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公开课、优质课,多是作秀作假,与平时上的课有很大的不同,脸皮薄的上课上得连自己都汗颜,可杜郎口中学的课可不是这样的。——题记 五月二十号上午,全国首届阳光读写展示交流会在杜郎口中学的学术报告厅举行,由杜郎口中学的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我走进报告厅的时候,第二节展示课刚刚开始。报告厅主席台后方中央处有两块黑板,上面抄着陶渊明的《饮酒》和李白的《行路难》,一个班的学生——应该是初一的——分坐在主席台南北两侧,同学们正在朗诵古诗。不用说,这节课应是古诗鉴赏课。 同学们大致读了三四分钟,老师告诉同学们赏析这两首诗——就诗歌的情感、诗句进行赏析。 同学们先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赏析的成果,然后站出来,站在黑板前面向大家进行展示。 老师对展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有肢体语言,可以辅以教杆指着黑板上的诗句向大家表达自己的感受,要有感情地表达等。 同学们踊跃上前展示自己的赏析成果:这首诗表现的是什么情感,怎么表现出来的,有的还说到哪一句最为精彩、为什么等。气氛一时非常活跃。 可惜当时我的相机电池没电了,既不能拍照,也不能短录,一些精彩的瞬间无法记录下来。 下一个环节,就一两个句子,揣摩以什么样的情感去朗读。这个环节在我看来是一个巧妙的过渡:由文本语意层面的把握,转入语境氛围层面的领悟。学生通过尝试诵读,进一步体味诗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那种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诵读适时恰当地指导,点拨,鼓励。 接着,结对子诵读,放点古筝音乐,让学生充分地秀一把。一个小组内两个同学结对子诵读后,另一个小组的同学点评,然后小组内两个同学结对子再接着诵读。点评的内容侧重在朗读的感情语气、句子的轻重音和肢体语言等方面。比如“问君何能尔”或“拔剑四顾心茫然”,到底怎么读才能充分而又准确地体现诗人的情感,好像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解。同学们都争着把自己认为最恰当地朗读展示出来:一时满场读诗声声声盈耳,掌声不断,在场听课的老师沉浸在古典诗歌的美妙意蕴之中。 最后,老师要求大家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一下自己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感受,还特意要求以恰当的语调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此时,同学们早已进入佳境,忘记了自己,更加踊跃,你方唱罢我登台,表达多用诗歌语言,感情充沛,情深意切,仿佛陶渊明再世,李白重生,热烈的掌声不断! 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展示课,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又是我们常说的公开课。 杜郎口中学的公开课与平时上的课无论从形态上还是精神上别无二致。 这可能是很多学校的老师做不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