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链家是搬砖垒墙的,那谁是推土机?

 来来永胜 2015-12-22
中介靠签赔垄断房源 左右房价


一个中介公司能左右房价吗?

要我说能,比如65岁的老李要卖房,找到甲中介,甲跟老李说,“现在房价涨,这么好地段,又是优质房,开525万太低了,不要急着出手,只要和我们签署独家签赔协议,价格至少可以高出5%,如果3个月后没能以550万卖出去,我们还补贴你3000元,到时你可以再卖,没有任何损失。”


同一社区,小崔要移民,忙着办手续,没时间打理卖房子的事,找到甲中介,甲同样的说词让小崔也签了独家协议。

老王孩子上学要置换,也急着卖房,听了老李说找甲中介房子可以卖个更高价,卖不掉还能得到赔偿,老王心动了。

不久后,甲中介手里集齐了许多赵、钱、孙、李的房子,“押房”数量达到了一定比例,就开始按比市场价高5%—10%价格抬高房价。




所以说,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操作,垄断某一小区的房源价格似乎并不难,不过前提是这家中介门店数量要多,经纪人要多,挖到的独家房源要多,才会有效果。


目前有这个实力的当属中介大哥链家,最近链家的确正因为“签赔”哄抬房价的事,被媒体围追堵截。





哄抬房价是表象,终极目的是制造信息壁垒垄断市场



卖不出去,我赔钱给你,听上去中介风险好像很大。

但算笔账吧,假如一家中介用“签赔”协议独家垄断了某小区15套全部待出售房源,表面上看来,3个月不成交要赔3000元,15套要赔45000元,但垄断后,这15套房的售价完全被中介掌控,每套涨个5%-10%,再加上2%的中介佣金,45000元的赔偿金风险就是毛毛雨。



中介为什么能这么干?


说穿了一是要疯狂抢占市场,让其他中介没有生意可做,二是要继续制造信息壁垒,让信息不透明,从而继续靠贩卖信息赚钱。


在我看来,中介就是不断用各种手段搬砖制造壁垒,故意在买家卖家之间建一堵墙,可是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这难道不是一种复辟倒退吗?


想想十多年来就是因为中介垄断信息、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二手房交易市场才变得面目可憎。

第一,业主跑到中介去卖房子流程太长,太耗费心力。只要你敢卖房,还不签“独家”协议,那么24 小时之内,你的电话就会被方圆2公里内的中介打爆,这还算好的,有的还会直接上门骚扰。另外业主没有获取房价动态波动的渠道,只能任凭中介左右,有时很可能错过最佳卖房时机,拉长自己的卖房战线。




第二,买家根本找不到真实房源信息,更不可能直接对话房东,同时房屋交易流程太复杂,交易成本高,不经历个九九八十一难都不算你买过房子。

第三,中介全面失信于公众,被妖魔化,给人的感觉是这帮人整体素质低,不靠服务而是靠走旁门左道赚钱。



另外,这种不信任又加大中介挖掘房源和客户的阻力,交易效率变得越来越低。一个经纪人要三个月才能卖出一套房子,三个月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守株待兔,可想而知生意有多难做。




如何破除信息壁垒?



如何破除信息壁垒?

在我看来,打破信息壁垒,就是要推倒竖在买家卖家之间的那堵墙,把房源信息完全透明公开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真实的、详实的房源信息的呈现。比如基本房源状态,在售还是已售,比如位置、楼盘名、房型、楼层、朝向、面积、总价、小区环境、教育商业交通等配套设施、房产证、身份证、房屋室内实景图等,还有客观的房东动态报价。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真房源的基础上让买家直接对话房东。

现在一些中介或者中介性质的O2O对于实现第一步都表示了极大的热情,比如视频看房、假一罚十之类的词听了太多,但却没有一个公司提及第二步。

想想就知道为什么了?

几十年来, 买家支付给中介的佣金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服务成本,二是信息成本,而中介主要提供的、并让购房人乖乖买单的部分主要是信息成本。让他们放弃后者,不再贩卖信息无异于让他们自宫。




这么说就不难理解了,中介能做到信息真实都很不容易,再指望其他的事太不现实。


打破信息壁垒,谁是推土机?



在我看来,要想真的做到信息透明公开,没有壁垒,必须是平台型公司,而且这个平台不靠信息盈利。

一个是公益平台,比如微博上特别火的互助卖房。

这个公益平台每天晒出50-80套待售二手房源,绕过中介的隔阂,让诚意的买卖双方手拉手。

“互助卖房”的创始人是一对上海的白领夫妻,随手拿了一只玩偶猴子当头像,便成了他们的共同网名。



这两人挺牛的,一个微博平台就解决了几十年来买家卖家的痛点。

这家火到不行的微博卖房平台,现在被静安区房管局看上了,静安区房产交易大厅的各个窗口挂上了“互助卖房”的标示。

被招安后借助政府的力量,不知道会不会扩大规模和影响在未来形成一定的气候。

除了互助卖房,交易型平台公司也是阻击链家的不二人选。

房多多是交易平台,靠新房业务起家。

最近默默无声搞了将近一年真房源的房多多,突然上线了一个新功能“一键直约”。

地铁站、公交车、广播电台到处都是袁岳、陈蓉为他们代言的广告。这个功能和互助卖房有点像,房多多完全把二手房房源信息公开给买家,买家直接通过APP联系到业主沟通买房问题。

这个平台不养经纪人, 房源全部靠房东自己挂盘,买家可以绕开中介直接找房东交易,平台提供咨询和过户服务,价格比中介费便宜几倍。


据说他们自己还搞了交易体验中心,光装修就花了好几百万,银行、评估公司直接在里面办公。


不知道房多多是不是有要和中介开火的意思?




平安好房是另一个平台型房产O2O,背靠平安这个金融帝国,一出来就备受关注。上半年,这个平台也做过一阵子“独家房源”,不过它针对的客群主要是置换人群,二手房卖家将其房产独家委托给平安好房挂牌销售,只要手续齐全,当天就可拿到最高达30%的首付房款,并享受90天免利息。这也算是解决置换人群的一大痛点,和链家的性质完全不同。

房产交易环节中有很大的金融需求,比如很多贷款问题、按揭问题需要解决,平安好房就是想通过金融服务解决行业痛点,但是在我看来,在行业最根本的痛点还是房源信息问题。

不管怎么说,平安好房有钱,最新消息平安好房被麦肯锡入股了,外界猜测马明哲已经在提前为平安好房未来IPO(首次公开募股)做战略部署。



所以说有钱砸,这也算是能够阻击链家的一大资本。


其实,房产这种低频的大宗交易,服务是不可能缺少的,所以中介根本不可能去化,说阻击中介只是希望他们别再靠倒卖点信息赚钱了,毕竟现在存量房越来越多,卖方横行的市场时日也不多了,房源信息开放是必然趋势,谁最先甩开独家房源的包袱,把服务做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