞子不现实了。阿拉屋里住勒了六楼,我就想能弗能勒了楼上放鹞子?就用一根晾衣竹竿,在竹竿头上绑一只铁钩,拿放鹞子的线穿过钩子,用竹竿拿鹞子举到房顶上。上头风大,鹞子果然晃晃悠悠地飞起来了,我收了竹竿,立勒了窗口头不停牵动线,让鹞子飞上蓝天,等鹞子放稳了,我甚至躺了勒靠窗的床上,得意洋洋地勒了床上放鹞子。
  有一年冬天,落雪了,慢慢地树上白了,屋顶白了,地上也白了。我突发奇想,迭个辰光放鹞子一定老有意思呃。我就拿出一只鹞子,举起晾衣竹竿,让迭只鹞子勒了风雪中悠悠地飞上天。雪大,风也大,鹞子勒了风雪里像一个斗士,勇敢地在风雪中不断升腾、不断摇摆。我收了竹竿,拿窗合上,仅留一条缝隙给放鹞子的线,躺了勒靠窗的床上,望着风雪中升腾的鹞子。后来在人生碰着坎坷与磨难时,我总想起这只风雪中的鹞子,不断挣扎、不断升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